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互聯網絡?
戴維是美國一個教師,他講課的教材是從互聯網絡上取得的。加拿大一個父親跟他在俄羅斯的女兒天各一方,雙方就靠著互聯網絡保持聯繫。洛瑪是個家庭主婦,她只要用互聯網絡,就可以仔細查看科學家對宇宙起源的研究資料。一個農夫也用互聯網絡,看看怎樣憑著人造衛星的幫助,用新的方法種植農作物。各大商業機構也深受互聯網絡所吸引。他們曉得互聯網絡的宣傳效力宏大,可以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介紹給數以百萬計可能惠顧他們產品的人。人無論住在地球上哪一個角落,都可以利用互聯網絡的龐大資訊服務,讀到本國及國際的最新新聞。
究竟互聯網絡(Internet,或譯網際網路,簡稱網)是什麼呢?你需要互聯網絡嗎?你決定要不要「上網」前,大概喜歡對互聯網絡有多一點的認識吧。互聯網絡的功能雖然給人大吹大擂,我們卻有不少理由要小心謹慎;你家裡要是有兒童,就更要當心了。
互聯網絡是什麼?
請想像一個滿是蜘蛛的房間:每隻蜘蛛都在結自己的網,而每個網又互相連結,結果蜘蛛可以在網絡上隨意走動。這就是互聯網絡的基本概念了:地球上不同類型的電腦、電腦系統網絡,都連結了起來,形成大的網絡。你如果有一部電話,你就可以跟在地球另一方,同樣有電話的人交談。同樣道理,擁有電腦的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絡,跟世上任何地方的電腦或電腦使用者交換資訊。
有些人把互聯網絡描述為「資訊超級高速公路」。正如人可以經過道路往返國內的不同地區,同樣人也可以用互聯網絡把資訊傳送到各個互相連接的電腦網絡去。信息傳送途中,每一個網絡都有足夠的資料,曉得怎樣連接下一個相鄰的網絡。所以,信息的終站可能是另一個城市或另一個國家。
設計互聯網絡的人創製了一套規則,各個網絡就藉著這些規則跟鄰近的網絡「溝通」。那麼,究竟多少個網絡是已經連接了的呢?有人估計超過三萬個。最近的調查顯示,這些網絡跟超過一千萬台電腦連接了起來,全球使用這個網絡的就大約有三千萬人。據估計,每年連接了互聯網絡的電腦數目都倍增。
我們可以在互聯網絡上找到什麼資料呢?互聯網絡上的資訊種類與日俱增,從醫學到科學,以至科技的題目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網上跟藝術有關的資料巨細無遺,也有供學生研究的資料,而且也包含了消遣、娛樂、體育、購物、就業消息等資訊。你也可以在互聯網絡上找到年鑑、詞典、百科全書、地圖等。
可是,其實網上也有一些叫人不安的信息,這一點實在值得我們好好考慮。互聯網絡上的所有資料都是有益的嗎?互聯網絡提供什麼服務和工具給我們呢?我們可以怎樣避免接觸網上的不良資訊呢?下一篇文章將會解答以上問題。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互聯網絡的起源和設計
在60年代,美國國防部進行了一個實驗計劃,目的是令處身多個不同地方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可以藉著共用珍貴的電腦器材和檔案而一同工作。這個計劃令互聯網絡有了個雛形。國防部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於是建立了一組互相聯繫的網絡,而整個網絡系統是協調互通的。
另一方面,冷戰促使有關的專家想到要發展所謂「防炸毀」的網絡。這樣的網絡就算有一個部分給破壞了,其餘沒有受到破壞的部分仍然能夠運作,協助把資料傳送到目的地。根據這個概念發展出來的互聯網絡,信息傳送的途徑不是集中地通過某一個地點,而是可以通過網絡上的不同部分。
互聯網絡上的大部分網絡都已經存在了二十年以上。後來人使用各種網絡瀏覽器,就更令這些網絡大受歡迎了。網絡瀏覽器是一種軟體工具,可以大大簡化上網的人「遊覽」不同網址要花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