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10/22 26-27頁
  • 天主教與大屠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天主教與大屠殺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反猶太教與反猶太主義
  • 庇護十二世噤若寒蟬
  • 推卸責任
  • 他們何以憂慮成員日減?
    警醒!1987年
  • 教會承認罪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8年
  • 教會會將教皇的主張付諸實行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讀者之聲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10/22 26-27頁

天主教與大屠殺

《儆醒!》駐意大利通訊員報導

早在1987年,天主教會已考慮撰寫文件,承認要對大屠殺負責。1998年3月,梵蒂岡與猶太人宗教關係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文件,題名為《毋忘大屠殺》。a大眾對這份文件抱很大期望。

雖然文件深得某些人士的賞識,但許多人對文件的內容都深感不滿。為什麼?他們覺得文件有什麼不妥呢?

反猶太教與反猶太主義

在文件裡,梵蒂岡特地把反猶太教和反猶太主義區分開來。天主教會承認在反對猶太教方面有過錯,卻否認自己是反猶太主義者。許多人都不滿梵蒂岡作出這樣的區別,對文件得出的結論也不敢苟同。德國的伊格納茨·布比斯拉比評論:「依我看,天主教會像是在說:這不是我們的錯,是人家的錯。」

意大利天主教歷史家喬治·韋基奧贊同把反猶太教和反猶太主義區分開,但他也指出「問題在於:怎樣交代天主教會的反猶太教立場,同時怎樣解釋這個立場可能促進了反猶太主義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梵蒂岡的《羅馬觀察家報》在1895年11月22-23日刊登載了一封信,內容提到:「基本說來,個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都是反猶太主義者,連神父也無例外,因為這是天主教的教理,也是他們職責所在。」

在這份文件裡,最惹人非議的是,梵蒂岡為庇護十二世的行為辯護。從1917年到1929年,庇護十二世曾任教宗駐德國的特派大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他登上了宗座。

庇護十二世噤若寒蟬

意大利法學家弗朗切斯科·馬爾焦塔·布羅利奧認為,文件並沒有「提供新線索,也沒有解釋以下頗具爭議的問題:教宗庇護十二世對納粹暴政『噤若寒蟬』,他有支持德國的嫌疑,在膺選教宗的前後對納粹政權大耍外交手腕」。

時事評論員大多同意,不管別人對《毋忘大屠殺》這份文件的含意有什麼看法,以下的問題始終「懸而未決」:對於納粹政權在集中營所進行的種族滅絕,天主教會的領袖為什麼一直噤若寒蟬?美國歷史家喬治·莫斯表示,庇護十二世刻意保持緘默,「他保護了教會免受迫害,卻破壞了教會的道德氣節。他的作風一點也不像教宗,反而像個國家元首」。消息靈通的觀察家認為,梵蒂岡所以遲遲不願發布這份文件,就是因為不知道該怎樣把大屠殺一事交代清楚,該怎樣為庇護十二世打圓場。

文件處處維護教宗庇護十二世,許多人不禁大為惱火。阿里戈·萊維寫道:「文件並沒有透露教宗為什麼『噤若寒蟬』,真令人失望。」198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澤爾說:「天主教會居然聲稱,我們猶太人應該感激庇護十二世。說得婉轉些,我認為這跟異端邪說沒有兩樣。」

推卸責任

文件沿用天主教神學家所劃分的傳統界線。天主教神學家聲稱,就整個組織來說,教會是神聖的,而且蒙主眷顧,決不犯錯,但教會的成員就可不同了,他們是罪人,任何罪惡都是罪人所為。梵蒂岡的委員會寫道:「可惜,有些基督徒的表現與基督跟從者的應有態度不相稱,他們沒有在精神上抵抗迫害運動,也沒有伸手援助受迫害的猶太人。……[這些基督徒]不夠堅定,沒有勇氣公開提出抗議。……我們為教會兒女所犯的過錯深表遺憾。」

就整個組織來說,天主教會並沒有承擔責任,只是把罪責推到教會的個別成員身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教會在這方面倒退了一大步。比方說,法國天主教會發布了一份正式的「悔改宣言」,請求天主和猶太人寬恕,因為戰時的法國維希政權大肆迫害猶太人,天主教會卻「袖手旁觀」。總主教奧利維耶·德貝朗熱讀出宣言的時候,表明天主教會承認,教會只顧維護一己私利,「罔顧了聖經的吩咐,就是要尊重所有人,因為人人都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

法國天主教會的宣言也指出:「教會必須承認,對於猶太人所受的迫害,尤其對維希政權所頒布的多項反猶措施,教會只是袖手旁觀,甚少表示憤慨。教會一直保持緘默,完全沒有為犧牲者說過半句公道話。……今天,我們承認保持緘默是不對的。我們也承認,法國天主教會失職,沒有好好陶冶人民的良心。」

自從紹阿赫,也就是大屠殺,這個可怖的慘劇發生後,五十多年過去了。天主教會到現在還是不肯面對史實,最委婉的說法是:他們對這段歷史事實閃爍其詞、諱莫如深。在另一方面,有些人自始至終都勇於面對事實。耶和華見證人可說是個人數較少的宗教團體,他們遭到納粹分子猛烈迫害,卻沒有屈從就範。

近年來,事實越來越清楚表明,見證人跟天主教會的成員迥然不同,他們敢於譴責納粹分子的暴行。見證人並不僅是個別地進行聲討,連組織的發言人和出版物也勇敢發言,就著納粹分子的醜行口誅筆伐。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副校長兼歷史家克里斯蒂娜·金說:「耶和華見證人的確仗義執言。他們一開始就異口同聲地放膽直言。他們懷著大無畏的精神,把事實真相揭露出來。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他們的行為確實值得我們深刻反省,以資借鏡。」

[腳注]

a 在希伯來語,大屠殺叫做紹阿赫,這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分子對猶太人、吉普賽人、波蘭人、斯拉夫人和其他人所進行的集體屠殺。

[第26頁的圖片]

在大屠殺期間,教宗庇護十二世噤若寒蟬

[鳴謝]

U.S. Army photo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