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6/8 11-12頁
  • 離婚——東西方同病相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離婚——東西方同病相憐
  • 警醒!1994年
  • 相似資料
  • 離婚爆發了
    警醒!1993年
  • 婚姻——何以這麼多人棄若敝屣
    警醒!1994年
  • 離婚的苦果
    警醒!1993年
  • 離婚對你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家庭生活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6/8 11-12頁

離婚——東西方同病相憐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我也要退休不再工作!」一位剛從日本一間大貿易公司退休的行政人員聽見這句話,令他大感意外。他的妻子不願再做他的配偶和管家。日本正興起了一股離婚熱潮,奇怪的是,這股熱潮竟然席捲中年和老年人。在50至60歲的夫婦當中,離婚的個案在20年間增至以前的三倍。看來他們認為,拋棄婚姻乃是尋找較快樂生活的最後機會。

在年齡組別的另一端,有許多年輕的夫婦在蜜月期間對配偶大感失望,於是決定採取「成田式離婚」。成田是東京的國際機場,所謂成田式離婚便是,新婚夫婦一返抵成田機場,便立刻跟對方和婚姻揮手作別。事實上,在日本每四或五對夫婦,就有一對打算離婚。他們把離婚視為導至較快樂生活的門戶。

甚至在依然重視中國傳統美德的香港,離婚率在1981至1987的六年間上升了一倍有多。在新加坡,從1980到1988年間,回教徒與非回教徒當中的離婚率增加了差不多百分之70。

無可否認,在東方國家,女子的觀點一向受到壓抑。舉例說,在古代的日本,丈夫只消寫「三行半字」,便可以把妻子休掉。他只需寫下一項三行半長的休妻聲明,然後把它遞給妻子。在另一方面,妻子卻無任何離婚捷徑,惟一的方法便是離開虐待妻子的丈夫,逃到收容婦女的廟宇裡躲起來。由於無力維持自己的生活,妻子不得不忍受沒有愛情的婚姻,甚至要對丈夫的婚外情視而不見。

今天,很多事業心重的丈夫差不多遺棄了自己的家庭。他們看不出為公司廢寢忘餐有什麼不妥。由於過分專注於工作,丈夫忽略了與妻子溝通的需要,以致把她僅視為一個不用支薪的廚子、清潔工人和洗衣女傭。

然而,由西方輸入的思想正在改變東方婦女對婚姻和婚姻生活的看法。《亞洲週刊》(英文)評論說,「無可否認,婦女『解放』乃是導致亞洲離婚率激升的單一最大因素。」新加坡家庭指導護理中心的董事楊東尼說:「跟以往相比,現在婦女更堅持享有本身的權利,並且更留意自己的尊嚴。她們不再願意低首下心、逆來順受了。今日的婦女有較多的選擇,對忽視和虐待也較不甘願忍受。對於那些未能尋得婚姻幸福的人來說,離婚是一項可行的選擇,特別是鑑於這個世界跟25年前已大為不同,一般人已不再視離婚為一件羞恥的事了。」

在過去四分一個世紀,西方國家也經歷到一項重大改變。塞繆爾·H·普雷斯頓將這項改變稱為「在過去20年來,令美國家庭分崩離析的大地震」。1985年,在擁有18歲以下的兒女的家庭當中,大概有四分之一屬於單親家庭,大部分是由離婚促成的。有關人士預測,在1984年出生的兒童當中可能有百分之60會在18歲前便住在單親的家庭裡。

隨著婚姻制度變得愈來愈脆弱,離婚真的是通往較大幸福的門戶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看看有些什麼因素導致人把離婚視為解決家庭難題的萬靈藥。

[第12頁的附欄]

「同居式離婚」的苦果

在實際離婚的個案數字背後,潛伏著許多在「休眠狀態中」的離婚。在日本,由於許多婦女依然在經濟上倚賴丈夫,並且受到男人至上的歷來傳統所轄制,夫婦可能勉強繼續同居一室,這種情況稱為「同居式離婚」。在這種情形下,妻子傾向於將全副精力用來養育兒女。這樣的母親時常過分保護兒女,以致孩子後來很難學會獨立。

由於這緣故,孩子長大成人、成家立室之後,有許多會患上所謂的「不撫摸綜合症狀」。他們從不輕憐蜜愛地撫摸妻子,甚至在結婚多年之後也不願這樣行。他們患上有人稱之為「我愛媽媽」的病症,並且時常是奉母之命成婚的。根據《朝日晚報》報導,婚姻顧問奈良林祥博士說,在過去十年間,這個難題日益嚴重,有數以萬計的男子由於害羞的緣故而不敢尋求協助。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