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蚊子惹的禍
《儆醒!》駐菲律賓通訊員報導
蚊子悄聲降在小女孩那沒有遮蔽的手臂上。轉眼間,牠已刺穿外皮,從女孩的血管取食。一會兒後,做母親的瞥見女兒臂上的蚊子,於是猛地一拍,不速之客才給趕走了。那麼,事情就此了結嗎?那倒不一定。蚊子固然走了,可是牠的吸血管在女孩血管內的片刻勾留,卻可能遺下有害的微生物,足令孩子染病。
兩週之內,女孩開始發冷、頭痛、眼球後疼痛、關節劇痛及發高燒。隨著病情逐漸惡化,她身上更出了紅疹,全身虛脫。她罹患的是登革熱,是經由蚊子叮人所傳播的熱病。
然而,如果這個女孩曾患登革熱,這一次她染上的則可能是更具殺傷力的同類病症,稱為出血性登革熱。病患者先是毛細血管破裂,然後皮膚出血。此外更可能有內出血症狀。如果不及時診治,病人會進入休克狀態,循環系統癱瘓,最後速速病發身亡。
那末,登革熱是什麼?你有受感染的危險嗎?有什麼防禦方法嗎?且讓我們來細看究竟。
登革熱是什麼病?
登革熱又稱斷骨熱,是由蚊子叮人而傳播的疾患之一。追本窮源,真正的禍首是一種病毒。登革熱病毒專門附在帶病毒蚊子(曾叮過患了登革熱的人的蚊子)的涎腺裡。牠們叮人取血時,也就把病毒傳送到人體去了。
登革熱的病毒共分四大類型。曾染其中一類的患者對其餘三類並沒有免疫力。不但這樣,患者日後若被帶著另一類登革熱病毒的蚊子所叮,結果極有可能染上出血性登革熱。
「五分之二」世界人口受威脅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5億人,即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二」,隨時可能染上登革熱。《亞洲新聞》報導:「全球超過100個熱帶及亞熱帶國家均曾出現登革熱病例,每年染病的人數以千萬計,其中百分之95是小童。」
至於登革熱何時首次被發現則資料不詳。1779年,埃及的開羅曾鬧過「膝蓋熱」,指的也許就是登革熱。自那時以來,全球各地均有人罹患登革熱的報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降,登革熱開始在東南亞肆虐,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其後,變種的病毒更接踵而來,出血性登革熱就在這時登堂入室。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出版物指出:「在亞洲,首輪出血性登革熱於1954年在馬尼拉爆發。」其後,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以及鄰近地區也先後出現疫病。這些在東南亞爆發的早期病例死亡率高達百分之10至百分之50不等,後來隨著人們對登革熱認識日深,病發身亡的數字才逐漸下降。
進入60年代,由於各國未能切實執行撲滅帶病毒蚊蟲的計劃,登革熱再度肆虐,來勢洶洶。除了一般的登革熱外,出血性登革熱也乘勢出擊。1970年以前,只有9個國家出現登革熱疫症,可是到了1995年,受影響國家已多達41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50萬名患上出血性登革熱的病人均需送院治療。
雖然登革熱在熱帶地區以外較鮮為人知,一些人卻在外地旅遊期間染病,然後把這種病帶回本國去。舉例說,《紐約時報》報導,直至1996年年底,在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紐約州、俄勒岡州和得克薩斯州均有登革熱的病例。
出血性登革熱不容輕視
正如上文指出,出血性登革熱足以致命。出血性登革熱之所以致命,原因之一是在病發初期,人們均以為自己大概只是患上一般感冒,因此並無大礙。可是,由於沒有及時治理,病情於是逐步惡化,先是血小板計數驟降,身體出血(包括內出血或牙床、鼻孔及皮膚出血等),繼而血壓急降。最後病人也許不支倒地。等到家人知道情勢不妙時,病人已進入休克狀態。這時,病人才被緊急送院。經醫生檢驗後,發覺病人的循環系統已經衰竭。由於病情危急,患者需要接受經靜脈輸注的養分補充劑。
保障家人健康
為免患者病情惡化,我們應該注意什麼事呢?首先,如果我們居住在登革熱流行的地區,而家人發熱持續不退超過一天,就應延醫診治。如果病人出現其他登革熱症狀,如出疹子、肌肉關節痛楚和眼球後疼痛,則更應盡快求醫。
醫生也許先為病人驗血。如果患上的是非出血性登革熱,則只需接受簡單藥療,即可復原。可是,如果證實患上的是出血性登革熱,醫生可能需要調理病人體液的流量。病人也許需要口服藥物,如專治腹瀉的再成水合物溶劑;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則可輸注林格氏溶液或生理鹽水等。病人若已進入休克狀態,醫生也許需要利用藥療,來提升血壓及血小板水平。
如果出血嚴重,醫生甚至可能建議病人接受輸血。有些醫生也許沒有考慮其他可行方法,即匆匆提出建議。然而,除了有違上帝的律法之外,輸血時常根本並非必要。(使徒行傳15:29)經驗證明,病情能否受控,關鍵因素在於病發初期,醫生有否小心調節病人體液的流量。病人與醫生之間只要能互相尊重與合作,應可免除就輸血問題所產生的矛盾。由此可見,一旦懷疑自己可能染上出血性登革熱,迅速行動實在至為重要。——請參看名為「登革熱的症狀」的附欄。
預防勝於治療
登革熱的主要帶病毒者是埃及伊蚊。牠們在全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十分常見。(請參閱附圖。)埃及伊蚊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繁殖尤其迅速。控制蚊蟲滋生正是打擊登革熱的主要方法。
然而,要全球各地把蚊蟲趕盡殺絕卻談何容易。雖然這樣,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卻確實有助減低染病的風險。雌蚊只會在有水的地方產卵。蚊的幼蟲能在任何容器內滋長,只要這個容器能貯水超過一星期,哪怕只是廢置的輪胎,空罐、空瓶,以至空椰子殼,都可能成為蚊子滋生的溫床。清理這類雜物可消除蚊蟲滋生的地方。此外,要把水桶或木艇倒過來存放。要把溝渠內的積水清理。值得注意的是,自1997/98學年開始,菲律賓的衛生當局勸籲學校不要在課室內擺放花盆,正是為了這個緣故。
假如家人染上登革熱,要盡量確保病人不會被蚊子所叮,例如讓他留在裝上紗窗及設置空調的房間,以免讓病毒輾轉傳播開去。
那麼,接受防疫注射又怎樣?到目前為止,可惜仍沒有合適的疫苗面世。在這方面,令醫學界最感頭痛的是,他們需要研製一種足以對抗四大類型登革熱的疫苗,才能全面防禦病毒感染。疫苗若只能對付其中一種病毒,則反而增加患者日後感染出血性登革熱的可能。研究人員認為可望於五至十年間研製出有效的疫苗。
此外,另一些研究人員則正循別的方向發展。他們希望利用遺傳工程學,遏止登革熱病毒在蚊的唾液內不斷繁殖。如果一切順利,經過基因改造的蚊就能產生一些不受登革熱侵害的後代。在這方面,雖然總算略有進展,成功與否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要徹底消除登革熱看似遙遙無期。可是,只要你和家人採取有實效的預防措施,這場蚊子惹的禍——登革熱——也就不致令你性命堪虞。
[第22頁的附欄]
登革熱的症狀
登革熱與出血性登革熱的共通症狀
• 突發高燒
• 嚴重頭痛a
• 眼球後疼痛
• 肌肉及關節疼痛
• 淋巴結腫脹
• 出疹子
• 虛脫
出血性登革熱獨有的症狀
• 突然昏厥
• 皮膚出血
• 出血範圍逐步擴大
• 皮膚冰冷而黏濕
• 煩躁不安
• 進入休克,脈搏微弱(登革熱休克症候群)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求醫診治切勿延誤。小童尤其容易染病
[腳注]
a 醫藥權威認為,病人不應服用阿斯匹靈,否則可能令出血情況加劇。
[第23頁的附欄]
旅客須知
到熱帶地區的遊客也有染上登革熱的危險。可是,染上出血性登革熱的病例則較罕見,因為通常只有曾患登革熱的人才會感染這種較嚴重的登革熱。以下是旅客可以採取的預防措施:
• 穿著長袖襯衫和長褲
• 使用驅蚊劑
• 避開人口稠密的地區
• 居室窗戶要關上,令蚊子無法進入
• 回國後若出現發燒症狀,要讓醫生知道你曾到哪個國家
[第23頁的地圖或圖片]
近來曾出現登革熱病例的地區
可能爆發登革熱疫病的高風險地區
登革熱的帶病毒者,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活動範圍
[鳴謝]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997年
© Dr. Leonard E. Munstermann/Fran Heyl Associates, NYC
[第24頁的圖片]
可能滋生蚊蟲的地方包括(1)廢置的輪胎,(2)排水溝,(3)花盆,(4)水桶或其他容器,(5)空罐,(6)大鐵桶
[第21頁的圖片鳴謝]
© Dr. Leonard E. Munstermann/Fran Heyl Associates, N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