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生活
「20世紀不斷推進,許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因為科學和科技的進步而受到影響。」——《牛津20世紀歷史》
本世紀的其中一場遽變跟人口有關,從來沒有其他世紀的世界人口增長得這麼迅速。19世紀初的世界人口約有10億,1900年約達16億。可是到了1999年,世界人口竟然增加至60億!在這日益膨脹的人口中,越來越多人追求所謂的美好生活。
醫藥進步和衛生護理普及化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在澳大利亞、德國、日本和美國等地,人類平均壽命增加了,由本世紀初不及50歲增至現在平均超過70歲。但是,這個正面的趨勢在其他地方卻不是那麼明顯——起碼有25個國家的平均人口壽命仍然未超越50歲。
「你們過去……是怎麼樣生活的?」
有時候年輕人無法了解他們的祖宗在沒有飛機、電腦和電視的世界裡是如何生活的,這些在今天是最平常不過的東西,富裕國家的人民甚至視之為生活的必需品。舉個例子,請考慮一下汽車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汽車在19世紀還沒出現,但《時代》雜誌指出:「汽車是其中一個從頭到尾模鑄整個20世紀生活的發明。」
1975年有人推想,如果當時突然沒有汽車,歐洲會有十分之一的人失業。除了汽車工業本身明顯受影響外,許多銀行、大型商場、「免下車」餐館和其他行業恐怕要關門大吉。農民無法將糧食運往市場,糧食分銷系統將逐漸停頓。住在市郊而在市內工作的人會掉了工作。四處穿梭的高速公路從此荒廢。
為了促進汽車生產,節省成本,人們在本世紀初引進了裝配線這種生產模式,而現在大部分工業都廣泛應用這套模式。(裝配線也使其他產品——例如廚房用品——得以大量生產。)在本世紀初,無馬之車只是一小撮國家的豪門玩意,現在卻是世界大部分地區平民的代步工具。一位作家有以下的感想:「我們幾乎無法想像沒有汽車的20世紀末會是怎麼樣的。」
追求享樂
過去的人說要出門遠行,是指有事要 到某個地方去。但時至20世紀,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尤其在發達國家。由於高薪職位越來越多,一週的上班時間減少至40小時或以下,現在人們有錢,又有時間,就可以出門旅行了。所以現在的人談出門遠行,說的只是他們想 到某個地方去。有了汽車、公共汽車和飛機,到遠方消閒散心的活動變得更容易了。大規模的旅行團也就變成一門大生意了。
根據《時代週刊20世紀圖文集》,旅遊事業「不論對接待旅客的國家,還是對旅客自己的國家,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些影響是負面的,例如旅客往往要對破壞旅遊勝地一事負責。
現代人也有越來越多時間運動。許多人選擇參與體育活動,做運動員;也有人選擇坐下來做運動迷,熱烈地——有時瘋狂地——擁護心愛的球隊或運動員。自引進電視以來,體育比賽幾乎變得俯拾即是。本地或國際體育盛事吸引了數以億計的觀眾,聚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觀看。
《時代週刊20世紀圖文集》說:「體育和電影建立了大眾消閒事業的輪廓,這門事業現在是世界上其中一門雇員最多,賺錢最多的生意。」人們每年花掉數以億計的金錢來追求娛樂,其中有許多人最喜歡的消遣是賭博。例如,在1991年進行的研究將賭博列為歐洲共同體第十二大工業,每年營業額至少570億美元。
以上的娛樂變得平平無奇,人們就轉而追求新刺激。吸毒的人數不斷增加,到90年代中期,販毒的金錢估計每年高達5000億美元。一份資料來源甚至說,毒品「是全世界營利最高的單一『生意』」。
「快樂得要命」
科技令世界縮小成一個地球村。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動幾乎迅即影響全球人類。早在1970年《未來衝擊》的作者阿爾夫·特夫勒教授已經說:「顯然在其他年代也有一些劃時代的動盪局面,但是這些令人震驚的事件和動盪的局面往往只影響某一個,或某一組社群,影響力不會即時跨越國界。要過幾代,甚至是幾百年,影響力才能擴展到疆界以外的地方。……今天的社會網絡異常緊密,當代事件掀起的風波轉眼就蔓延全世界。」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絡也在影響世人方面舉足輕重。
有人說電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一位作家如此評論說:「雖然有人非議電視的內容,卻沒有人能夠質疑電視的威力。」但既然電視節目製作人也不過是人,電視也就好不了多少。電視有力量能導人向善,也有力量導人行惡。內容膚淺,充滿暴力色情的節目雖然能滿足某些人,卻不能改善人際關係,反而時常破壞人際關係。
尼爾·波斯曼在其著作《快樂得要命》中提及另外一種危險,他說:「問題不在於電視上放映的娛樂題材,而是一切題材都給包裝成娛樂節目;……無論畫面上刻畫的是什麼,無論帶著什麼觀點刻畫,大家首先的想法就是:這是娛樂,逗我們開心罷了。」
人類越重視娛樂,靈性和道德就越低落。《時代週刊20世紀圖文集》說:「在20世紀,有組織的宗教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失勢。」人們不再注重靈性,轉而過度追求享樂,對享樂的重視程度已遠超享樂應有的價值。
「閃閃發光物,不盡是黃金」
20世紀的特色是正面的變遷特別多,但西方俗語有云:「閃閃發光物,不盡是黃金。」雖然若干人能享受較長的壽命,但世界人口的增加,也產生了大量新問題。《全國地理雜誌》最近指出:「當我們進入新的一千年之際,人口膨脹也許會是最急切要處理的問題。」
汽車方便舒適,卻也危害生命,證據見於每年全世界交通意外死亡人數估計達到25萬。汽車也是污染的主要來源。《5000日挽救地球》的作者說污染「正蔓延全球,從北極到南極,毀滅或損害生態系統的生命力」。他們解釋說:「我們正在破壞的不只是生態系統,我們正在侵害的,是令地球繼續宜於高等生物居住的機制。」
在過去各世紀,人們幾乎不知道什麼叫污染,但時至20世紀,污染已成為大患。《全國地理雜誌》說:「以前從來沒有人想過,人類能夠以全球的規模來影響世界。現在有些科學家相信,在有紀錄的歷史以來,這是首次發生這麼大的變動。」雜誌然後警告說:「由人類引起的整體衝擊這麼巨大,以致在一代之內,大規模的生物絕種即將爆發。」
真的,20世紀真的是獨一無二的。人類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現在卻發現自己的生命竟是危在旦夕!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901
馬可尼發出第一個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波
1905
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
1913
福特開發T型號汽車的裝配線
1941
商業電視面世
1969
人類在月球上漫步
旅遊業成為一大生意
互聯網絡大受歡迎
1999
世界人口高達6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