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9 2/22 20-23頁
  • 化學農藥利害參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化學農藥利害參半
  • 警醒!199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農藥的循環
  • 農藥——利多弊少嗎?
  • 綜合治蟲法——可行之法
  • 天然治蟲法
  • 不一樣的滅蟲法
  • 人在殺蟲戰爭中能夠獲勝嗎?
    警醒!1985年
  • 昆蟲是禍是福?
    警醒!1974
  • 有機種植
    警醒!2002年
  • 品種紛繁,生命攸關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9年
《警》99 2/22 20-23頁

化學農藥利害參半

《儆醒!》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在巴西南部,多明戈斯·多斯桑托斯環視自己一手經營的木薯園,一臉得意地說:「好極了。」他感到滿意不無理由。木薯葉長得粗壯又健康,全無受蟲害的痕跡。這是化學農藥建的功嗎?絕不是。多明戈斯說:「兩年了,我沒有灑過一滴農藥。」

現在,越來越多農民不在田裡撒化學農藥a,多明戈斯就是其中之一。新的治蟲法盡量減少使用化學品,可免則免。桑德羅·米勒是個農學家,在聖保羅市附近的柑橘屬果樹種植園正進行多項實驗。我請教他說:「是什麼新方法呢?不用農藥有什麼好處?」

農藥的循環

為說明化學農藥的負面影響,桑德羅打了個比方說:「試想像,一幫銀行劫匪被警員追捕之際,闖進繁忙的商業大廈。由於匪徒混進人群內,警方決定徵用直升機,在商業大廈上投下一枚毒氣彈。這樣,匪徒固然被剿滅了,可是大廈內所有人和警衛也一併遇害。每次農夫把烈性農藥往田裡撒時,情形也一樣。在殺滅害蟲之餘,作警衛的益蟲也一併被消滅了。」

「可是,農作物至少不受蟲害啊!」我說。桑德羅解釋,動輒使用殺蟲劑製造了一種惡性循環。是這樣的:一些害蟲對某類殺蟲劑有抗藥性,故能繼續生存。不但這樣,它們還赫然發覺置身於全無守衛——即益蟲——的田裡,有勞農夫用農藥為它們把益蟲清除淨盡。

現在,害蟲既有充足糧食,又無天敵掣肘,勢必迅速繁殖。這麼一來,農夫只好再施農藥,也許還選用更厲害的殺蟲劑。在南美洲,一些種豆類的農夫每星期例必噴農藥一次。結果怎樣?正如一個農夫說:「你撒的是農藥,收的卻是毒藥。」

農藥——利多弊少嗎?

研究報告顯示,滅蟲的人到頭來把自己也毒害了。據《農村導報》月刊指出,單在巴西,每年因農藥被毒害的人近70萬,也就是說,每45秒即有一人受害。世界衛生組織更指出,全球每年約有22萬人因接觸有毒農藥而身亡。此外,化學農藥也大大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

這邊廂,有人認為使用農藥是禍根;那邊廂,卻有人認為使用農藥始終利大於弊。他們的理論是這樣的:你要就用農藥,有食物可吃;要就不用農藥,然後挨餓。畢竟,全球人口激增,農地面積日少;如果要避免全球糧荒,農作物就得免受害蟲才行。

毫無疑問,防治蟲害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值得高興的是,越來越多農民看出,除了使用化學農藥外,其實還可以嘗試其他更好的方法。這種方法稱為綜合治蟲法。

綜合治蟲法——可行之法

小伊科內奧·貝爾提教授任職於皮拉西卡巴市的聖保羅市立大學,是昆蟲學系主任,以研究天然治蟲法聞名。我問他說:「什麼是綜合治蟲法?」貝爾提教授解釋,綜合治蟲法旨在減少使用殺蟲劑;如有必要,也選用只滅某類害蟲的殺蟲劑。綜合法的概念是少用農藥,然後以天然治蟲法來補其不足。

綜合法之一是作物輪種。舉例說,農夫可以輪流種植粟米和豆類。這一回,愛吃粟米而對豆類毫無興趣的害蟲若不是餓死,就得另找粟米田去。等到種粟米的時候,害蟲大抵已經絕跡,至少暫時是這樣。最後,當愛吃粟米的害蟲聞風擁至時,田裡又是另一番景象,害蟲不得不黯然撤退。

生物防治害蟲是綜合法的另一個方式。主要是農夫利用天敵,如昆蟲、細菌、過濾性病毒、真菌等,來對付害蟲。例如,巴西的研究員發現不少毛蟲感染桿狀病毒 後死亡。由於這種病毒對人體無害,研究員遂想到把含病毒的液體撒在農作物上,用以對付侵蝕大豆和木薯的毛蟲。一如所料,毛蟲吃下撒有病毒的植物,幾天後果然死去。不但這樣,毛蟲屍骸更為農夫提供對付害蟲的免費彈藥。怎會是這樣的呢?

貝爾提教授解釋說:「農夫只須用攪和器把帶病毒的毛蟲屍骸磨成粉狀,過濾後放進冰箱冷藏。」含病毒的液汁一經解凍及加入水分,即可撒在農作物上作治蟲之用。

據研究員指出,雖然這種自製殺蟲液不像化學農藥般,能把害蟲即時消滅,它的成功率也高達九成。

天然治蟲法

徵用益蟲來對付害蟲又是方法之一。可是,即使當局費盡唇舌,也無法令巴西及其他地區的農民消除疑慮。為什麼呢?在農夫看來,故意把昆蟲放進田裡,猶如城市的人故意把蟑螂放進屋裡一樣匪夷所思、不合常理。貝爾提博士說:「農民認為,大凡昆蟲都對農作物有害無益;所以避之則吉。」

可見天然治蟲法要能普及,尚有待農夫明白昆蟲不盡都是敵人。舉例說,十九世紀末葉,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經營果園的商人就曾利用瓢蟲來除滅害蟲。當時,從澳大利亞意外進入美國的害蟲幾乎把區內的檸檬樹和橙樹通通吃光。在瓢蟲幫忙下,害蟲不及兩年即受到控制,加州的柑橘屬果樹才得以逃過絕種的厄運。

不一樣的滅蟲法

在巴西,一些農民正重新考慮徵用名為小喬安娜 的瓢蟲在田間作「守衛」。桑德羅陪我走過他的柑橘屬果樹種植園時說:「小喬安娜 是打擊汲汁樹蝨的好幫手。」他在一棵橙樹前停下,彎下長出嫩葉的樹枝,清楚可見蚜蟲,即樹蝨,正在蠕動。它們只有針頭大小,蟲喙牢牢釘在葉子上汲取樹液。

然而,樹蝨也正好是「守衛」們愛吃的佳肴。事實上,一些瓢蟲一生也許能吃下800隻樹蝨。這足以令蚜蟲數目受到控制嗎?據桑德羅說:「是的。只要農夫在柑橘屬果樹周圍預留空間給野草生長,讓瓢蟲和其他天敵有棲身之所就行了。」據報,採用天然治蟲法之前,這個果園每兩星期就得噴一次農藥。現在,多虧有瓢蟲一類的天敵,農夫最多每兩三個月才噴一次農藥。

其實,可以借助的天敵不只瓢蟲,蜜蜂、黃蜂、雀鳥、蜘蛛、青蛙和蟾蜍全都是日夜不停作巡邏的好助手。甚至魚類也能效勞。魚類怎樣治蟲呢?

在中國江蘇省,南京農林局研究員蕭凡(譯音)報導,農民在漲溢的稻田養魚後,發覺大大減少使用農藥。方法是農夫分站兩旁拉著繩子,繩子置在禾稻上,只要把繩索輕輕一拉,昆蟲都給掃掉到水裡去。據蕭凡解釋:「飛蝨落到水裡時大都裝死,於是魚群可盡情大快朵頤。」

另一方面,減少使用農藥也同時加速益蟲繁衍。這樣,它們就能加入魚群行列作治蟲大軍。據蕭凡指出,多虧有天然治蟲法,大量撒農藥的治蟲方法再也不合時宜了,新方法對於健康及生態環境都大有好處。

當然,農民倒是關心經濟效益過於保護生態環境,而採用綜合治蟲法。畢竟,少點花錢在昂貴農藥上自然增加農民的利潤,這點好處對何時何地的農夫均具吸引力。無論如何,綜合治蟲法既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令農作物少受毒害,環境少受破壞,也就是可取之法。綜合治蟲法對農民、消費者,以至對生態環境來說,實在無往而不利。有人說得好,用綜合治蟲法,「人人受惠」。

[腳注]

a 最常見的農藥包括(1)殺蟲劑(2)除莠劑(3)殺菌劑(4)滅鼠劑等,都以對付的目標而命名。

[第21頁的附欄]

農藥存貨

即使全球各地的農民今天就開始使用綜合治蟲法,農藥問題不會就此消失。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糧農組織)估計,發展中國家現有的農藥存貨逾10萬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出版的《我們這行星》指出:「這些存貨主要是各國資助計劃下購入的。」其中包括大量已證實有毒的DDT和其他殺蟲劑。據《我們這行星》聲稱,如果不早日清理這些存貨,「災難指日可待」。

然而,清除農藥存貨卻是費財費力的事。單單要清除非洲本土的存貨就得花上一億美元。那末,誰來支付這筆開支呢?糧農組織呼籲曾資助購入農藥的各國予以援手。此外,正如糧農組織指出,「農用化學品公司實在也應承擔部分費用;畢竟,大量生產農藥的正是他們」。可是,這些公司迄今對「資助清除舊農藥存貨的問題,還是一副老大不願意的模樣」。

[第22頁的附欄]

改造植物——為何惹爭議?

生物工程學是防治害蟲的另一門學科。隨著人類對生物遺傳密碼認識日深,研究員曾成功作人工育種——把不同種類植物的遺傳因子混合,培植出一些天生有抗蟲能力的品種來。

粟米就是一例。基因工程學家把某種基因放進粟米的遺傳密碼內,遂產生了一種能使害蟲致命的蛋白質來。結果,經基因改造的粟米就有了天生抗蟲的能力。

可是,改造植物卻惹來不少爭議。持異議的人認為新品種也許對人體有害,或者最後變成無用的雜草。一些科學家更警告說,有抗蟲能力的植物反而加快害蟲產生免疫力的速度。昆蟲學家貝爾提的忠告是:「對於基因工程學,我們不宜過度雀躍。曾幾何時,當殺蟲劑在50年代面世時,人們不也稱之為一大奇跡嗎?今天,我們知道它絕不是什麼奇跡。當日的奇跡農藥產生了奇跡害蟲。天曉得今天經改造的奇跡植物,明天要產生什麼奇跡異物來。」

然而,即使技術問題都能一一解決,不少人對科學家隨意改動遺傳基因所構成的道德問題仍甚表關注。有人認為,生物工程學也許能解決農藥這個老問題,卻同時引發道德上的新問題。

[第23頁的圖片]

瓢蟲一生能吃下數以百計的害蟲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