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3/22 10-13頁
  • 壓力何足懼!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壓力何足懼!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保重身體
  • 保持友好的人際關係
  • 過平衡的生活
  • 對壓力有合理的看法
  • 陶冶靈性
  • 穩確的希望
  • 你能應付緊張——方法如何?
    警醒!1981年
  • 好好控制壓力
    警醒!2010年
  • 稱為「緊張」的東西是什麼?
    警醒!1981年
  • 壓力有利也有害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3/22 10-13頁

壓力何足懼!

「生活總有壓力。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是怎樣應付壓力,而不是設法消除壓力。」——列昂·柴托夫,著名保健作家。

聖經預告,到了「最後的日子」,就會有「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證據清楚表明,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預言一點不假,當今的世人「自負,高傲,褻瀆,不服從父母,忘恩,不忠貞,毫無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自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朋友,剛愎自用,氣焰囂張」。——提摩太後書3:1-5。

難怪要保持心境平靜是這麼困難的啊!人即使努力跟人和睦相處,有時也很難事事順心。詩篇的執筆者大衛寫道:「義人多有苦難。」(詩篇34:19;參閱提摩太後書3:12。)儘管這樣,你仍可以大大減緩壓力,免得自己身體承受不了。不妨考慮以下的建議。

保重身體

注意飲食。增進健康的飲食包含蛋白質、水果、蔬菜、穀類食物和乳製品。避免吃精製白麵粉和飽和脂肪。要密切留意鹽、精製糖、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取量。你只要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壓力拖垮了。

做運動。聖經指出:「操練身體……有點益處。」(提摩太前書4:8)真的,經常做適量的運動既能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也能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有些人建議每週鍛鍊身體三次。除了以上的好處外,運動也令人心曠神怡。這可能是內啡肽所起的作用,因為做費力運動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內啡肽。

睡眠充足。你睡眠不足,精力很快就耗盡,應付壓力的能耐也給削弱了。你如果很難入睡,或睡不安穩,就得盡量按正常規律作息,定時就寢,定時起床。有些人建議,小睡不可超過30分鐘,以免夜間睡得不好。

生活井井有條。懂得安排時間的人,也較懂得怎樣應付壓力。要生活井井有條,就首先要分清輕重緩急,然後好好編排時間照料各樣職責,以免疏忽遺漏。——參閱哥林多前書14:33,40及腓立比書1:10。

保持友好的人際關係

尋求幫助。面對重重的壓力,人如果有知己良朋為伴,就有支援,至少不會給壓力拖垮。找一個知心密友傾吐心事,能叫人無比舒暢。聖經一句箴言說:「朋友常顯愛心,兄弟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新譯》。

化解衝突。使徒保羅寫道:「不要到日落還在動怒。」(以弗所書4:26)調查過929個心臟病患者後,報告表明盡快解決分歧,比心懷怨憤明智得多。暴躁易怒的患者很可能在心臟病初發後,不出十年就死於心搏停止,風險比性情溫和的患者高兩倍。負責這次調查的人員指出,憤怒很可能是主要的死因,但惡劣的情緒,不管怎樣,也可以使身體分泌大量緊張激素,引致同樣的惡果。箴言14:30說:「嫉妒是骨中的朽爛。」

多跟家人共聚。上帝吩咐以色列凡為人父母的,都要花時間跟子女共處,向他們反覆灌輸正確的原則,好叫孩子銘記心中。(申命記6:6,7)結果,親子關係融洽,全家團結一致。今天,和睦的家庭實在少得可憐,真教人惋惜。一篇研究報告透露,有些夫婦因為雙雙出外工作,每天只可花三分半鐘的時間同子女玩耍。在不如意的時候,家人的支援能起莫大作用,使當事人有力量熬下去。一本論述壓力的書指出:「家庭猶如支援小組,各分子都很熟悉你的真正為人。不管你有什麼缺點,他們都是愛你的。你既然是家中一分子,就可以毫無保留地向家人求助。一家同心協力、互相扶持,無疑是緩和壓力的好方法。」

過平衡的生活

要通情達理。人要是經常不顧死活地拼命工作,迫得自己極度緊張,不消多久,他就會累得精疲力竭,還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應付壓力的要訣在於保持平衡。門徒雅各寫道,「從上頭來的智慧……是……通情達理」的。(雅各書3:17;參閱傳道書7:16,17及腓立比書4:5。)凡事如果做不來,就不要勉強,要學會說不。

不要事事跟人比較。加拉太書6:4說:「各人都應該驗證自己的作為,於是他歡騰的時候,就單在於自己,而不在於同別人比較了。」真的,甚至在崇拜的事務上,上帝也不會作不利的比較,他不會要求我們過於我們的環境所許可。上帝「照[我們]所有的」,接納我們獻上的禮物和犧牲,而「不是照[我們]所沒有的」。——哥林多後書8:12。

適當的消遣。耶穌勤奮工作,但也留意讓自己和門徒歇一歇。(馬可福音6:30-32)在上帝靈示下,傳道書的執筆者指出,促進身心健康的消遣對人有益。他寫道:「我稱頌快樂,因為人在日光之下最好是吃喝快樂。這是人在日光之下,上帝賜給他一生的年日裡,從自己勞碌中所得的享受。」(傳道書8:15,《新譯》)適量的娛樂能使身體恢復活力,緩和神經緊張。

對壓力有合理的看法

一旦面對緊張不安的情勢:

不要斷定自己已不再蒙上帝悅納。聖經告訴我們,忠心的哈拿多年來一直「心裡愁苦」(「非常難過」,《現譯》)。(撒母耳記上1:4-11)在馬其頓,保羅「處處遭受患難」。(哥林多後書7:5,《新譯》)耶穌臨終時「陷入極度痛苦中」,他的壓力沉重得很,連「汗也變成血一樣,一滴一滴落在地上」。a(路加福音22:44)他們都是上帝的忠僕。可見,身處逆境的時候,你實在沒有理由斷定,上帝已撇下你不顧。

從痛苦的經歷學習。保羅在信裡談到,自己「在肉體上給扎了一根刺」。他無疑是指身上的疾患。保羅飽受這根刺折磨,感到痛苦難熬。(哥林多後書12:7)大約五年後,保羅卻說:「在所有事上,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學了祕訣:既能處飽足,又能抵飢餓;既能享受豐裕,又能忍受匱乏。我靠著那賜給我力量的,凡事都有能力應付。」(腓立比書4:12,13)保羅不覺得「在肉體上給扎了一根刺」是樂事,但他保持忍耐,學會格外倚靠上帝,求他賜力量給自己應付下去。——詩篇55:22。

陶冶靈性

閱讀上帝的話語,沉思其中的教訓。耶穌說:「自覺有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所以,我們必須閱讀上帝的話語,沉思其中的教訓。事實屢屢表明,我們要是孜孜不倦地查考聖經,就會從中尋得適切的鼓勵,使我們精神抖擻,應付當前的困難。(箴言2:1-6)詩篇的執筆者寫道:「我心裡充滿憂慮的時候,你[上帝]就安慰我,使我的心歡樂。」——詩篇94:19,《新譯》。

恆常禱告。保羅寫道:「把你們的呼籲告知上帝。這樣,上帝那超越一切意念的和平,就會藉著基督耶穌,守衛你們的心和你們的思考力。」(腓立比書4:6,7)真的,即使我們需要「超凡的力量」才能熬下去,「上帝……的和平」也能使我們的心情平服下來。——哥林多後書4:7。

參加基督徒聚會。基督徒會眾能提供可貴的支援服務,因為會眾成員聽從聖經的勸勉,「彼此關注,激發愛心,促進優良的作為」。他們也「彼此鼓勵」。所以,保羅有充分理由吩咐公元1世紀的希伯來裔基督徒,「不要放棄聚會」。——希伯來書10:24,25。

穩確的希望

當然,要減緩壓力,不是按著三五條通則來做就夠的。人往往要從根本上改變思想才能鬆弛神經。舉例說,人可能須要重新學習怎樣處理緊張的情勢,以免身體應付不來。有些事例表明,人因為常常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不得不延醫就診。

當然,目前是沒有人能擺脫有害的壓力,完全免受困擾的。可是,聖經卻向我們保證,上帝確實關心人類的處境,他不久就會採取行動,把有害的壓力、令人緊張不安的情勢通通鏟除。我們在啟示錄21:4讀到,上帝會「擦去他們眼睛裡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慟、呼號、痛苦」。接下來,忠心的人類會安然過日子。預言者彌迦說:「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彌迦書4:4。

[腳注]

a 據報有些人因情緒極度緊張而流出血汗。比方說,患血汗症的人,不是從體內排出帶有血或血色素的汗,就是分泌出混雜了血的體液。但沒有人能肯確地說,耶穌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第12頁的附欄]

壓力與外科手術

病人在進入手術室以前,有些醫生會觀察病人的情緒,看看他們有多緊張。且舉例說明。外科醫生甘朗·內茲哈特說:

「做手術當天,如果病人告訴我,她感到驚恐不安,不想接受手術,我就不會替她開刀。」為什麼?內茲哈特醫生說:「每個外科醫生都知道,驚懼萬分的病人接受手術後,情況令人擔憂。他們大量出血,很易受感染,併發症也比其他病人多。康復的路途又崎嶇又漫長。可見,要是病人心情安穩,那就好辦得多了。」

[第10頁的圖片]

陶冶靈性有助你保持鎮靜

[第11頁的圖片]

注意身體健康可緩和神經緊張

休息

均衡飲食

做運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