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為什麼充滿仇恨?
《儆醒!》駐德國通訊員報導
「為什麼」——問題雖短,但仍須解答。且舉例說明。1996年3月,在蘇格蘭的鄧布蘭鎮,一所學校門外擺滿了花籃和玩具熊,其中一束鮮花的附籤就寫上「為什麼」。由此可見,弔喪者很想知道個究竟。就在前幾天,一個男子衝進學校亂槍掃射,擊斃了16個學童和一位教師。槍手還射傷其他人,最後飲彈自殺。很明顯,不管對己對人,還是對社會大眾,這個男子都懷著滿腔仇恨。痛失子女的父母固然傷心欲絕,其他人也悲悼亡故的親友。噩耗傳開後,世界各地的人都大為震驚。大家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無辜的孩童為什麼慘遭殺害?」
你多少注意到,盲目的仇怨正瀰漫全球,不同的族裔莫名其妙地互相仇殺。為了不同的理由,你可能遭到別人仇視。你本人也大概問過「為什麼?」——或許不止一次。
仇恨有利有害
「憎惡」和「仇恨」這兩個詞的定義是:「強烈的敵意、極度的反感」。對損害人際關係的事懷有「強烈的敵意、極度的反感」,能起有益的作用。要是人人都嫉惡如仇,世界景況就會大為改觀,人類就能夠安居樂業。但說來遺憾,不完美的人卻往往懷著錯誤的動機,不分皂白地結下仇怨。
基於偏見、無知、錯誤消息的仇恨深具破壞力;按照詞典的定義,這樣的仇恨通常是因「恐懼、憤怒或自覺受屈」而觸發的。仇恨要是缺乏事實根據,就會造成禍害,累及無辜。大眾一再連聲嗟嘆:「為什麼?」
有些人的個性、做事作風的確惹人惱火,跟他們相處並不容易。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不過,氣惱是一回事,蓄意傷害他人身體卻又是另一回事。人怎麼可能對素不相識的族群懷有惡感,箇中原因我們實在猜不透。即使他們持有不同的政見,信奉不同的宗教,或是異族外僑,這也不是懷恨的緣由,對嗎?
儘管這樣,種族仇恨還是到處蔓延!1994年,在非洲的盧旺達,胡圖族和圖西族彼此交惡,互相殘殺。一個記者禁不住問道:「區區小國怎可以積怨那麼深呢?」在中東,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狂熱分子以惡報怨,用恐怖手段互相攻擊。在歐洲,前南斯拉夫所以解體,就是因為各族裔忘不了舊仇宿怨。據一則新聞報導,單在美國一地,就「大約有250個煽動仇恨的團體」,鼓吹種族主義觀念。世界為什麼充滿仇恨?原因到底是什麼?
彼此交惡的國家雖然同意平息紛爭,但仇隙仍在,可見深仇大恨的確難以消除。有些國家飽受戰火蹂躪,國內的恐怖活動橫行猖獗,但仍然不肯遵守停火協議,維護和平。要不是仇恨作祟,還有其他原因嗎?1995年尾,在巴黎簽訂的和平條約規定,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與克羅地亞同盟的管治下,薩拉熱窩再次團結合一。要不是仇恨作祟,我們又怎能解釋事後結果呢?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居民紛紛逃亡,害怕遭到報復。《時代》雜誌報導,塞族居民邊逃走邊搶掠,還放火焚燒建築物。該雜誌總結說:「薩拉熱窩雖然統一了,但居民還是四分五裂。」
互相仇視的族裔充其量只是假和平罷了,但假和平就像假鈔票一樣,根本毫無價值可言。既然不是真誠和解,一遇到挫折障礙,假和平就頓成泡影。世界仇恨多多,愛心少少。為什麼呢?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基於偏見、無知、錯誤消息的仇恨深具破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