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9 1/22 9-12頁
  • 飲食失調——有何良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飲食失調——有何良方?
  • 警醒!199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恰如其分的自我評價
  • 找出「真友伴」
  • 送院治療
  • 不再飲食失調
  • 飲食失調成因
    警醒!1999年
  • 我患了飲食失調嗎?
    警醒!2006年
  • 食物教你添愁煩?
    警醒!1999年
  • 我可以怎樣不再為體重而煩惱?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1/22 9-12頁

飲食失調——有何良方?

如果你的女兒患上飲食失調,她需要有人幫助她。千萬不要耽延,別以為問題會自動消失。飲食失調是個複雜的病症,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當然,專家就飲食失調所提出的治療法也莫衷一是。有的專家推薦藥物治療。其他則贊成用心理療法。許多專家說,雙管齊下效用最大。還有家庭輔導,有些人說,假如患者仍然住在家中,就特別有必要用這種方法。a

雖然專家們提倡的療法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專家都在一點上達成共識,這一點是:飲食失調不僅是飲食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幾個比較深入的問題,在幫助厭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康復期間,這幾個問題特別有必要提出。

恰如其分的自我評價

一個女子說:「我24歲開始就完全不看時裝雜誌了。」她繼續說:「拿自己來跟模特兒比,那種打擊確實非常沉重。」正如前文提及,傳媒能扭曲少女對美的觀念。真的,一個飲食失調病人的母親說:「報紙、雜誌、電視沒完沒了地四處宣傳:要瘦,要瘦,要瘦。……女兒跟我一樣都喜歡身材苗條,但我們感覺到,連綿不絕的宣傳轟炸令苗條的身材變成人生頭等大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康復期間的飲食失調病人顯然很可能需要對何謂真正美麗一事懷有新的看法。

在這方面聖經的指引很管用。基督的使徒彼得寫道:「你們不應該以外表編頭髮、戴金飾、穿外衣作為裝飾,卻應該以內心隱密處的為人,用安靜溫和的靈作為不能腐壞的裝飾。這在上帝眼中是大有價值的。」——彼得前書3:3,4。

彼得的意思是,我們要留意內在的為人,過於留意外貌。真的,聖經保證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這確是快慰人心的話,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某些外貌特徵,我們卻總能改善自己的為人。——以弗所書4:22-24。

人的自我價值要是很低落,那麼飲食失調的情況就很可能產生,你也許需要重新評估你自己的價值。聖經確實告訴我們不要自視過高。(羅馬書12:3)但聖經也告訴我們,在上帝的眼中,連一隻麻雀也是貴重的,然後聖經接著說:「你們比許多麻雀貴重得多。」(路加福音12:6,7)因此,聖經能幫助我們養成健全的自尊心。要愛護你的身體,你就會餵養顧惜。——可參閱以弗所書5:29。

假如你真的需要減肥呢?健康的飲食和按部就班的運動也許很有用。聖經也指出「操練身體……有……益處」,雖然成效有限。(提摩太前書4:8)不過,千萬別為了體重而憂心忡忡。一個關於身體形象的調查有以下的結論:「最聰明的做法也許是,有充足的運動,並且接受真我,而不是硬把自己擠進別人設置的狹隘模子裡。」美國一個33歲的女子覺得這方法奏效,她說:「我只有一條簡單的原則:真的能夠改善的就繼續努力改善,其餘的就不要浪費時間去管它。」

你如果有積極的人生觀,加上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需要減去的重量就自然能減去。

找出「真友伴」

詹姆斯·彭尼貝克教授研究了一批暴食症病人,他在總結時表示,她們周而復始地進食和吐出食物,至很大程度把她們推向雙重生活。他說:「大家都自然留意到,要隱瞞好友和家人,設法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飲食習慣,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往往多得驚人。她們全都活在謊言之中,卻同時恨惡這樣的謊言。」

所以,要在康復之路上跨出闊步,就要打破沉默。不論是厭食症患者,還是暴食症患者,都有需要把問題提出來。可是向誰提出呢?聖經的一句箴言如此說:「[真]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17:17)「[真]朋友」也許是父母,也許是其他成熟的成年人。有些人覺得,吐露心事的對象有必要是那些對處理飲食失調經驗有素的人。

耶和華見證人也從多一方面獲得幫助,就是會眾的長老。這些人能「像避風所和避暴雨的隱密處,又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地」。(以賽亞書32:2)當然,長老不是醫生,所以除了他們所提出的有效勸告以外,你也許仍然需要接受治療。不過,這些符合屬靈資格的人可以在你康復期間,給你非常有力的支持。b——雅各書5:14,15。

可是,你最能夠信任的知己也許是你的造物主。詩篇執筆者寫道:「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55:22)真的,耶和華上帝關心他地上的兒女。所以千萬別忘記禱告,把你最深的憂慮告訴他。彼得勸戒我們說:「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關心你們。」——彼得前書5:7。

送院治療

送院並不代表一定能治好飲食失調。可是,如果一個女孩由於嚴重的厭食而營養不良,那時候就有接受專門治療的必要。我們得承認,要父母走這一步確實不容易。請考慮一下埃米莉的例子,當生活變得像她所說的那樣,「她受不了,我們也受不了」的時候,於是她不得不將女兒送往醫院。她說:「把淚流滿面的女兒送進醫院,這是我一輩子最難做的事,那天是我一輩子最難過的一天。」伊萊恩的情況也類似,她也要把女兒送進醫院。她說:「我記得,當女兒在醫院裡還是不肯進食的時候,他們要用靜脈注射的方法『餵』她,這是最難熬的一刻。當時我感覺到,他們簡直是強她所難。」

送院可能不是令人愉快的做法,在某些例子上卻可能有這個必要。對於一部分有飲食失調問題的人來說,入院是康復的重要一環。埃米莉提及女兒說:「她真的需要住院。就是因為有了醫院的治療,她才開始有起色。」

不再飲食失調

對厭食症和暴食症患者來說,康復的其中一個環節就是,他們要在生活上除去 飲食失調。這樣做可以是挺困難的。例如,金估計在她患厭食症期間,她在十個月裡瘦了18公斤。但是重添16公斤的體重卻花了她九年的光陰!金說:「整個過程舉步維艱,我慢慢重新學會正常地進食,不再計算卡路里,不再估量食物成分,不再只吃『安全』的食物,不再因為不知道雜燴或甜品有什麼成分而惶恐不安,上館子也不再只選有沙拉自助櫃的餐廳。」

但是金所以能康復過來,還牽涉到其他因素。她說:「我學會用語言識別並表達自己的感覺,不再光用行動或飲食行為來宣泄情緒。我開始知道一些新方法,可以用來應付並解決跟別人相處不來的問題,這樣做打開了跟朋友和家人建立更親密關係的大門。」

要從飲食失調中康復過來顯然障礙重重,但付出的努力最終還是值得的。頭一篇文章的瓊深明此道,她說:「如果一天重回飲食失調的景況中,那就會像是在自由中生活了一陣子以後,又再次回到監獄裡一樣。」

[腳注]

a 《儆醒!》並不提倡任何個別療法,基督徒必須自行決定,也要確保他們所採用的任何療法,都不可以跟聖經原則有所抵觸。別人不該妄自批評這樣的決定。

b 關於怎樣幫助厭食症患者和暴食症患者,詳見《儆醒!》[英語版]1992年2月22日刊「幫助飲食失調患者」一文,和《儆醒!》[英語版]1990年12月22日刊「飲食失調——如何應付」一系列文章。

[第11頁的附欄]

為康復打好基礎

如果覺得女兒飲食失調,你該怎麼辦呢?你當然不能視若無睹!不過,你會怎樣跟女兒談談呢?據邁克爾·列拉觀察所得,他認為:「雖然有時直接問問她們會管用,但很可能由於她們沒什麼反應,反而令你灰心。」

因此,婉轉一點可能會比較好。列拉建議說:「當你跟女兒討論時,千萬別讓她們覺得,你是在指責她們做了什麼錯事。如果你能營造這種氣氛的話,女孩子大多會對你老老實實的,她們還會安下心來。有些父母會寫信給自己年輕的孩子,表示很關心她們、很支持她們。一旦打好了關係,日後交談時就容易得多了。」

[第12頁的附欄]

父母的難關

如果孩子飲食失調,家長就面對很大的難關。一位父親說:「看到孩子快毀了,……你就必須很堅強、很有決心,對孩子才有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飲食失調,一直沒什麼改善,有時你也會挺灰心的,不過要忍一忍,千萬不要忘記向她表現愛意。埃米莉的女兒患上了厭食症,埃米莉坦承她很難應付。不過她說:「我會盡量跟她溝通,會盡量抱抱她,還會盡量親親她,……因為我覺得如果不再關心她,我們的關係就可能完蛋了。」

一個助你孩子從飲食失調復元過來的好方法,就是跟她溝通。要好好溝通,就要多聽少說。千萬不要說一些像「你錯了!」或「你不該有這樣的感覺!」這類的話,也不要「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箴言21:13)如果有良好的溝通,青年人受挫時,就有適當的管道可以傾訴,而不會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了。

[第10頁的圖片]

幫助飲食失調患者的人需要有耐性,需要善解人意,也需要有很多很多的愛心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