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未為人熟悉的行星」
僅在兩年內,人們在亞馬遜雨林新發現到三種猴子。環球每年平均多發現三種新的雀鳥。研究人員在巴拿馬對19棵樹進行研究時發現到1200種甲蟲,其中有百分之80是前所未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來源》雜誌指出:「還有大量生物仍未為人發現。」例如,「據估計,南美洲有百分之40的淡水魚還未分類。……那麼,在人類仍未探索的大部分深海裡,當中還會有多少生物呢?」人若想到微生物種類之繁,問題便更為複雜:各種仍未為人發現的細菌、真菌、線蟲、蛛形網動物、昆蟲和植物。僅在「一克的熱帶泥土裡,細菌和微生物的數目就多達9000萬了」。上述雜誌報導,有些人估計地球上的生物種類也許「高達2億」。儘管科學家對地球已進行了廣泛的探索活動,然而,地球仍然是個「未為人熟悉的行星」。
加拿大人的價值觀迅速改變
《多倫多明星日報》報導,「在不及一個世代之內,加拿大人——不論英國裔還是法國裔——都對教會、國家、專利權和寡頭賣主壟斷等權威視若無睹,這些權威有助經濟市場保持穩定,維持社會秩序。」這種無視權威的現象是怎樣促成的呢?因為人們渴望立時滿足物慾,試圖立即就「擁有一切」。該報補充,「猶太教-基督教的道德法規被世俗人文主義取代,天主教的正統觀念則被物質及享樂主義取替。沒有人願意晚年才享福,更遑論來生才享福了。」人們不再把上帝視為一位超自然的個體。因此,他們百無禁忌,良心麻木。人們既然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這個世界之上,以求盡量獲得更多物質利益,他們對屬靈事物的關心程度也就一落千丈了。
涉及20世紀的先見之明
上個世紀的人可以想像到諸如汽車、集體運輸的交通工具、電子音樂或傳真機等現代發展嗎?1863年,法國小說家凡爾納——著名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及《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曾預告到這些發展,甚至在一本當時沒有出版的小說《20世紀的巴黎》裡作過更多的預告。當時凡爾納所委託的出版商認為《20世紀的巴黎》過於牽強,不合乎現實,因而拒絕出版這部小說;然而,這部最近才被人發現的著作對20世紀所作的描述跟事實非常吻合,令人驚嘆,例如先進的武器、電椅、污染、交通擠塞等。凡爾納預見困苦的人類會對古人的成就和文化失去興趣,社會受商業主義奴役,人們沉溺於先進科技中。巴黎的《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凡爾納不但預告現代科技的種種成就,他也意識到科技帶來的若干可怕後果。」
日本罪案激增
日本一向是個犯罪率較低的國家,然而,最近該國的罪案正日益增加,警方把這種情況歸咎於經濟衰退、槍械走私案增加,以及有組織的犯罪活動所產生的腐化影響。據警察局官員國松孝次透露,與槍械有關的案件正達到前所未見的紀錄,若不加以遏止,這個現象將會把日本的「公眾秩序破壞無遺」。《每日新聞》報導,「平民」犯罪的個案也不斷增加,部分原因是由於居民在「擁擠的城市環境的壓力下得不著舒解」。為免城市居民成為罪行的受害者,社會學教授小田晉有以下建議:表現基本禮貌,例如向人打招呼、在適當時候便說聲「對不起」,或以微笑「消弭敵意」。要學會婉拒的藝術,也要習慣使用門鎖。要跟警方合作。「切勿把武術視為與匪徒對峙時的自衛方法,相反,當事人大有可能因此而招致嚴重損傷。」
輸血的風險
《多倫多明星日報》報導:「即使從現在開始對加拿大的血液供應實施長達一千年的仔細檢查,輸血的風險仍然存在。」加拿大一個調查血液供應是否安全的委員會舉行聽證會,聖米迦勒醫院的威廉·諾布爾醫生在會上作證時說:「輸血(的風險)一向存在,以後也必然存在。」《明星日報》接著指出輸血的風險包括:「從各類過敏反應以至從所接受的血液感染到愛滋病不等。」負責為病人輸血的專家聲稱,今日有越來越多病人擔心接受輸血會使他們染上愛滋病。諾布爾醫生說:「我們每天在談話中多少總會提及這個問題:『我應當替病人輸血嗎?』」
熊的器官
據《多倫多明星日報》報導:「在加拿大,非法販賣黑熊的器官比參與國際販毒活動更為有利可圖。」在亞洲一些較富裕的國家地區,例如中國、南韓、日本、台灣和香港,一些用傳統方法治病的醫師均大量採用熊膽和熊掌作藥材或食療之用。「據加利福尼亞州一名執法官員估計,在亞洲,一公斤熊膽汁在用了牛膽或豬膽汁加以『稀釋』之後,其『售價』已急升至一百萬美元以上。」《明星日報》繼續報導,「相比之下,在大多倫多市,可卡因每公斤的市值估計約為10萬美元。」卡蘿爾·聖勞倫特是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加拿大分會的專家,她專門研究保護瀕臨絕種生物,她說:「這是一門極為有利可圖的大生意。」有關方面擔心對黑熊器官的需求會持續增加。在亞洲,熊的數量正大幅減少。
巴西瀕臨絕種的生物
「巴西所擁有的熱帶森林面積比其他國家多三倍,也是世上生物種類最紛繁的國家。巴西境內仍擁有最多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共有460種之多。」《聖保羅州報》報導,「然而,巴西也是擁有瀕臨絕種生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共有310種,其中58種是哺乳動物。」雖然至目前為止仍未有任何哺乳動物達到絕種的地步,可是,「在巴西境內的哺乳動物中,有百分之12是屬於瀕臨絕種邊緣的。」例如「獅猴,牠是巴西獨有的品種」。有些瀕臨絕種的生物「所棲息的野生環境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牠們的習居地再受到任何干擾,牠們便會有絕種之虞」。據該報透露,如果一個生物品種在50年內尚未有任何人發現牠在自然界的蹤影,這個品種便可算是絕種了。
地球的人口
根據人口活動基金(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所得的統計資料顯示,地球的人口在1994年中已達到56.6億之多。據有關方面預測,到了1998年,地球的人口將達60億大關。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將達85億;到2050年時,全球便會有100億人口。這些人口的增長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非洲每年的平均人口增長率為百分之2.9,是全球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歐洲只有百分之0.3,增長率是全球最低的。此外,人口活動基金也預測,到了本世紀末,即距今五年之後,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是住在市區的。屆時,發展中國家人口達一百萬以上的城市將有300個之多,現時這類的城市則只有125個。
最要緊的是保持良好關係
《多倫多明星日報》報導:「青少年將來會否淪為癮君子或成為問題青年,這主要視乎他與家人的關係而定,而非在乎他是什麼家庭出身。」戒毒研究基金會對安大略省的2057名青年做了一項調查,科學家埃德·阿得拉夫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就對青少年所生的影響而言,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比他們的家庭背景來得重要」。青少年如果與家人的關係和洽,即使他們是受人領養、來自繼親家庭或只由媽媽獨力撫養,他們的成長和表現均優於那些雖有父母照顧,但家庭關係卻十分惡劣的青少年。「那些經常向父母傾吐心事的年輕人,他們的犯罪率也最低。」《明星日報》繼續報導:「至於那些從不向父母任何一方披露心事的年輕人,他們酗酒、吸毒,以及犯罪的比率是最高的。」青少年有多少時間跟家人共處、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是否良好、父母有沒有留意他們的活動以及跟什麼人來往,這些都是有助減輕難題的重要因素。阿得拉夫補充說:「要撥出時間與兒女共聚,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