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面臨「可悲的局面」
加拿大國際醫療協會通訊《協同作用》登載了一篇文章,內容提到,「儘管醫學研究在許多範疇都有長足的進步,在精神病學上我們卻面臨可悲的局面,影響遍及整個世界」。
一篇報導有以下的結論:在世界各地,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患上精神病、情緒障礙或行為障礙。另一份研究報告表明,每三個病人就有一個因為心情抑鬱、焦慮不安,要找醫生診治。研究人員表示,患這些病症的人不斷增多。
原因到底是什麼?哈佛大學的社會醫學系在一次調查中發現,像臨床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病一類的病例成倍地增加,原因是「活到七老八十的人越來越多」。話雖如此,人的壽命延長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罷了。經濟拮据、現代生活壓力日增,凡此種種都是精神病例有增無減的原因。
這麼黯淡的局面可以怎樣扭轉過來呢?專家認為,在醫學的眾多範疇中,研究重點應當放在精神病學上,因為這門學科「在改善人類健康狀況方面,是其中一個亟待開拓的最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