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腳痛有妙法
「我腳痛得要死!」這句話無疑有點誇張。不過,例如在美國,腳痛的問題卻相當嚴重,診療費足以養活成千上萬的足醫。
邁克爾·庫格林是個矯形外科醫生。他在過去14年間替人做過二千多次足部手術。庫格林醫生仔細分析這些病例,得出一個驚人的發現。他說:「簡直難以置信。我發覺接受足部手術的病人幾乎全都是女性。」為什麼女性較容易有足患呢?
尺碼、款式與腳部健康
一個對356名女子進行的調查顯示,女士的皮鞋十居其九都太窄太小!這多少跟女鞋的製法有關。矯形外科醫生弗蘭切斯卡·湯普森指出:「鞋匠不再像以往一樣,用一個鞋楦弄窄鞋跟,另一個鞋楦撐闊鞋頭。」a
由於這個緣故,女士試鞋時往往覺得難以取捨——要鞋頭合腳,就鞋跟太鬆;要鞋跟合適,鞋頭又太緊。不過,有些女士寧可鞋頭略緊,也要求鞋跟稱腳,因為鞋跟太鬆,走起路來鞋容易滑掉。
硬要把腳趾擠進鞋頭已經夠難受了,何況設計師還把鞋跟提高幾英寸。雖然高跟鞋時款漂亮,但鞋跟太高會使拇趾底部的肉球不斷受壓,腳尖於是就被迫進一步擠入已經很狹小的鞋頭裡去。足醫戴維·加勒說:「其實根本沒有健康高跟鞋這回事!」有些醫生認為,經常穿高跟鞋不但對雙腳有損,對足踝、小腿、膝蓋和背部也有不良影響。此外,高跟鞋也會抑壓腳部的肌肉和肌腱,愛跑步的人特別容易因此嚴重受傷。
女子的雙腳不會逐漸適應高跟鞋造成的不良影響。事實上,即使人已成年,腳前端仍會繼續長大,但腳跟就沒有多大改變。湯普森醫生說:「腳後跟只有一塊骨骼,14歲時多大,到84歲時也沒有兩樣。」因此,女士很難找到一對合適的鞋,叫腳尖和腳跟都舒適。
買鞋須知
既然尺碼和流行款式都對足部健康有害無益,女士們可以怎樣避免腳痛之患呢?答案是從鞋店著手,小心選購合適的鞋。以下是一些專家的提議:
● 試鞋最理想的時間是一天工作之後,那時雙腳會稍為膨脹。
● 不要只試一隻,要左右腳都試。
● 要留意鞋跟是否穿得舒服,確保鞋尖的長度、闊度和高度都合腳。
● 不要忽視鞋店地毯產生的影響。鞋店要是鋪了厚地毯,原本不大舒服的鞋子會暫時穿得比較舒適。
● 避免買漆皮或人造橡膠鞋子,這些質料不及軟皮或仿麂皮柔軟,走起路來又硬又不舒服。
● 要是你挑了高跟鞋,不妨加一塊皮製鞋墊。試試能不能每天只穿一段時間,其餘時間用低跟鞋替換。
除此之外,要緊記,試穿時如果不舒服,就不要買下鞋子。一般人認為穿新鞋有個適應期,這個想法大錯特錯。庫格林醫生說:「千萬不要相信售貨員的話,以為只要穿一段時間,新鞋就會越穿越舒服。其實,最終受罪的是你雙腳。」
可是,如果你看中的鞋不能「兩全其美」,不是鞋頭太窄,就是鞋跟太鬆,那該怎麼辦呢?足醫安農·戈埃爾醫生提議,先決定哪個缺點較容易糾正。她說:「遇到這種情況,有兩個折衷辦法。第一,買那雙鞋頭較闊的,放一塊鞋墊,腳跟就會舒服一點。……另一個方法是,買那雙後跟穿得舒適的,然後撐大鞋頭。但這個方法通常只對真皮製的鞋子適用。」
據估計,不少女子每天大概要走15公里路,所以鞋子舒適與否不容忽視。正如《美國醫學》雜誌所說,「只要善待雙腳,小心選鞋,你就可免除腳患」。
[腳注]
a 「鞋楦」是製鞋時用的模型。
[第26頁的附欄]
四種常見的足患
拇囊腫。拇囊腫是拇趾底部凸出的硬塊。拇囊腫有些是遺傳的,有些因鞋子緊窄或鞋跟太高引起。熱敷和冰敷都可以暫時紓緩痛楚,但只有外科手術才能把拇囊腫徹底割除。
錘狀趾。也許由於腳趾長期受壓,以致趾尖向下屈曲。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矯正變形部分。
雞眼。長在腳趾上圓錐形的凸塊,由摩擦和壓力所引致,有時鞋子太窄也是原因之一。某些家用療法也許能暫時止痛,但一般來說,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矯正變了形的患處,減少摩擦。
胼胝。由於經常受到摩擦,腳底長出一層厚厚的死皮。不妨倒一盆溫水,放一些瀉鹽(硫酸鎂),然後把腳浸入水中。瀉鹽可以把死皮軟化。可是,千萬不要自行切割胼胝,以免受到細菌感染。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 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