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16 6期 10-11頁
  • 伊拉斯謨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伊拉斯謨
  • 警醒!201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研究與信仰
  • 《新約》希臘語文本
  • 新世界聖經譯本的根據
    警醒!1977
  • 基督教聖經的經文——準確到什麼程度?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研究6——聖經的基督教希臘文文本
    「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劃時代的翻譯工具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16年
《警》16 6期 10-11頁

以史為鑑

伊拉斯謨

伊拉斯謨

伊拉斯謨(約公元1469-1536年)在世的時候,曾一度被追捧為歐洲最傑出的學者,但後來卻被詆毀成懦夫和異端分子。他在激烈的宗教辯論中,勇敢地揭露天主教會的謬誤和劣跡,對當時躍躍欲試的宗教改革家也毫不客氣。如今,伊拉斯謨被公認為是改變了歐洲宗教版圖的關鍵人物。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

研究與信仰

伊拉斯謨精通希臘語和拉丁語,因此他可以將《希臘語經卷》(俗稱「新約」)的早期手抄本,與《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等幾個拉丁語譯本作對比。他越來越意識到聖經的知識對人極為重要,所以他堅信聖經應該被翻譯成當日各國通用的語言。

伊拉斯謨相信基督教信仰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該只是墨守毫無意義的宗教儀式而已,因此他積極推動天主教會的內部革新。後來,一些改革家開始抗議並要求羅馬天主教會進行改革。那時,伊拉斯謨由於自己之前的立場而遭到天主教會的猜忌。

伊拉斯謨勇敢地揭露天主教會和宗教改革家的謬誤和劣跡

伊拉斯謨在自己的著作裡,以諷刺的口吻揭露教士階層墮落的行為和奢華無度的生活方式,他甚至指責教皇支持戰爭、野心勃勃。伊拉斯謨與當日腐敗的教士截然不同,那些教士利用教會的傳統——如聖人崇拜、懺悔認罪、朝拜、禁食——來剝削信徒。對教會的一些做法,如出售贖罪券、禁止神職人員結婚,伊拉斯謨也不認同。

《新約》希臘語文本

1516年,伊拉斯謨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第一版問世了。這是首部印刷的《新約》希臘語文本,書中還包括他翻譯的拉丁語《新約》和所作的注解。不過,伊拉斯謨的翻譯和當時最權威的《通俗拉丁文本聖經》已有所區別。後來,伊拉斯謨繼續修訂自己的譯本,最終二者的區別就更大了。

伊拉斯謨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

伊拉斯謨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

其中一個區別是約翰一書5:7。為了支持三位一體的教義,《通俗拉丁文本聖經》在此加插了原文沒有的話,這節「杜撰的經文」說:「在天上有父,有道,有聖靈,這三位是合一的。」但伊拉斯謨發現,沒有任何早期希臘語手抄本包含這句話。因此,他在編訂希臘語《新約》的頭兩版時,都沒有收錄這節「杜撰的經文」,後來迫於教會的壓力,他才在第三版中添加了這句話。

伊拉斯謨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為歐洲其他語言的聖經翻譯奠定了基礎。德國的馬丁·路德、英國的廷德爾、意大利的布魯喬奧利和西班牙的恩西納斯,都根據伊拉斯謨的希臘語文本,將《新約》翻譯成各自的母語。

伊拉斯謨生活的時代正值歐洲宗教界風起雲湧之時,他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被宗教改革家視為無價之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被視為宗教改革家。不過,後來天主教會和宗教改革家進行激烈的神學辯論時,伊拉斯謨卻拒絕支持任何一方。因此,學者戴維·沙夫曾這樣評價伊拉斯謨:「他去世時無門無派、遺世獨立;天主教不願承認他,而基督新教也無法接納他。」

關於伊拉斯謨

  • 1516年,伊拉斯謨出版了他所編訂的希臘語《新約》聖經。這本書每頁都分兩欄:一欄是《新約》希臘語文本,另一欄是他翻譯的拉丁語《新約》及所作的詳細注解。

  • 伊拉斯謨為自己編訂的《新約》寫了前言,他在其中寫道:「我強烈譴責某些人,他們既不允許普通人閱讀聖經,又禁止人將聖經翻譯成通用的語言。」

  • 伊拉斯謨的作品,在歐洲的許多地方被反對者焚燒,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羅馬天主教領袖列為禁書。

「國際巨星」

伊拉斯謨是一位真正的世界級大師,他曾在歐洲的許多國家生活和工作過。他的朋友既有王公貴族,又有學界名流。向他求教的學者不計其數、遍布各國。他的作品廣為流傳、大受讚揚,這讓他聲名遠播。有一段時間,伊拉斯謨無論到哪裡去,都受到宗教領袖、政界要人、知名學者等各界名流的追捧。因此,一位現代作家稱伊拉斯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顯赫人物,相當於今天的國際巨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