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在支柱上的住宅
《儆醒!》雜誌駐貝寧通訊員報導
一本西非旅遊指南評論說:「岡維埃是貝寧一個主要的旅遊勝地。」另一本指南就說:「非洲人本身也對岡維埃這個地方感到著迷。你可以在當地見到,非洲遊客跟西方遊客的數目都不相伯仲。」
岡維埃確實是個獨特的地方。這是一條住了1萬5000個居民的村莊,這個住宅區全部都是用支柱搭成的,就蓋在貝寧科托努北部諾庫爾湖上。岡維埃境內沒有腳踏車、汽車、人行路和馬路。居民要是上學、上市場、去診所,到鄰舍的家或任何地方去,通通都要借助桑科木造成的獨木舟。
大部分家庭都擁有幾艘獨木舟,一艘是屬於父親的、一艘是母親的,有時一艘是給孩子的。孩子們自幼便學會划船。到五歲時,他們已經能夠划獨木舟了,而且很快就可以滿懷自信地站在獨木舟上,把小魚網拋進海裡。有些年輕人更喜愛在獨木舟上表演頭手倒立的絕技以娛遊客。
在岡維埃的水上市場,商人大多都是婦女。她們坐在獨木舟上,一堆堆的貨物就擺在她們面前,有香料、水果、鮮魚、藥物、木柴、啤酒,甚至收音機等。她們會頭戴闊簷草帽以遮擋猛烈的陽光,然後向划獨木舟前來的人推銷自己的貨品。有時這些商販更是一些年輕的小姑娘。但別看她們年紀輕輕,她們自幼已學會了高明的推銷技巧,懂得怎樣跟顧客討價還價。
婦女一面在市場上作買賣,男子就一面忙於打魚,或更適切地說,他們忙於料理自己的養魚業務。他們所用的捕魚方法是,把數百條樹枝插進滿布泥沼的礁湖底,造成一個密密匝匝的竹森林。這樣海魚就會擁進去吃這些腐枝。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漁夫就可以帶備魚網前去收取漁獲。
從寂寂無聞的小鎮搖身一變成旅遊勝地
今日許多人都以為,岡維埃的托芬努人一向都是「以海為家的民族」,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他們原本是在18世紀初葉才逃到這個湖泊和沼澤地區,為的是要逃避鄰近非洲王國加於他們身上的迫害。據學者們指出,岡維埃(Ganvié)一名足以說明這段歷史故事。因為在托芬語裡,岡(gan)翻出來的意思是「我們獲得拯救」;而維(vie)意思就是「社區」。因此,這個建於湖泊周圍的主要小鎮大體可以稱為「終於找到和平的社群」。
逃到諾庫爾湖附近的沼澤地區確實是個高明的策略,因為當時敵國所信奉的宗教是不准任何士兵冒險潛進水裡,或走到一些容易有洪水泛濫的地區去。這裡的湖泊不但給人提供生計,也是一個躲避敵人的藏身之所。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目前這個著名的社區,乘電動小船前來觀光的遊客正絡繹不絕,它起初原來是個寂寂無聞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