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吃藥之道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婦人向醫生求診,說自己又頭痛又胃痛。醫生跟她作過簡短交談,隨即給婦人開了處方: 她要接受3天注射療程來治療瘧疾;其他口服藥物包括:醋氨酚為解熱鎮痛,另外兩種藥物為舒緩看來是胃潰瘍的症狀,鎮靜劑用來平服情緒,最後還得服用多種維生素。診金相當昂貴,可是婦人全無異議。她離去時一臉歡容,深信不久就會藥到病除。
在西非洲,這一類的求診情況絕非罕見。據其中一個大國進行的調查發現,政府醫院的醫護人員平均每次給每個病人處方3.8種不同的藥物。事實上,不少人認為,給他們處方多點藥物的就是好醫生。
如果你回顧一下西非洲昔日的醫療服務情況,也許能夠較易理解,何以當地人認為藥物萬應萬靈。40多年前,作家約翰·根室就早年的情況寫道:「奴隸海岸不但……是黑奴的殺手,也是白種人的剋星,非洲的這一端早被人稱為『白種人的墳墓』。數百年來,在幾內亞海岸稱王稱霸的是蚊子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黃熱病、黑水熱和瘧疾則是這位暴君選用的致命武器。西岸氣候危機四伏,害人不淺,卻並非僅是陳年舊事,而是今天赤裸裸的現實。當地的一則趣事最為人津津樂道:不久前,一位派駐尼日利亞的使館人員向上司查詢有關退休金事宜,上司告訴他說:『老朋友,到尼日利亞生活的人,從來就沒有一個能夠活到退休年齡的。』」
今天,時移勢易,醫藥不但足以對付由蚊子所傳播的病菌,還能醫治其他各種疾病。單是疫苗注射已大大減低了人因患麻疹、百日咳、破傷風以及白喉而致死的病例。多虧有疫苗,天花現在已經銷聲匿跡,甚至小兒麻痺症也快要成為歷史陳跡了。
無怪今天不少非洲人對醫藥抱著牢不可破的信念。然而,對醫藥滿懷信心卻絕不是西非洲獨有的現象。在美國,醫生每年為病人開的處方超過550億份。每個法國人平均每年購買50盒藥物。在日本,每人平均每年花的醫藥費就超過400美元。
權衡利弊
現代醫學對人類無疑貢獻良多。藥物用得其所固然能夠促進健康,可是如果使用失當,則不但對人體有害,甚至足以致命。舉例說,美國每年有30萬人正是因為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以致需要送院治理,更有1萬8000人因而死亡。
要掌握用藥之道,我們首先要明白,吃藥始終是有風險的。其實,任何藥物,即使只是阿司匹林,也可能產生不良的副作用。你若把幾種不同的藥物一併吃下,引起副作用的機會則更高。此外,不同的食物和飲料也能夠對藥力產生加強或中和的影響。
服用藥物還有其他風險。其中之一是對某種藥物有過敏反應。你若沒有按照指示吃藥,就是在指定的整個療程期間按著適當的劑量服用,則藥物只會對你有損無益。另一方面,醫生給你的處方若出錯,或並非必要,結果也一樣。藥物若已逾期、不合規格或是假貨,服用的人就自討苦吃了。
為了要把吃藥的風險降至最低水平,你應該盡量對需要服用的藥物有多點認識。你知道得越多,得益也越大。
抗生素之利弊
自從抗生素在大約50年前面世以來,它救活了千百萬人的性命。除了有助遏止痲瘋病、肺結核、肺炎、猩紅熱和梅毒等惡疾蔓延之外,抗生素在治療各種傳染病方面也實在功不可沒。
美國塔夫特醫科大學教授司徒雷登·利維醫生評論說:「[抗生素]登場無疑掀起了醫學上的一場革命。它們是足以把醫學史完全改寫過來的最大單一因素。」另一位醫學界權威則說:「抗生素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基礎。」
然而,在還未考慮抗生素不利的一面之前,且先別急於向醫生索藥。抗生素若使用不當, 其實弊多於利。原因是,抗生素的作用是要打擊和消滅人體內的細菌。可是,有害細菌卻並非總能夠一網打盡;有些種系的細菌生命力十分頑強。這些沒有被殲滅的細菌不但能夠繼續生存,而且還不斷繁殖,以人為媒介傳播開去。
舉個例,盤尼西林曾經在治療傳染病方面療效卓著。可是,部分由於有抵抗力的細菌種系日增,以致藥廠經銷的盤尼西林種類現已達到數以百計之多。
你怎樣才能避免身受其害呢?你若真的需要服用抗生素,要確保開處方的是個合資格的醫生,並且必須在可靠的地方購藥。不要催迫醫生匆匆為你開抗生素處方——他也許認為你應該先作檢驗,以確保他能夠對症下藥。
同樣重要的,就是你必須依照處方分量和在指定的期間內服用。即使藥未吃光你已康復,你也必須完成整個療程才行。
注射針劑比口服藥物更具療效嗎?
「請替我打針!」發展中國家的醫務人員經常聽到這類請求。不少人的想法是,既然針劑直接注入體內,它必然比口服藥物療效更顯著。在一些國家裡,我們經常可以在市集裡見到一些無牌的「打針醫生」。
其實,注射針劑比口服藥物牽涉更多風險。例如,針頭若不清潔,病人就可能因而染上肝炎、破傷風或甚至愛滋病。此外,受污染的針頭也會使人長出膿瘡。如果為你注射針劑的人不是合資格的醫務人員,則風險更會大大增加。
因此,假如你真的需要接受藥物注射,要確保為你注射的是個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為了安全起見,要確保針頭和針筒已經過消毒程序。
假藥
毫無疑問,世界藥業是宗龐大的生意。據世界衛生組織透露,這個行業每年的營業額約為1700億美元。為了抓緊機會發財,無天良之輩不惜製造出各種冒牌假藥。真假藥物不但樣子相似,包裝標籤也真假難分;可是,冒牌假藥卻是一文不值的。
假藥固然充斥世界市場,但在發展中國家,難題則尤為嚴重。服用假藥會招致十分可悲的後果。在尼日利亞,109個幼童吃下一些含工業溶劑的冒牌糖漿藥後,因而患上腎衰竭而死亡。在墨西哥,一批燒傷病人服用的藥物竟攙雜了木屑、咖啡和雜質,以致令他們染上劇痛無比的皮膚感染。緬甸一些村民懷疑服用了假藥,瘧疾沒有治好,反而賠了性命。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再一次,首當其衝的是最貧困的人。他們一心以為只要藥商是家體面的公司,藥物又看來奏效,他們就算是買了便宜貨。」
你怎樣才能避免被假藥所騙呢?首先,要到信譽良好的藥房,如醫院內的藥房購買藥物。千萬不要光顧在街上叫賣的小販。在尼日利亞貝寧市的一位藥劑師警告說:「對於街頭藥販來說,他們賣藥光為了賺錢。他們把藥物出售,彷彿在把糖果零食出售一般。他們經銷的藥物很多時不是逾期就是假貨。對於他們賣給別人的藥物,這些藥販根本一無所知。」
貧窮之過
一個人獲得怎樣的醫療服務時常視乎他擁有多少金錢而定。在發展中國家,有些人為了省時省錢,乾脆不向醫生求診,轉而直接向藥房購買一些本來須有處方才能購得的藥物。也許由於自己或朋友曾經服用某種藥物,他們清楚知道買什麼藥來治什麼病。然而,他們想要的藥物卻不一定就是他們所需要的。
另一些人也有自己省錢的方法。首先,他們讓醫生為他們作檢驗,並給他們開處方。可是,當他到藥房配藥時,卻發覺藥價太高。於是,他們不是想辦法湊錢,而是轉而購買一些廉價藥,或只購買處方的部分藥物就了事。
你真的需要服藥嗎?
你若真的需要服藥,就應該首先探知你正服用的是什麼藥物。不要因為難為情不敢向醫生或配藥師發問。病人是有知情權的。歸根究底,最終吃虧的是你自己的身體。
藥物若使用不當,病情就不會好轉。因此,你必須清楚知道需要服用的劑量,服用的時間以及療程的長度。此外,你也必須知道服藥以後,應該避免吃什麼食物和飲料,不應服用其他什麼藥物或避免那些類型的活動。還有的是,你也應該探知某些藥物可能產生什麼副作用,以及出現副作用時,應該怎樣應付。
要記住,藥物總不能治好一切的疾病。況且,你也許根本無需吃藥。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世界衛生》雜誌說:「有必要時才服藥。一個人若有充分休息,注意營養,多喝水,其實已足以令身心恢復健康了。」
[第12頁的附欄或圖片]
「千方治千病。」古羅馬一位詩人在2000多年前曾這樣寫道。時至今日,這首詩大概可改寫為:「千丸治千病!」這倒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患的病無論是真是假,看來也總有對應的藥物可以服用。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現有的藥物大概有10萬種,是從超過5000種不同物質提煉而成的。
[第13頁的附欄或圖片]
明智地使用藥物
1. 不要服用逾期藥物。
2. 要從可靠的藥房購買。不要光顧街頭小販。
3. 確保你明白並遵照服藥指示。
4. 不要服用處方給別人的藥物。
5. 不要堅持用注射針劑。口服藥物療效大致相同。
6. 把藥物貯存在陰涼處。要放在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