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1/8 5-10頁
  • 噪聲——有什麼對策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噪聲——有什麼對策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謂噪聲污染?
  • 噪聲害人不淺
  • 你可以怎樣做
  • 怎樣防止噪聲
  • 你所聽見的聲音可以傷害你
    警醒!1985年
  • 噪聲——現代生活的煩惱
    警醒!1997年
  • 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享有寧靜宜人的環境嗎?
    警醒!1997年
  • 保護你的聽覺!
    警醒!200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1/8 5-10頁

噪聲——有什麼對策

累了一整天,你不覺睡著了,而且睡得很熟。附近的家犬忽然狂吠起來,把你吵醒。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盼著惱人的吠聲快些停止。但狗吠之聲還是不絕於耳。家犬一再汪汪亂叫。你輾轉不眠,心裡很煩躁。你既然睡不著覺,就不禁猜想,鄰居怎麼可能忍受這樣的聒噪。

忍受噪聲的能力因人而異,可以有很大差別。要是大家都住在跑道附近,機場的職工覺得飛機噪聲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別的住戶就感到不勝其煩了。家庭主婦常用多功能切碎機,忍受機器噪聲的能耐,自然比在隔壁房間閱讀或看電視的家人強得多。

何謂噪聲污染?

不同的國家對噪聲污染有不同的定義。在墨西哥,噪聲是「惹人惱火、妨害健康的聒耳聲音」。在新西蘭,噪聲要是「不合情理地擾人安寧、使人感到不適,或給人帶來不便」,就算做過度。

兩位著名科學家的名字,跟測量聲音的方法息息相關。他們就是發明電話的貝爾和德國物理學家赫茲。貝爾是計量聲音強度相對大小的單位,但分貝(十分之一貝爾)這個術語較為常用。赫茲是計量聲調或音頻的單位。測量噪聲的報告通常用分貝數表示吵人的聲音有多強。a

誰斷定聲音有多吵人?當然是聽者本人!倫敦《獨立報》指出,「關於噪聲煩擾人的程度,人耳始終是最敏銳的測量器」。

噪聲害人不淺

既然耳朵是「最敏銳」的聲音「測量器」,不用說,這個器官也很容易受噪聲傷害。靈敏的內耳神經細胞一旦受損,就可能導致永久失聰。誠然,人對響聲的反應各不相同。不過,人要是經常聽到80至90分貝以上的響聲,就會漸漸失去聽覺。趁聽覺還沒受損,你得記住:噪聲越大,每天接觸的時間就越短越好。

《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多種在法國出售的隨身輕便音響,輸出音量的最高極限竟然強達113分貝。該雜誌引述一篇研究報告說:「試把隨身激光唱機的音量開到最大,聽足一小時的搖滾樂。結果發現,在這小時內,聲音強度大多超越100分貝,有時甚至高達127分貝。」在現場直播的音樂會上,噪聲所造成的影響就更加嚴重了。一個研究員發現,聽眾在堆放揚聲器的架子附近擠作一團,頭腦迷糊、神志不清。他說:「我的視線變得模糊不清,低音節拍在體腔激起陣陣回響,耳朵給響聲刺痛了。」

噪聲對你有什麼影響?一位專家說:「連續不斷的噪聲,不管是中強度還是高強度的,能使人精神緊張、身體疲乏、脾氣暴躁。」德國吉森大學的格拉爾德·弗萊舍教授評論:「給噪聲不停地折磨,人又怎麼會開心,就連身心健康也大受損害。」馬基斯·察波加斯教授指出,生活的種種壓力,連同噪聲騷擾,既可令人產生抑鬱情緒,也可誘發器官性疾病。

長時間受噪聲吵擾,對人的個性能產生壞影響。英國政府的研究人員問一批受害人,他們怎樣看製造噪聲的街坊鄰舍。這些受害人表示,他們滿腔仇恨,很想報復,甚至不惜把喧鬧的鄰居置於死地。在另一方面,發出噪聲的住戶因屢遭投訴而變得咄咄逼人。抗噪聲運動的發起人說:「噪聲不但損害別人的福利,而且挑啟紛爭,引發敵對行動。」

受噪音騷擾的人大都察覺,自己漸漸變得不耐煩。他們跟一個婦人心有同感。婦人的鄰居常常播放吵鬧的音樂。她抱怨說:「你不想聽,卻又被迫要聽,長此下去,身心健康大受損害。……即使噪聲停止了,我們也不自覺地等著,吵人的音樂不知什麼時候會再響起來。」

這是不是說,噪聲污染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你可以怎樣做

由於噪聲無孔不入,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騷擾別人。要是他們知道真相,有些人可能會停止吵擾鄰舍。考慮到這點,不妨用友善的態度向喧鬧的鄰居直言,這樣做是行得通的。一個男子的住所發出噪聲,鄰舍齊向當局投訴,他為此大發脾氣。男子說:「他們要是為噪聲問題感到困擾,大可以走過來跟我面對面說個清楚。」一個母親給孩子舉行兒童「派對」。令她吃驚的是,警察突然到場調查,因為有鄰居抱怨噪聲擾人。她說:「如果投訴我的鄰居敲門告訴我聲浪太大,那就好辦了。」難怪英國一個環境衛生官員大感驚訝,他發現原來有百分之80的投訴人從沒先跟鄰居講講,請他們減低聲浪。

受噪聲吵擾的住戶不肯同對方溝通。由此可見,雙方互不尊重。他們料想對方會說:「我要放音樂,就放音樂。我有權這樣做!」一如所料,他們果然聽到這樣的回應。他們不敢貿然請求鄰居調低音量,生怕對方認為自己小題大做,結果引發衝突。當今社會的人情味實在少得可憐!聖經說得不錯,在這個「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一般人會「專愛自己」、「高傲」、「兇悍」、「剛愎自用」!——提摩太後書3:1-4。

情況能否改善,主要取決於受害人的態度。惡聲惡氣地向鄰居抱怨,準會適得其反。《婦女週刊》建議受害人採用以下方法,緩和緊張氣氛:「用親切、體諒的口吻說『對不起,我剛才大發脾氣。由於無法入睡,我感到十分困倦』。這番話大概可以安撫[好辯駁的鄰居]。」他們也許樂意把擴音設備從毗連的牆壁移開,並且放低音量。

從現實角度來看,跟鄰居和睦相處很重要。有些地方政府提供調停服務,幫助不和的鄰舍調解紛爭。既然高姿態的投訴可能惹起強烈的反感,受噪聲吵擾的住戶若非「萬不得已」,就最好不要向執法機關投訴。

你如果打算另覓居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簽訂契約以前,先探查哪些街坊鄰舍會發出噪聲。地產經紀提議,你在不同時間前往你打算搬進去的住宅區,實地查看噪聲污染有多嚴重。你可以向鄰居探詢,聽取他們的意見。你搬進新居後,要是遭到鄰居吵擾,就得用和善的態度解決問題。採取法律行動只會激起敵意。

左右鄰舍恣意喧鬧,你又沒有經濟能力遷居他處,那又怎麼樣?這是不是說,你惟有強忍下去?你不一定要默默忍受。

怎樣防止噪聲

不妨看看,你可以怎樣給住所隔音。檢查牆壁、地板,細心察看有沒有破洞,然後加以填補。要格外留意電源插座的位置。插座安裝得穩妥嗎?

噪聲常常通過門窗鑽入住宅。給窗戶配置多一層玻璃(雙層玻璃)可消減噪聲。沿門框貼上一層薄薄的泡沫塑料條;這樣,門一關上就嚴實無縫了。不妨在屋門前加建門廊,多設一重門可防止行人車輛的噪聲鑽進室內。

車輛發出的噪聲不斷加劇,情況令人不安。其實汽車製造商已不停地研製消音材料、發展新技術,以求降低汽車的噪聲強度。給汽車安裝低噪聲輪胎也有效用。試驗過不同類型的路面後,許多國家都採用「低噪聲混凝土」一類的產品鋪路面。混凝土有部分骨料在路面浮露,輪胎只跟凸出的骨料接觸。據報,輕型車輛在這樣的路面上行駛,發出的噪聲減了2分貝,重型貨車的噪聲則降低1分貝。表面上,這個數量算不得什麼,但平均說來,噪聲程度下降3分貝就等於把馬路上的噪聲減半了!

道路建築師現在設計的公路,都有屏障或土堆遮擋兩旁。這個構思對消減噪聲卓有成效。要是沒有空間建造屏障,公路兩旁可安裝特別設計的圍欄。倫敦東部的公路圍欄是用柳樹枝條和常綠植物交織而成的。這樣的圍欄有隔音作用,使公路附近的居民不致受噪聲騷擾。

在辦公室一類的環境,用白噪聲b(例如靜電噪聲或急速流動的空氣聲)掩蓋令人分心的聲音相當有效。在日本,無聲鋼琴已在市場上出售。鋼琴上的音鍵彈不響,因為音錘不會撞擊琴弦,只會開動電子電路,把音調傳送到彈奏者的耳機去。

科學家花了很長時間鑽研所謂的反噪聲措施。基本說來,他們利用另一種聲音去產生振動,從而抵消噪聲。這樣做當然要添置額外的裝備,也要增加開支,但難題還是解決不了。《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論:「在人人都視噪聲為音響垃圾以前,要享受片刻的寧靜,反噪聲措施也許是惟一的選擇。」情況可能是這樣,但單靠滅聲就可以解決噪聲污染的煩惱嗎?

在個人的住所和居住區,你可有希望享受寧靜宜人的環境嗎?請讀讀下篇文章,你會深感鼓舞。

[腳注]

a 噪聲強度一般是用分貝計測定的。既然人耳對某些音頻較為敏感,分貝計的用途就是要把相似的反應顯示出來。

b 正如白光是所有光譜頻率的混合體,白噪聲就是人耳能聽到的全部聲波頻率的混合體,聲頻強度大致相等。

[第6頁的附欄]

怎樣避免吵擾鄰居

● 你的活動如果發出噪聲,就要顧及鄰舍,最好事前通知他們。

● 鄰居要是請你放低聲量,就得通力合作。

● 要明白,個人的快樂不該為左右鄰舍帶來苦惱。

● 別忘記,噪音振動可輕易通過走廊和地板傳入室內。

● 把高噪聲的家用設備放在軟墊上。

● 要預先確保,萬一住所和汽車的防盜器誤鳴,你可以即時找著工人修理。

● 夜闌人靜時,不要進行高噪聲工作,也不要使用帶噪聲的家用器具。

● 避免把唱機音量開大,以致惹鄰居反感。

● 不要長時間撇下家犬,無人照管。

● 吩咐孩子不要在地板上跳來跳去,以免騷擾樓下住宅的住戶。

● 夜闌人靜時,不要按汽車喇叭、使勁把門關上,也不要加快發動機的轉速。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噪聲與你

《泰晤士報》評論:「今天,在英國的工業事故中,噪聲為害最烈,常常把工人震聾了。」有幾篇職業衛生研究報告表示,85分貝以上的噪聲可妨害胎兒發育。除了聽覺受損外,嬰兒日後還可能有內分泌失調和其他先天性缺陷。

聒噪能使血管收縮,降低輸往各個器官的血量。身體於是產生激素,使血壓上升、心跳加速,但有時也會誘發心悸或心絞痛。

你的日常規律要是給噪聲擾亂,其他難題就會相繼出現。斷斷續續的睡眠能影響日間反應的靈敏度。噪聲雖不至減緩工作速度,卻可以使你在工作上頻常出錯。

[第9頁的附欄或圖片]

在工作地方預防噪聲

工作地方的噪聲要是難以忍受,不妨考慮戴護耳器。* 耳套跟頭戴式受話器類似,能抵擋高強度噪聲。你戴上耳套後,可能覺得很難確定聲源,但好處在於:你仍可聽到口頭信息和機器發出的警告信號。耳塞要大小適中,才能減低噪聲干擾。你如果有耳病或耳管過敏症,就不適宜用耳塞了。

好好保養機器,可減緩振動干擾。把器械放在橡膠座架上能減低噪聲污染,用屏風隔開高噪聲機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 許多國家都立法規定,雇主要確保工人戴上適當的護耳設備,以防聽覺受損。

[第8頁的圖片]

你可以怎樣保護自己,免受這個交通繁忙的社會所發出的噪聲騷擾?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