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11/8 3-5頁
  • 噪聲——現代生活的煩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噪聲——現代生活的煩惱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問題由來已久
  • 到處彌漫的現代污染物質
  • 噪聲——有什麼對策
    警醒!1997年
  • 你所聽見的聲音可以傷害你
    警醒!1985年
  • 有一天人人都可以享有寧靜宜人的環境嗎?
    警醒!1997年
  • 讀者之聲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11/8 3-5頁

噪聲——現代生活的煩惱

《儆醒!》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生活一大重壓。」——馬基斯·察波加斯,世界衛生組織顧問。

「彌漫美國全地的有害物質。」——美國《波士頓星期日環球報》。

「當今為害最烈的污染物質。」——英國倫敦《每日快報》。

噪聲既看不見、又嗅不到。人不能品嘗噪聲的滋味,也不能伸手觸摸。噪聲一直是現代城市生活的一大苦惱,但如今連鄉村居民也身受其害。

美國一個博物學家花了大約十六年的時間,錄製自然界的聲音。他覺得越來越難把天籟錄下來。1984年,他在美國華盛頓州探尋錄取天籟的勝地,找到21個寧靜地點。這些地點間歇有15分鐘或以上的時段,完全不受噪聲干擾。五年後,這樣的寧靜地帶只剩下三個。

世上有許多居民認為,要找出三個不受噪聲污染的地方,實在很困難。1991年,在日本全國發表的一篇報導指出,投訴噪聲的個案比其他類型污染的要多。倫敦《泰晤士報》形容噪聲是「當代的頭號禍害」,簡直一語破的。狗汪汪狂吠,惹人厭煩。鄰居的立體聲唱機震天價響。汽車的防盜警報器發出刺耳的響聲、收音機開足音量。由此可見,在大城市噪聲污染是家常便飯。噪聲污染其實由來已久,並不是現代社會獨有的現象。

問題由來已久

尤利烏斯·凱撒下令,禁止輪式車輛在白晝駛入羅馬市中心,以防交通堵塞。凱撒到頭來卻為自己和羅馬人帶來極大的不便。一到晚上,「裝有木輪或鐵輪的大車就轆轆地駛過鋪石路面」,吵得居民不能安睡。(《城市發展史》,芒福德)一百多年後,詩人尤維納利斯抱怨,噪聲夜夜不停,把羅馬人吵得痛苦難眠。

到16世紀,英格蘭的首都倫敦成了熙攘熱鬧的大都會。艾莉森·普洛登在《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寫道:「遊客初訪的印象,就是……市聲喧鬧:工場此起彼落地傳出哐啷聲;馬車隆隆行進、嘎吱作響;牛群給趕上集市,發出哞哞叫聲;流動小販提高嗓門兒,用粗啞的聲音叫賣。」

工業革命在18世紀萌芽。機器發出的響聲損害了工人的聽覺,噪聲所造成的惡果漸漸變得明顯。連遠離工廠區的市民也抱怨,機器噪聲越來越吵人。為了避開公雞啼叫、鄰居傳來的琴聲,以及行人車輛的嘈雜聲,歷史家托馬斯·卡萊爾躲到倫敦住所屋頂的「隔音室」去。《泰晤士報》報導:「連這個法子也不中用。」為什麼?「他遭到另一類噪聲折磨,內河船和火車的汽笛聲幾乎把他逼瘋了」!

到處彌漫的現代污染物質

今天,機場噪聲成了人們抗議的焦點。航空公司卻高唱反調,竭力阻止政府立法管制噪聲污染。超音速協和式飛機每次起飛,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都照例處以罰款。這個措施有效嗎?毫無效用。一個機長承認,協和式飛機的噪聲度很高,少載燃油無疑可以消減噪聲,但飛機就不能直飛多倫多或紐約了。

要減低車輛噪聲的滋擾也同樣棘手。且以德國為例。研究表明,該國有百分之64的人口受噪聲吵擾。據報,噪聲強度是社會交通工具機動化以前的一千倍,問題還有惡化的趨勢。希臘一篇報告評論:「在歐洲,雅典是其中一個喧鬧沸騰的城市。嘈雜聲不絕於耳,妨害雅典人的健康。」類似地,日本的環境廳指出,車輛發出的噪聲有增無已。當局認為,原因在於駕駛汽車的人越來越多。汽車要是以低速行駛,噪聲主要來自發動機,但如果以每小時6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駛,發出噪聲的主要是輪胎。

在英國,投訴噪聲的個案以家居噪聲為主。1996年,英王特許環境衛生協會指出,投訴鄰居喧鬧的個案增加了百分之10。該協會的女發言人評論:「旁人很難明白箇中原由。一個因素可能是,居民日間工作繁忙緊張,放工回家自然想清靜地休息,所以對吵擾的鄰居顯得格外煩躁。」1994年,在英國的噪聲投訴個案中,鄰居深夜播放音樂、汽車發動機發出噪聲、警報器響個不停、司機不耐煩地按汽車喇叭等事例佔三分之二。據估計,有百分之70的受害人因為怕遭到報復,不敢向當局投訴,默然忍受噪聲。他們又怎麼樣?噪音污染的確無所不在。

考慮到大眾對噪聲不勝厭煩,環保組織於是施加壓力,迫使政府立法管制噪聲。比方說,美國有些社區已通過地方條例,限制居民使用高噪聲電動工具去美化庭院。英國也頒布新的噪聲條例,專門對付喧鬧的鄰居。在晚上11時到清晨7時之間凡違例的,當局有權即時處以罰款。地方當局也有權充公發出噪聲的立體聲裝置。儘管這樣,噪聲還是到處彌漫。

既然噪聲污染日趨嚴重,你可能在想,受害人到底有什麼方法應付呢。反過來,你又可以怎樣避免發出噪聲?持久的平靜和安寧的環境,世人可以享有嗎?你如果想知道答案,請讀讀以下的文章。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