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9/8 8-10頁
  • 愛與希望重現人間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愛與希望重現人間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親友或其他成年人也能援手
  • 挽救瀕臨自殺邊緣的年輕人
  • 年輕人不再自尋短見
  • 不如乾脆一死了之……
    警醒!2008年
  • 為何萌發輕生之念?
    警醒!2001年
  • 自殺——年輕人的一大禍害
    警醒!1998年
  • 為何有這麼多人自殺?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9/8 8-10頁

愛與希望重現人間

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其他人,只要處理過有關青少年問題的話,就會發覺不管是他們自己、年輕人或任何人,都無法改變世界。各種壞影響有如洶湧狂瀾,無可阻攔。然而,我們大家都可以盡一份力,幫助年輕人享有愉快、健康得多的人生,同時也幫助他們適應環境。

為了防患未然,父母應當細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優先關心的事物,可以怎樣影響到兒女的行為態度。家裡要是洋溢著愛和溫情,兒女就能夠找著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最能防止兒女自暴自棄。年輕人極需有傾訴的對象。假如父母未能滿足兒女這方面的需要,兒女可能會另尋不當的對象來傾訴。

現今的父母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啟發呢?要趁兒女還小的時候,每當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懷,父母就要撥出時間關懷他們。在許多父母看來,這樣做並不容易。為求一家溫飽,有時父母雙方都不得不出外幹活兒。可是,不少父母甘願作出犧牲,以求騰出更多時間與兒女共處,結果獲致美好的成果,兒女往往因而得以茁壯成長。然而,正如前文指出,儘管父母已竭盡全力撫育兒女,有時兒女仍可能遇上嚴重的問題。

親友或其他成年人也能援手

有些年輕人經歷過戰亂、遭強姦或虐待。因此,成年人要是真正關懷他們,就必須格外努力,才能減輕他們所受的傷害。然而,嘗過痛苦經歷的年輕人對於別人的幫助有時未必領情。要是這樣,你也許須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作出更大的努力,去關懷他們。千萬不要輕視他們或厭棄他們,這樣做既不可取,也非仁愛之舉。我們願意多動一點惻隱之心,懷著深厚的感情去關懷那些瀕臨自殺邊緣的年輕人嗎?

除了父母以外,朋友甚或兄弟姊妹也要提高警覺,格外留意年輕人在情緒方面有沒有顯得脆弱或出現不平衡的狀態。(請參看第8頁題名為「有必要找專科醫生診治」附欄。)如果跡象很明顯,就要敏於傾聽對方訴說心聲。要設法用仁慈的問題引導苦惱的年輕人吐露心事,讓他們感受到你真摯的友誼。情勢要是比較棘手,可靠的親友可以提供援手,以便支持做父母的;可是,他們必須留意避免喧賓奪主,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年輕人所以有自殺的傾向,往往是由於渴望引起別人的關注,尤其是父母的關注。

人能夠給青少年最佳的禮物之一,就是幫助他們對前景充滿穩確、光明的希望,這樣的希望能夠加強他們的生存意志。許多年輕人從聖經獲知,一個美好的世界行將來臨,他們看出這個應許真實可信。

挽救瀕臨自殺邊緣的年輕人

日本一名年輕女子常有自殺的念頭。她說:「我曾多次想過自殺。我幼年時曾遭一個自己信任的人性侵犯。……以前我寫過無數的字條說『我不想活下去』。雖然我後來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現在更是個全時的傳道員,但自殺的念頭仍不時浮現。……可是,耶和華卻容許我繼續活著,他彷彿溫柔地對我說:『要活下去啊。』」

俄羅斯一個15歲女孩說:「我八歲時就已經覺得沒人疼愛我。爸媽根本沒有時間跟我交談,我惟有獨力應付自己的難題。我把自己孤立起來,還經常跟親人爭吵。後來我起了自殺的念頭。我多麼欣幸自己能夠遇到耶和華見證人!」

現年三十多歲的卡茜住在澳大利亞,她指出絕望的人也能再次充滿希望。卡茜的話富於鼓勵:「我常常想到各種了斷生命的方法,最後還試圖自殺。我想逃避這個充滿痛苦、忿怒和虛空的世界。我感到抑鬱沮喪,無法自拔。自殺看來就是我當時的出路。

「後來我獲知地球將會成為樂園,人人都能夠過著和平、愉快的生活,這使我多麼嚮往。不過,這個希望似乎只是個無法實現的夢想罷了。後來,我逐漸明白到耶和華對於生命的看法,並知道我們每個人在他眼中都十分寶貴。那時,我開始深信未來確實充滿希望。最後,我得以振作起來,可是,這樣做並不容易。抑鬱的感覺有時把我壓倒,令我感到非常困惑。然而,我努力把耶和華上帝成為生活的焦點,這使我同他更為親近,使我感到安全。我衷心感謝耶和華為我所做的一切。」

年輕人不再自尋短見

藉著研讀聖經,年輕人意識到,未來有些美好的東西確實令人嚮往,這美好東西就是基督的使徒保羅所說的「真正的生命」。他勸籲年輕的提摩太說:「你要吩咐……富有的人:……不要寄望無定的財富,只要寄望豐豐富富地把一切供給我們享受的上帝;又要吩咐他們行善,在優良的作為上富足,……為自己的未來穩妥地積成美好的根基,就像積聚珍寶,好叫他們能穩固地持定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7-19。

保羅的勸告實際上勸籲我們要關心別人,幫助他們對前途懷有穩確的希望。「真正的生命」就是耶和華應許人在他的「新天新地」裡所享的生活。——彼得後書3:13。

許多年輕人一度感到絕望,現在他們意識到,吸毒和不道德的生活方式只是死路一條,而自殺則是死亡的捷徑。他們也明白到,這個世界——連同其中的戰爭、仇恨、暴行和種種冷酷行為,快將成為過去。這個事物制度已無可救藥了。這些年輕人深信,惟有上帝的王國才是人類的真正希望,因為這個王國將會引進一個新世界,到時除了年輕人以外,所有順服的人都永不用死去,甚至再也不想死去。——啟示錄21:1-4。

[第8頁的附欄]

有必要找專科醫生診治

《美國醫學協會醫學百科全書》指出,「超過百分之90的自殺事件都是由精神病誘發的」,並列舉一些同自殺有關的精神疾患:嚴重的抑鬱症(約百分之15)、精神分裂症(約百分之10)、嗜酒成癖(約百分之7)、反社會的變態人格障礙(約百分之5),以及某種類型的神經官能症(不足百分之5)。上述百科全書提出以下的勸告:「自殺未遂的個案,每一個都不容忽視,應當慎重處理。企圖自殺的人當中,有百分之20到30不出一年就重蹈覆轍。」賈恩·福西特醫生寫道:「[美國]有超過百分之50的自殺者,生前從沒向精神科專家求助。」另一本參考書說:「至關重要的是,當事人得盡快找精神科醫生診治,排解鬱結在心頭的煩悶。」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