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的古祭神儀式
《儆醒!》雜誌駐日本通訊員報導
在英國,15歲的安剛收到一封信,她急不及待地把信封拆開,裡面原來是一張賀卡,卡面是一個個可愛的心形圖案,卡內寫了幾句情話,署名則是「一位仰慕你的人」。安看過賀卡後頓時雙目含情,臉泛桃紅,然後輕嘆一聲。這張賀卡顯然使她心蕩神搖,卻又百思不解。她自忖道:「這張情人節賀卡是誰送給我的呢?」
日本的裕子是個辦公室職員。隨著情人節日益臨近,她預算要花大約2萬日元(200美元)去買巧克力送給她的男同事們。裕子跟女友們在午餐時間去購買所謂的「義理巧克」——義務而理應送贈的巧克力。
每年2月14日,環球各地的多情男女都期盼有人會向他們說聲「我愛你」——不論通過哪一種形式。然而,對於情人節的起源,安和裕子卻不甚了了。事實上,答案也許會令她們大吃一驚。
關於現今所謂的情人節,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臘,當時的希臘人對潘的崇拜十分流行。潘是個虛構出來的豐產神祇,他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樣子,性情粗野,喜怒無常,使人想起他便心驚膽戰。事實上,英文恐慌(「panic」)一詞的字面意思是「潘的」(英文of Pan),這樣的引伸可謂十分傳神。
潘理應一邊吹簫,一邊看守畜群才對。可是,他卻很容易分心。潘曾與不少仙女和女神有過許多風流韻事。一項雕刻描述潘跟女愛神阿佛洛狄忒親近,愛神厄洛斯則在他們上邊振翅盤旋,情況就像現今情人節賀卡上所描繪的丘比特一樣。a
許多羅馬人也崇拜一個類似的神祇,稱為法烏努斯。他也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樣子。在每年2月15日的牧神節,羅馬人會以狂歡作樂的方式去崇拜法烏努斯。在這個節日期間,一些身披寸縷的男子會繞山而跑,手裡還揮動著山羊皮鞭。任何婦女若想懷胎生子便站在跑道旁。羅馬人相信,疾跑的男子若用皮鞭抽打婦人一下,她的不育症便會不藥而愈。
據《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教皇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b然而,這個節日現今卻以「聖瓦倫廷節」——亦即情人節——的姿態盛行起來。這個「基督教化了」的名字的來源眾說紛紜。據一項傳說表示,公元第三世紀的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娶妻。一位稱為瓦倫廷的教士於是祕密地替年輕夫婦主持婚禮。據稱他由於這樣做,結果在大約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但無論如何,「聖」這個頭銜絕不能把情人節的可憎起源隱沒起來。既然情人節根源於異教習俗,因此真正的基督徒絕不會慶祝這個節日。(哥林多後書6:14-18)堅貞不二的真愛無疑遠勝僅在一個節日裡的短暫迷戀。
[腳注]
b 有人認為基拉西烏斯僅是以「潔淨禮」取代了牧神節而已。
[第27頁的附欄]
愛情大買賣
在日本,每逢情人節臨近便會掀起一股熱情——不僅是羅曼蒂克的感情,同時也包括做大買賣的熱情在內。數十年來,巧克力商極力鼓吹人們在2月14日饋送巧克力給異性朋友以表愛意。由於巧克力的銷量不斷上升,因此商人也盈利不少。
日本的習俗跟西方國家的不同,日本人習慣由女士買禮物送給男士。可是,情人節的生意並非止於2月14日。在此之後一個月,亦即3月14日,男士們必須禮尚往來——以白巧克力回贈女方。為什麼呢?《讀賣新聞》回答:「禮物指定是白巧克力,原因是避免吝嗇的男子把女友送贈的巧克力收藏起來,然後又將其原封不動地作為回禮。」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Old-Fashioned Romantic Cuts/D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