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於滅絕的物種——問題有多嚴重
渡渡鳥成了生物絕種的象徵。這種鳥兒不能飛行,原產於毛里求斯島,1680年左右已經滅絕。現今有許多瀕危的鳥類都是島棲的。過去400年來,據悉已有94種禽鳥消亡,其中有85種是島棲禽鳥。
在廣袤的大洲上,不少動物也瀕於滅絕。且看看俄羅斯虎的前景。這種野獸以往分布該國全境,如今只剩下在西伯利亞棲息的阿穆爾河亞種,數目已降至180至200隻。據報中國華南虎也所餘無幾,尚存30至80隻。倫敦《泰晤士報》報導,「不出十年」,中南半島的老虎就會滅絕。盛產於印度的老虎約佔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二,牠們也有滅種的危險。據當局估計,這種猛獸大概會在十年內消亡。
犀牛和獵豹的數目不斷下降。中國的大熊貓成群覓食,但每群不過是區區十隻左右。威爾士的松貂差點兒絕種了;據《泰晤士報》所載,「在今後十至二十年內,」紅松鼠「可能會在英格蘭大陸和威爾士境內消亡」。在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蝙蝠處境岌岌可危,這種陸上哺乳動物快要滅絕。
同樣,世界的海洋生物也前景黯淡。《瀕危物種地圖集》把海龜列為「有最大滅絕危險」的海洋生物。兩棲動物的情況看來好得多;但據《新科學家》雜誌所載,過去25年來,「有絕種危險」的兩棲動物多達89種。此外,世上還有百分之11左右的鳥類瀕於滅絕。a
像蝴蝶一類的小生物又怎麼樣?同樣,這些生物也前景不妙。歐洲共有400種蝴蝶,當中有四分之一已陷入險境,有19種瀕於滅絕。1993年,英國的大蛺蝶也步渡渡鳥的後塵,從此不復存在。
世人日益關注瀕危物種
每年到底有多少物種滅絕呢?專家們眾說紛紜。科學家雖然意見分歧,卻一致認為許多物種都有滅絕的危險。生態學家斯圖爾特·皮姆評論說:「[物種]消失得有多快的爭議,基本上是一場涉及人類未來生死存亡的辯論。」他補充說:「在以往多個世紀,人類不斷加快物種滅絕的速度,遠遠超出正常的程度。結果,我們的前景也就越來越可憐。」
地球這個行星就好比一個家宅。在19世紀下半葉,有人從俄伊科斯(意思是「家宅」)這個希臘語詞自創了「生態學」一詞。為了保護瀕危物種,有些人著手研究生態。這門科學主要研究生物和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在19世紀,世人對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日漸提高;有關物種滅絕的報導無疑使事情倍受大眾注意。由於這個緣故,美國開始設立國家公園和禁獵區,保護各種各樣的鳥獸。據估計,環球各地目前有8000個國際認可的野生生物保護區。這些保護區,連同另外4萬個可供生物棲息的場地,一共佔用了地球差不多百分之10的陸地。
關心生態的人士如今紛紛贊助所謂的綠色運動,他們要不是引起公眾對瀕危物種的注意,就是教育大眾認識,各種生物怎樣互相依存。1992年,各國元首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自那時以來,各政府就有關問題的決策上,在在表明當局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已大大提高了。
瀕危物種這個問題不但席捲全球,而且日趨嚴重。原因到底是什麼?關於預防物種滅絕,目前有任何措施是可取的嗎?未來又會怎麼樣?這個問題跟你有什麼關係?接續的文章自有分曉。
[腳注]
a 滅絕的物種是指,絕跡野外已有50年的物種,而瀕危物種就是指,天然生境要是得不到改善,就有滅絕危險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