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之聲
戰亂兒童 我懷著沉重而悲憤的心情閱讀「戰爭禍及兒童」(1997年10月22日刊)這系列的文章。我的童年是在戰火中度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被囚在牙威和萬隆的日本集中營達四年半之久。我十歲那年被迫跟家人分離,在烈日下幹苦工,一星期工作七天,最後不但營養不良,還染上腳氣病和痢疾。不過,跟現今數以百萬計遭遇非人道待遇的兒童相比,我過去的遭遇還算不錯呢!千萬不要氣餒,因為耶和華容許全世界的人,包括戰亂中的兒童,都有機會認識他那教人安慰的應許!
R.B., 美國
一罈油脂 我曾經為自己的遭遇感到傷心難過。一年前,丈夫因為我成為基督徒而決定跟我離婚。他把我和兒子逐出家門;我們原本所住的房子十分舒適,他曾說他是為了我才把它買下來的。自此之後,我變得一貧如洗、前途茫茫,惟有禱告向耶和華求助。「一罈油脂的啟示」(1997年10月22日刊)一文叫我茅塞頓開,文章提醒我,要為自己所擁有的衣食和物質感到知足,並把王國的事務置於生活的首位。
K.P., 美國
兄弟鬩牆 就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儆醒!》刊登了「青年人問……為什麼他們偏愛哥哥不愛我?」(1997年10月22日刊)一文。文章幫助我們明白,爸媽沒有以同樣方式看待所有兒女,不一定表示他們是不公不正的。我們現在看出,爸媽特別照顧某些弟妹是有合理原因的。我們十分同意文章的見解。
B.K., H.K.,和G.U.O., 尼日利亞
噪聲污染 我在一間大型工廠工作了多年,許多同事和我都是噪聲的受害者。我把1997年11月8日刊的《儆醒!》(雜誌的封面文章是「噪聲污染——為害最烈嗎?」)帶回工廠給同事傳閱。結果,管理部門決定採取若干措施,以保障員工的健康。
R.P., 意大利
我的鄰居是做生意的,每晚都工作至深夜。多年來,我們一直要抵受這些噪聲,有時真的十分氣憤。不過,知道原來許多基督徒弟兄姊妹也受著噪聲困擾,但依然能夠表現自制的品質,這給我很大激勵。
T.O., 日本
我的鄰居老是喜歡大清早打電話跟別人聊天,簡直擾人清夢。不過,這篇文章教導我,該怎樣以友善的基督徒態度去處理這樣的情勢。
J.R., 英國
麥哲倫 我很喜歡「把世界版圖啟露出來的人」(1997年11月8日刊)這篇有關麥哲倫的文章。這篇文章出版的時候,我剛在五年級的課上學到有關他的事跡。不過,文章的內容比社會科課本解釋得更詳盡。我把雜誌借給老師看,她也讚不絕口!兩三天後,她把雜誌還給我,裡面附有一張便條,再三表示賞識這篇文章的內容。
B.V., 美國
麥哲倫為人果敢堅毅,一想到他怎樣克敵制勝,排除萬難,實現了歷史上一大偉舉,實在教人神往。謝謝貴社出版這類引人入勝的文章。
M.E.,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