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藥丸為生
《儆醒!》雜誌駐英倫通訊員報導
「減肥丸殺害胎兒」
「避孕丸殺害四子之母」
在英倫,我們可以時常在報章上見到這種坦率的標題。在這個可以享受到「免費」國家健康服務的地方,有許多人均靠藥丸維生;因此上述的慘劇使人不禁想起藥丸的危險來。
流行的駕車人刊物《駕駛》雜誌在所作的一項調查中透露,英國每七名駕車人中便有一名在藥丸的藥力下駕駛。英國製藥業協會所發表的資料則表示在1967年,英國和威爾斯的家庭醫生一共開了二億七千一百萬張藥丸方子。除了醫生的處方之外,普通所用的成藥如阿司匹靈之類,差不多人人都可以買到。
報導指出此種情況不僅以英國和歐洲為然,美國和世界各地也有愈來愈多的人依靠藥丸。他們依靠的程度已經達到使藥丸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論道發生在美國的情況,猶他大學醫學院藥物教授雲杜比說:「現代社會中有些人好像他們的生活若不繼續服食大堆千奇百怪的藥丸便無法維持或忍受下去似的。」
為什麼藥丸銷量大增?
許多人均坦白承認在美國和英國有些醫生過度喜歡開藥方給病人服食。在一個題目為「運用和濫用藥物」的演講中,杜歷·唐洛普爵士指出醫生過量處方的三個原因:「大眾的堅決要求……其次,醫生的數目趕不上人口增加:醫生需要許多時間才可以做一個謹慎小心的病例,做徹底的檢查和給予明知的忠告,可是只要些少時間便可以開一條頭痛醫頭的方子,而病人也時常對此感覺滿意……第三,製藥廠以高壓手段技巧地推銷藥丸,其中有些甚至故意歪曲真相和違反醫德。」(楷書是附加的。)
在自行服藥方面也有類似的情形。有些人對於藥丸的慾望貪得無厭。他們認為去藥房買點藥吃比尋求病源而作根本的治理容易、快捷和廉宜得多。其他的人則無疑受到無線電、電視和雜誌等廣告所影響,這些告白所推薦的藥丸都能醫百病。
也許今日藥丸銷量大增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特效藥多到不可勝數。固然其中許多是有益的。可是,由於藥物的種類大增——這被人形容為「治療爆炸」——這也同時帶來了危險。
現代藥物的危險
今日醫藥界對於藥物所連帶引起的危險知道得很清楚。對此有重大影響的一件事是1960年代早期有數以千計的嬰兒一出生即夭折或嚴重地畸形;這些嬰兒都是由服食了看來無害,但卻含有科列杜邁特的安眠藥的母親所生的。
除了促成畸胎的後果之外,醫生處方的現代藥物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產生許多種不同的不良反應和疾病,包括皮膚瘍腫、血液滲入皮膚、胃或腸出血、腦溢血、各種傳染病、內分泌擾亂如糖尿病、甲狀腺分泌過多或過少、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肝病、腎病、骨和骨髓病、服藥成癖、神經病和甚至發狂等。種類之多的確驚人!
在一個討論服藥成癖的問題的座談會中,巴的摩爾約翰·鶴健士大學醫學院的路易士·那錫拉醫生說:「顯然不僅有一個難題存在,而且常有報導論及服藥所促成的煩惱,但所刊出的病例僅有如冰山浮出水面的尖端而已,大部分的困難均隱藏在表面之下而不為我們所察覺。」
在一次關於藥物中毒作用的討論中,杜歷·鄧洛普爵士透露這個難題在英國的嚴重程度,說:「據估計在公立醫院的病人中,有百分之10至15正從我們所作的治療受到或多或少程度的不良影響,或更坦率地說,他們所遭受的乃是由於醫藥進步而致的疾病。」
鑑於現代藥物療法的危險,我們可以明白何以現在有許多國家都由政府設立機構去管理新發明和被人服用的藥物,而且在有必要時發出警告或下令收回某種藥物。
可是那些每日都有人服用而看似無害的藥丸,有些醫生慣常過量處方的藥丸以及不須處方便可以隨便在藥房購得的藥丸又如何呢?它們會被歸入惹起疾病的藥物一類嗎?對於這些藥丸我們應有什麼正確的看法呢?讓我們將其中幾種考慮一下。
提神丸和減肥丸
通常最多人服用的「提神」丸和減肥丸都屬於安非他明一類的藥物,在商業上有各種不同的動聽名字。他們對腦中發生作用,使人感覺疲勞若失,在精神和肉體上都更加活躍,更加昂揚和更加自信,雖然工作效率可能降低。他們也能減弱食慾一個時期。他們對心臟所生的作用與發怒時分泌的腎上腺素作用相同,那便是,使心跳加速加烈以及血管收窄。
這樣子「鞭策」心臟和腦是否安全呢?剝削了身體真正需要的照料和休息是否明智呢?當然不,更不用說帶有發展成嚴重的行為錯亂失眠或甚至上癮的危險了。有些長期服食這種藥丸的人變成神經緊張;有些則發展成高血壓、心臟衰弱和近乎神經失常的狂亂。這些藥丸既帶有上述種種危險,有些醫藥當局認為他們實在不宜於用來治療肥胖症。
安眠藥;寧神丸;鎮靜劑
使人入睡的藥丸(安眠藥),使急症病人靜下來的藥丸(寧神丸)或使人減輕焦慮和緊張的藥丸(鎮靜劑)常常被醫生開給病人服食以致打開了濫用之門。可是他們只能暫時治標而無法根治病源。
無疑在若干情形之下,短期服食這些藥丸是頗為有效和有益的,但長期服食則後果堪虞。
這類藥物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一個健康的人可以很容易變成在肉體上和感情上依靠此類藥物而嗜之成癖。此外,在藥力影響之下駕車也非常危險。有些安眠藥和鎮靜劑若與酒精混合甚至可以發生致命的作用。
止痛藥
減輕疼痛的藥丸在大多數國家中都可以隨便購得而不需醫生處方;他們可能是今日人們「賴以為生」的藥丸中銷量最大的。「止痛藥」一詞的真正意思是「使痛苦的感覺消失」;這提醒我們疼痛是一種感覺而不是疾病。止痛藥包括阿司匹靈(或乙醯基甲酸)和其他止痛劑如非那西汀(或乙酰非那替汀)及柏拿西他姆,有時也混和其他藥物。
這些藥物之能夠止痛也許是藉著對腦中稱為丘腦的部分發生作用。由於是退熱藥,他們也能減輕發燒的熱度,因此常被人用來醫治喉痛、傷風和感冒病。特別是阿司匹靈被許多人視為可以醫治百病的萬靈藥——包括消化不良、鎮靜神經、使人安眠等。然而這些藥丸是絕對安全的嗎?
近年來研究者發現阿司匹靈時常使人發生胃出血。頻常到什麼程度呢?據報導在服食阿司匹靈的人當中有百分之五十至七十每日出血一茶匙之譜。有些人可能失血較多而導致缺乏鐵質的貧血症。有少數人甚至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研究者認為阿司匹靈以某種方式妨礙保護胃壁的黏液。於是胃液或阿司匹靈本身遂傷害了上皮細胞的黏膜而造成出血的潰瘍。
多種止痛藥均含有的非那西汀若長期服食便會有損傷腎臟的危險,此事久已為人所知。在瑞典,非那西汀要有醫生處方才買得到。在英國,患糖尿病和腎病的人都受到警告要禁戒非那西汀。
柏拿西他姆白,非那西汀的另一種產品,並不會惹起消化不良和胃出血,因此在這方面優於阿司匹靈。但是即使如此,至今醫學界仍未知道它是否對腎臟有不良影響。
既然止痛藥並不是絕對安全的,明智的作法便是,最好根治疼痛的病源而不是僅藉對腦產生作用的止痛藥將病徵掩蔽起來。
平衡或較健全的看法
雖然現代藥物可以引起危險,在醫生督導之下明智地加以運用也能對健康有益。有些人需要經常服藥才能保持相當的健康。例如,對患癲癇病、風濕性關節炎、心臟病、糖尿病或腎病的人說來,藥物可能是一種有價值的幫助。他們甚至可以防病,例如在瘧疾流行的地方服抗瘧丸便是。還有些病人則非「靠藥丸為生」或繼續服食不可,因為他們的疾病已經深入到損壞了身體對維持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質,如維他命「乙12」甲狀腺荷爾蒙,可體松或胰島素等,的吸收或新陳代謝作用的程度。
可是,對今日許多人來說,「靠藥丸為生」已變成一種有害的習慣而不是健康的必需。這些藥丸大部分對腦發生作用,而且帶有不良的副作用。將身體中這些重要部分擾亂是明智之舉嗎?作不必要的冒險是聰明的作法嗎?
我們需要與謹慎的醫生具有同樣的平衡看法;他們保持警覺,在處方之前先權衡利害。我們若具有這種看法便會在非用不可的時候才服食這些含有麻醉劑的藥丸。
明智之舉是對自己的健康作適當的留意,吸收富於營養的食物,有適當的休息和睡眠;這比習以為常地服食不必要的藥丸好得多!尤其重要的是,要經常以上帝的道中有利於健康的靈糧充實自己的頭腦。這樣行不但可以導致靈性上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你贏得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