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溝裡長出屬靈的花朵
許久以前,火山活動導致銅、銀和金這些物質深深熔埋在地底裡。蒸氣造成的壓力使大量這些礦物通過地層的縫隙湧出來,積聚在現今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的繆爾山脈裡。杰克·鄧恩是附近瓦兵卡堡的偵察兵。1877年,鄧恩在山上尋找水源時發現到這個豐富礦藏的明顯線索。鄧恩於是跟探礦家喬治·沃倫合作,給他物質利益,以便勘探這塊有礦藏的土地。
喬治·沃倫發現到不少可能有礦藏的地點,並且暗中向當局申請這些土地的擁有權,卻沒有把事情告訴合夥人杰克·鄧恩。這些土地本可使沃倫發大財的,可是他由於喝酒過量,以致失去理智,竟然把自己發現到的礦藏作為賭注,打賭自己可以跑得比一匹馬更快。當然,他最後把一切都輸掉了。這些土地後來成為了女王礦場。多年來,礦工在繆爾山進行過許多大規模的探礦活動,總共採出四百萬公噸銅,以及大量的金和銀。這個礦場在1975年關閉。
在硬岩層採礦需要動用硬岩礦工。這些礦工來自英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和塞爾維亞。由於大多數礦場都實施各種獎勵計劃,因此,這些硬岩礦工也是一些勤奮的礦工。他們離鄉背井,千里迢迢遠離家人,結果,這些礦工習染了酗酒的習慣。後來,一個德國的釀酒商在礦場附近興建了一所釀酒廠。釀酒廠出產的啤酒需要稍經加工才可以飲用。很多人都喜歡在一種愉快的氣氛下喝凍啤酒,還要有娛樂助興。於是,在釀酒廠附近的一條街道上,許許多多的酒吧紛紛開設。結果,酒吧成為了那些拼命苦幹、嗜酒成癖的硬岩礦工終日留連的地方。酒吧提供的娛樂包括賣淫和賭博,還有烈酒供應。這條街道後來起名做啤酒溝,據稱比40公里外臭名遠播的湯姆斯通鎮更危險。
後來,大多數礦工都成家立室,並且興建家園,養家活口。來自英國的礦工所興建的房子,跟19世紀英國礦工所居住的一樣;來自塞爾維亞的礦工所興建的房子,就是塞爾維亞一般礦工所住的房子;德國的礦工所建造的房子充滿德國的風味;意大利礦工的房子也富於意大利色彩;愛爾蘭礦工則蓋造愛爾蘭式的房子。原有的古老比斯比鎮就在陡峭的峽谷上建立起來。人們只要能夠在堅硬的峭壁上開鑿一個地方來,就會在那裡蓋一所房子。結果,峽谷的峭壁上房子林立。這個市鎮的房子各具特色,人口後來增至2萬多人,大多數居民都是礦工和他們的家人。時至今日,這個地方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旅客前來觀光。這個市鎮是以一個稱為比斯比的男子命名的。這個男子在礦場的發展上大量投資,卻從沒有親身到過這個以他命名的市鎮。
隨著比斯比鎮的人口不斷增多,啤酒溝的酒吧數目也不斷增加。曾有一段時期,一個包含兩個街區的地區有30多間酒吧營業;還有一個大規模的紅燈區在啤酒溝的外圍地區蓬勃地發展起來。
大約在1950年,幾個見證人家庭遷往比斯比,他們在當地展開傳道活動,後來一群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在當地成立起來。到了1957年,當地的傳道員數目增至12人。他們由於需要一個聚會的地方,於是租用了一個大家能力負擔得來的地點,就是啤酒溝的一個鋪面,在聖埃爾莫酒吧對面。那裡有不少人經常在附近的不道德場所留連,可是,他們並沒有為見證人帶來什麼麻煩。有時當見證人正在舉行黃昏聚會時,一名醉漢也許會逛進來,然後在後排的座位坐下,並且聆聽聚會節目;有些醉漢離去前甚至會放下一些捐款哩。
後來,這群會眾購置了一塊土地,並且在那兒興建了一間王國聚會所,地點距離啤酒溝和不道德的區域11公里遠。聚會所在1958年落成,並且在同年呈獻給耶和華。這幢建築物曾先後經過三次裝修和擴充,現在仍然是當地會眾一個舒適的聚會地方。
礦場在1975年關閉,比斯比鎮差不多同時消失。礦工和家人紛紛遷往其他仍有礦場運作的市鎮去。留下來的居民大多是退休礦工和他們的家人。
有名的啤酒溝現在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罷了。當地只有一間酒吧營業,原先的啤酒廠現在已是一間家庭式餐館。紅燈區已經給拆除了,然而,有些房子周圍的籬笆仍然留下了昔日賣淫活動的一點點痕跡。那些籬笆是用生鏽的床墊彈簧和框架造成的。啤酒溝雖然曾是個道德墮落的市鎮,現在卻是一個吸引好奇人士的新奇地方。
當地會眾最近有48位傳道員,會眾人數不斷增加,地區的逐戶傳道也富於趣味。見證人遇見許多來自各地的礦工,他們有的來自英國,有的來自德國,有些礦工是來自愛爾蘭、意大利和塞爾維亞的。此外,我們也接觸到不少藝術家,有些人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門廊的前面。
當地會眾人數的增長也跟一名婦人有關。這名婦人以往經常光顧一間稱為聖埃爾莫的酒吧;它是啤酒溝惟一剩下來的酒吧,那裡的顧客非常喧鬧。這婦人名叫朱莉。朱莉不但光顧那間酒吧,而且還是那些喧鬧的老主顧之一。她曾參與酒吧所提供的各種不道德娛樂,還經常跟人打架,有時甚至跟男人打架。然而,朱莉對於耶和華見證人所傳的信息卻深感興趣,因為她發覺這些來到她家裡的見證人與眾不同。朱莉在生活上必須作出很大的調整,她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作出所需的改變;現在她已是個受了浸的活躍見證人。朱莉的丈夫和三個孩子也經常參加聚會,並且在靈性上不斷進步。
由於在很久以前,比斯比有豐富的礦藏,這個市鎮才『應運而生』。比斯比的居民現今不再以尋找礦藏為業了,可是,不少居民正尋找真正的寶藏,就是關於真神耶和華和他王國的知識。在啤酒溝的舊聚會所附近,不道德的風氣很盛行,然而,聚會所內卻培育著一些屬靈的花兒。舊會眾原先有12位傳道員,當中有7位是正規先驅。此外,會眾也有七個兒童。這群人數不多的會眾非常熱心,他們享有積極的屬靈氣氛。會眾的屬靈情況由於非常健壯,看來足以抵消聚會所以外那種不道德歪風的影響。
在上述的七個兒童中,有六個後來投身耶和華見證人某種形式的全時服務。約翰·格里芬參加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這所學校專門訓練見證人成為海外傳道員。約翰現在雖然停止了海外傳道服務,卻仍然在他奉派前往的國家哥斯達黎加執行長老的職責,忠心地事奉耶和華。約翰的姊姊卡羅琳(現在名叫姚肖)在亞利桑那州的謝拉維斯塔做正規先驅。南希·皮尤也參加基列學校的訓練計劃,並且奉派到智利從事海外傳道的工作。她現時雖然停止了海外傳道服務,卻仍然留在智利。南希的哥哥彼得是個先驅,他前往西班牙一些有較大需要的地區服務。蘇珊和伯大尼·史密斯在比斯比總共當了50年的正規先驅工作,她們現時仍然在當地服務。
上帝的話語的確能夠「發揮力量」,甚至使像啤酒溝這樣的地方也可以長出屬靈的花朵來。(希伯來書4:12)——外稿。
[第23頁的圖片]
建築物的上層曾是個王國聚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