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4 10/22 10-13頁
  •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 警醒!199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道德律則
  • 仁愛的家主
  • 感情上的安歇之所
  • 終止虐兒循環
  • 虐兒問題不復存在
  • 以愛心和公正戰勝惡人惡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 普遍的誤解
    警醒!1994年
  • 受侵犯兒童的內心創傷
    警醒!1993年
  • 如何保護你的孩子
    警醒!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4年
《警》94 10/22 10-13頁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莫妮克初次遭他淫辱時只有九歲。起初他只是偷窺她更衣;後來更在半夜潛進她的房間,撫摸她的私處。她若加以反抗,他便勃然大怒。有一次,他甚至用錘襲擊她,把她推下一段樓梯。「沒有人相信我的話,」莫妮克憶述——連她的母親也不肯相信。這個色狼不是別人,正是莫妮克的繼父。

對兒童構成最大威脅的往往不是某個身披大衣,行蹤詭祕的人,也不是埋伏樹叢的獨行漢,而是家裡的人。絕大多數淫虐兒童的個案均在家中發生。因此,你可以怎樣行,使你的家不致成為罪惡的溫床呢?

歷史家桑德·J·布賴內爾博士在《無辜者任宰割》一書中探討五個文明古國——埃及,中國,希臘,羅馬和以色列——當中的虐兒問題。他所得的結論是,雖然虐兒問題也存在於以色列國中,與其他四個古國相較下,則只屬罕有。何以故呢?與鄰國有別之處是,以色列人受到教導要尊重婦女和孩童——這種文明的觀念是以聖經為依歸的。只要以色列人在家庭生活上把上帝的律法實踐出來,虐兒問題便根本不會存在。今天,各家庭比任何時代更急需這些清潔高尚、切合實際的道德標準。

道德律則

聖經的律則對你的家庭操有任何影響嗎?例如,利未記18:6說:『你們不可露骨肉之親的下體,親近他們,我是耶和華。』類似地,今日基督徒會眾也謹守十分嚴格的規定,禁止一切形式的性侵犯行為。任何侵犯兒童的人均可能被開除及被趕出會眾。a——哥林多前書6:9,10。

家庭各分子應該十分清楚這些誡命,並且整家人不時要一起加以重溫。申命記6:6,7敦促我們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不能僅憑偶然給一兩次的訓話,便期望可以把這些誡命灌輸到兒女的心裡。反之,這樣行牽涉到經常的溝通。父母雙方應該不時重申上帝對亂倫所下的禁令,並解釋這些律法背後那基於愛心的理由。

你也許可以舉出大衛的兒女,即她瑪和暗嫩的事例,幫助孩子看出在性問題上,某些界線是不能逾越的——包括近親在內。——創世記9:20-29;撒母耳記下13:10-16。

對這些原則的尊重甚至可以透過實際的起居習慣反映出來。一個東方國家所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亂倫個案均發生於習慣人人同睡一床的家庭裡,很多時,這種習慣甚至未必與經濟狀況有任何關係。因此,隨著兒女逐漸長大,只要是可行的話,明智之舉是避免讓孩子們同睡一室。即使居住環境十分狹窄,在分配睡床方面,父母仍需運用良好的判斷力。

聖經禁止人醉酒,因酒能使人亂性。(箴言23:29-33)根據一項調查,百分之60至70的亂倫受害者均表示,他們的父母在事發前曾飲用酒精。

仁愛的家主

研究人員發現侵犯兒童的事最常見於丈夫專橫武斷的家庭中。從聖經的觀點看來,認為女子僅是為了滿足男子需要而生存的流行謬見是絕無立足之地的。有些男子甚至借用這種與基督教原則大相徑庭的見解作為藉口,認為他們有權從女兒身上取得妻子未能滿足他的東西。面對著這種壓迫,許多妻子遂變成感情失調。有些人甚至因此喪失了保護子女的天性。(請參閱傳道書7:7。)另一方面,一項調查發現,父親若是個工作狂,以至極少駐足家中的話,發生於母子之間的亂倫行為便會趁機滋長。

你的家又如何?作為一家之主,你有認真履行作為家主的責任嗎?抑或你總是把責任推卸給妻子?(哥林多前書11:3)你正以仁慈和尊重的方式對待妻子嗎?(以弗所書5:25;彼得前書3:7)你有考慮她的觀點嗎?(創世記21:12;箴言31:26,28)你的兒女又如何?你把他們視作寶貴的資產嗎?(詩篇127:3)抑或你視之為負累,是一些可讓你任意擺布的東西嗎?(請參閱哥林多後書12:14。)對於家庭成員所擔任的角色,你若能摒棄種種飽受歪曲,不符聖經的看法的話,你的家便會安全得多。

感情上的安歇之所

一位我們暫且稱為桑迪的女子這樣評論道:「我的家簡直是個危機四伏的罪惡淵藪。我的家人不跟外人往來,人人都我行我素。」與外界隔離,氣氛肅穆,以及過度神祕——這些既不健全,且不符聖經的行為態度可謂是虐兒家庭的標誌。(請參閱撒母耳記下12:12;箴言18:1;腓立比書4:5。)要在家裡營造一種令孩子感到安全的溫暖氣氛。家理應是個人人獲得造就,彼此能夠傾心吐意,開誠布公的地方。

此外,孩童也亟需感受到別人對他們的愛護——如擁抱、愛撫、牽手、嬉戲等。不要對性侵犯的威脅過度敏感,以致不敢向孩子表達愛意。要透過自然流露的溫情和適當的稱讚,讓他們知道自己深受父母所珍視。桑迪憶述道:「我母親認為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應受到嘉獎,因為稱讚會使人自大。」桑迪默默忍受性侵犯達十多年之久。孩子若不能確知自己是否受人所珍愛和重視的話,他們便較易受侵犯者的讚賞或「愛慕」所騙倒,並且會恐懼失去他的喜悅。

一個曾於40年間非禮過數以百計男童的戀童癖者承認,那些在感情上渴求友伴的男孩子「最容易」上當。千萬不要讓孩子的這種需要得不到適當的滿足。

終止虐兒循環

約伯在嚴峻的考驗下曾說:「我厭煩我的性命,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裡苦惱,我要說話。」(約伯記10:1)與此類似地,許多為人父母者意識到若要幫助兒女,他們必須先幫助自己。《哈佛精神健康通訊》最近指出:「虐兒的循環之所以永無休止,看來與社會強烈反對男子把心中的痛苦宣之於口有密切關係。」男子若從沒有機會把遭侵犯的痛苦滋味訴說出來,他們便較易成為虐兒者。《安全的孩童》一書報導大多數虐兒者均是那些曾在童年遭性侵犯,但卻得不到幫助踏上復原之路的人。狎玩其他兒童遂成了他們把內心的痛苦和憤懣發泄出來的方法。b——請也參看約伯記7:11;32:20。

此外,為人母者若未能學會應付往日遭受性侵犯的經歷,她的孩子遭淫虐的機會便可能相應增加。例如,研究人員報導在少女時期曾遭性侵犯的女性時常會跟虐兒者結婚。再者,一個母親若無法面對自己的過去,便通常較難跟兒女討論這類問題。假如兒女真的遭受侵害,她們也較難察覺得到,甚至不願採取積極行動。然而,要為此付出高昂代價的卻是可憐的孩子。

這樣,性侵犯的遭遇遂成了一齣不斷上演的悲劇。固然,那些情願不提痛苦往事,但卻仍然活得愜意的人十分值得讚許。可是,許多人卻因為絕口不提往事,痛苦越發刻骨銘心。因此,他們必須採取決斷的行動以求彌補所受的創傷——若有需要,他們可以求助於專業輔導,這樣行目的不是要沉溺於自憐中,而是要切斷這個害人不淺的惡性循環,使他們的家庭不致受其破壞。——可參閱《儆醒!》1993年6月8日刊第28-31頁及1993年7月8日刊第18-22頁。

虐兒問題不復存在

上述的資料若能加以適當的應用,便會大大有助於減低兒童在家中受淫虐的機會。然而,要記得,作惡的人總是在暗中行事的,他們利用別人對他們的信任,在一些天真無邪的小孩子身上施以成年人的伎倆。因此,無可避免的是,有些無恥之徒可能會逍遙法外。

可是,我們大可放心,上帝對於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瞭如指掌。(約伯記34:22)除非他們幡然悔悟,否則上帝絕不會忘記他們的惡行。當他指定的時間一旦來到,這些惡人便會原形畢露。(請參閱馬太福音10:26。)屆時他必定會伸張公義。耶和華上帝應許,會有這麼一個日子,就是一切奸詐的人均會『從地上拔出』,惟有愛戴上帝和鄰人的溫和、謙卑之輩才能在世上存留。(箴言2:22;詩篇37:10,11,29;彼得後書2:9-12)藉著耶穌基督的贖價,我們多麼欣幸擁有新世界的奇妙希望。(提摩太前書2:6)屆時,也只有等到那個時候,侵犯兒童的問題才會永遠終止。

至於目前,父母們應該盡力保護自己的子女。他們是多麼的寶貴!大部分父母都會不惜冒性命危險,以求保護幼小的兒女。(可比較約翰福音15:13。)我們若在這方面失職,後果便可能不堪設想了。我們若能克盡親職,孩子們便得到一份最寶貴的禮物——一個天真純潔、無憂無慮的童年。他們的感覺會好像詩篇執筆者一樣,他寫道:「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篇91:2。

[腳注]

a 對兒童進行性侵犯是指人利用兒童滿足自己的性慾。這種行為時常牽涉到聖經稱之為淫亂(波尼亞)的敗行。其中可能包括撫弄性器官、性交、口交等。此外侵犯兒童也包括聖經所譴責的『放蕩行為』在內:如撫弄乳房、淫褻的挑逗、給兒童觀看色情刊物、窺淫癖,以及暴露狂等。——加拉太書5:19-21;可參閱《守望台》1983年9月15日刊第29頁腳注。

b 雖然大多數虐兒者曾遭人侵犯,這絕非意味到這種際遇必然使人成為色情犯。事實上,在被虐兒童當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後來成為侵犯兒童的罪犯。

[第11頁的附欄]

一位慘遭亂倫蹂躪多年的人哀嘆道:「這種獸行把兒童殘害無遺,破壞他們對別人的信任,剝奪他們應分享有的童真。因此,這正是何以兒童必須受到保護。現在我不得不重新建造我整個人生。為什麼要讓更多孩子受這種折磨呢?」

不錯,為什麼?

[第11頁的附欄]

聽聽孩子的心中話!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近就30個戀童癖者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結果令人感到不寒而慄。這30個人合計曾對2099個孩童進行性侵犯。他們當中有整整超過半數的人更是被委以重任的——如教師,教士,行政人員及幼兒護理人員等。其中之一是個50歲的牙醫,在26年間,遭他淫虐的兒童差不多有500個。

可是,正如多倫多的《環球郵報》指出:「在百分之80的個案中,社區裡總有某些階層(包括犯事者的朋友同事、受害者的家人、其他兒童,甚至受害者本身)對虐兒問題不是加以否認,便是淡然置之。」無怪乎,「是項報告認為否認與不信正是何以侵犯兒童的罪行日益猖獗的原因」。

事實上,有些受害者確曾告發侵犯他們的人。可是,「幼兒的家長們大多不願相信孩子的話,」《環球郵報》引述是項研究時報導。類似地,最近德國一位官員引述另一項報告,顯示受侵犯孩童有時要對成年人說上七遍才能使父母相信他們的話。

[第12頁的附欄]

「現在便尋求幫助」

「假如你正跟稚童亂攪性關係,你大概會自辯說:『她喜歡這個玩意,』或者,『是他首先提出的,』又或者,『我只是在傳授性知識罷了。』若然,你只是自欺欺人而已。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會跟孩童發生性關係的。假如你對孩子還殘留半點愛心的話,就應該馬上停止這種敗行。要現在便尋求幫助。」——有關方面提議所作的公眾通告,引自《沉默的印證》一書。

[第13頁的圖片]

孩子亟需得到別人溫暖、仁愛的關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