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給巴爾——「香料之島」
《儆醒!》雜誌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離中非洲東岸三十五公里的島嶼便是桑給巴爾。它的四周被暖和清湛的印度洋所包圍,島上滿布白茫茫的海灘,加上山巒起伏,棕樹隨風搖曳,桑給巴爾島委實是風景如畫。它雖然面積細小,最長之處僅為85公里,最闊處為39公里,但卻在非洲歷史上扮演一個重大角色。
多個世紀以來,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英國人、亞洲人、北美洲人,當然也有非洲的本土人曾相繼到訪桑給巴爾。當時最吸引人的是利潤豐厚的販奴貿易。商人和探險家也從當地取得供應物資。事實上,大部分十九世紀到非洲的歐洲探險家也曾經過這個海島!所以難怪它被稱為非洲的大門。
丁香用途廣泛
在18世紀的上半葉,亞曼王薩伊·塞爾離開自己在波斯灣的故鄉而在桑給巴爾定居。他成了該島的統治者,並且下令阿拉伯的園林東主停止種植椰子而開始種植一種利潤較高的農作物:丁香。到他晚年的時候,種植丁香的利潤已僅次於販奴和象牙貿易。後來販奴貿易被廢除,桑給巴爾便成了著名的香料之島。今日,該島是全球丁香的主要來源地。
丁香其實是一種熱帶常綠樹曬乾了的花蕾,樹的學名是Eugenia caryophyllata。在桑給巴爾,丁香樹平均高約9米。人們通常會在花蕾長至紅棕色,大小約為1.3厘米時便收割。一株堅壯的樹可以出產多至約34公斤的花蕾。收割後,人們會將花蕾鋪放在炎熱的陽光下曬乾。
丁香由於氣味芳香濃郁,所以主要作為烹調之用。肉類菜蔬加上了丁香,便倍添可口。或者你可以輕輕的將四至五粒丁香壓碎,然後放入沸水中,便可泡成一杯香料茶!在嚴寒的冬季,你可以將紅葡萄酒加熱,放入幾粒丁香,便成了一杯令人舒暢的飲品。有些人也會利用丁香來使浴室保持氣味清新。方法是將約20粒丁香插進橙裡,然後掛在浴室約一星期。當地牙醫也利用丁香油作為止牙痛的麻醉劑。丁香亦可用作漱口水和香水。難怪這個小島以香料馳譽世界!
當地居民
桑給巴爾真正吸引人的是當地的居民。在你踏足該島的那一刻,你便會受到桑給巴爾人的熱烈歡迎。他們看來生活優游,喜愛聊天。在交談期間,他們會不停的握手,有時十分鐘內便握手三四次。這是他們在談到一些有趣的事時發自內心的反應。
如果你登門造訪,一定會受到他們人所共知的慷慨接待。他們通常都會用最好的東西款待賓客。即使在進膳期間有不速之客到訪,這也不成問題。他可以跟主人一起吃個痛快。這種好客的精神實在是聖經時代的寫照。——可參閱創世記18:1-8。
桑給巴爾人通常都打扮得色彩鮮豔、奇特耀目。婦女們在出外時會穿著布比(buibui),這是一件披肩形的長袍,可以將頭至腳踝都遮蓋起來。饒有趣味的是,她們有時會在長袍內穿著一條西裙。男士們則穿著一件卡朱(kanzu),這是一件白色或彩色的長袍。他們也會戴一頂編織帽,叫做科菲亞(kofia)。
在桑給巴爾市內稱為石城的古鎮漫步,人會覺得自己彷彿回到古代的日子一般。像迷宮般的大街小巷都沒有行人路。許許多多商店的大門就設於街道之上!路上也有不少攤販,其中有些在售賣卡霍華(Kahawa),這是一種含有薑味的阿拉伯甜咖啡。
人實在無法用言詞或圖片將桑給巴爾的美適當地描述出來。的確,除了「香料之島」的美譽之外,它還有許多其他令人嚮往的特色。
[第16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桑給巴爾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Africa and border map: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