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 6/13 8-10頁
  • 為什麼我們會買那麼多東西?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什麼我們會買那麼多東西?
  • 警醒!2013年
  • 相似資料
  • 幾乎百物可推銷!
    警醒!1981年
  • 千方百計賣廣告
    警醒!1998年
  • 怎樣做個精明的購物者
    警醒!1988年
  • 為什麼不要模仿電視電影裡的青少年?——第1部分:少女篇
    青年人問
查看更多
警醒!2013年
《警》 6/13 8-10頁

封面專題:我們是不是買得太多?

為什麼我們會買那麼多東西?

2012年,在一個於不同國家進行的調查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承認,他們買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覺得,現在的人過度消費。這個看法也許是正確的。許多人都因為過度消費而債務纏身。研究人員指出,經常購物不會令人感到更滿足,反而可能帶給人更多的煩惱和壓力。話說回來,我們為什麼會買那麼多東西呢?

身為消費者,我們每天都接觸到形形色色、層出不窮的廣告和推銷活動。商人的目標是什麼?就是令我們把心裡想要的看成是必需的。商人摸透消費者的心理,知道很多人買東西都是受感覺支配的。於是,他們的廣告和商店的設計,都旨在挑起人的購買慾。

《為什麼人會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英語)一書說:「人在打算買一個東西的時候,常常會在腦海裡開始想像自己怎樣搜尋和找到那個東西,買了以後又會怎麼樣。」有些專家認為,人們在購物期間會變得非常興奮,以致腎上腺素急速上升。市場營銷專家吉姆·普勒說:「商人要是掌握到顧客的心理,就能利用他們高漲的情緒和薄弱的自制力來誘使他們消費。」

今天的商人所用的手法很高明,我們怎樣才不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呢?方法就是,不要靠感覺行事,倒要把廣告傳達的信息跟事實比較一下。

廣告說:「這個產品能提高你的生活素質」

人人都想有更好的生活,都希望身體健康,有安全感,也想減輕壓力和跟別人有更好的關係。很多廣告都聲稱,只要我們買這個或那個產品,就能滿足這些願望。

事實:

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生活素質反而會下降,因為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和金錢去照料這些東西。這也使我們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大大減少。此外,過度消費所導致的債務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少壓力。

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多,生活素質反而會下降

一句智慧之言:「人不管怎樣富裕,他的生命也不在於他擁有的財物。」——路加福音12:15

廣告說:「這個產品能使人對你另眼相看」

很少人會承認,他們買某個東西是為了使別人刮目相看。可是,吉姆·普勒說:「人們購物時,他們的決定往往都受到一種心態影響,就是自己買的東西不可以比朋友、鄰居、同事和親戚所擁有的差。」因此在廣告裡,我們經常看到富有或事業有成的人在使用某個產品。廣告在傳達的信息是:「你也可以是那個人。」

事實:

那些通過跟別人攀比來肯定自我價值的人,是永遠不會對自己的情況感到滿意的。因為當他們得到某些東西後,很快就會有另一些東西是他們想要的。

一句智慧之言:「貪愛銀子的人,有了銀子也不滿足」。——傳道書5:10

廣告說:「這個產品能顯示你是怎樣的人」

《炫目的東西》(英語)一書說:「我們常常會通過使用或展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來告訴別人我們是(或希望自己是)怎樣的人。」商人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往往把他們的品牌——通常是昂貴的品牌——跟某種生活方式或價值觀聯繫起來。

你怎樣看自己?你希望別人對你有什麼印象?很時尚?還是很有活力?廣告上經常說,只要你買某個品牌的產品,你就能擁有那個品牌的形象。

事實:

無論我們買什麼東西,那個東西都不能改變我們真正的為人,也不能使我們擁有誠實、正直等美好的特質。

一句智慧之言:「你們的裝飾不應該在乎……戴金飾、穿衣裳,卻應該在乎內心深處的為人」。——彼得前書3:3,4

對物質有平衡合理的看法

廣告傳達的信息跟事實有很大的距離。可是,有一本書卻能給我們可靠的指引,幫助我們活得快樂,不走極端,那就是上帝的話語聖經。這篇文章提到的智慧之言都是來自聖經的。聖經沒有說擁有物質是不對的,只是說不貪愛錢財的人會更快樂。(希伯來書13:5)

現代的營銷手法

今天,廣告商除了在電視、書報雜誌和互聯網上刊登廣告,也採用層出不窮的巧妙手法來推銷商品。

植入式營銷:使產品或品牌的商標出現在電視節目、電影和電子遊戲中。

祕密營銷:雇用一些人在日常生活的場合中,於別人面前興致勃勃地使用或向人談及某個產品,而對方不知道他們正在推銷那個產品。

口碑營銷:鼓勵口碑代理人向朋友和在社交媒體上推薦某個產品。商家為了鼓勵這些代理人,也許會送該產品的樣品或其他東西給他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