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課
說服聽眾,與他們推理
1,2.什麼是令人信服的論據?
1 當你作演講時,你期望聽眾聆聽,但卻並非至此為止。你也希望他們接受你所提出的論據而採取行勁。他們若相信你所說的話是真實可靠的,而且他們的心地忠實善良的話,他們便會有行動表現。說服意味到提出令對方滿意的證據。但僅是提出證據未必一定足夠。通常還需要有支持它們的論據。因此,以論據說服聽眾牽涉到三個基本因素:第一是證據本身;第二是提出證據的先後次序;第三是提出證據的方式和方法。在這項討論裡(相當於演講評論表的「論據令人信服」)我們打算考慮一下你所說的話,你所提出的證據而非你提出證據的方式。
2 論據之能夠令人信服有賴於健全約基本理由;你的指導員會根據這個看法去評估你的論據。卻使別人只是從紙上讀到你所提出的證據,它們仍然必須能夠令人信服。如果你的演講令人信服的品質有賴於你提出論據的方式而非有賴於你用來證明你的論點的事實,你便需要進一步培養這種品質,使你的論據成為真正確實有理。
3-6.試說明為什麼講者必須為論據奠下基礎?
3 奠下基礎. 在未提出論據之前,你必須先奠下一個適當的基礎。你必須說明你所要討論的問題是什麼。你若強調一些大家同意的有關事項,藉此建立一個共通之點,這樣行會對你頗有利。
4 有時你必須將某些名詞的定義清楚說明。所有無關的資料都必須刪去。在奠定基礎時不要操之過急。基礎要堅實穩定,但不要使地基成為整間建築物。當你反駁別人的論據時,要分析一下對方用來支持論據的各點以找出對方的弱點;這可以幫助你決定採用怎樣的論據和怎樣探究事情的根源。
5 當你準備演講時,你應該預先估計一下聽眾對你的題目已有多少認識。這可以幫助你決定你需要預先打下多少基礎,然後才實際提出你的論據。
6 機巧和基督徒的禮貌促使我們表現仁慈體貼的態度,雖然這並不是我們目前所要留意的問題。要盡量運用你所認識的基督教原則去打開聽眾的心竅。
7-13.試解釋「提出充分證據」是什麼意思?
7 提出充分證據. 一件事並不會僅因為你以講者的身份說出來或你自己相信就自動獲得」證明」。你必須時刻記得,你的聽眾有充分理由問道,「為什麼那是真的呢?」或「為什麼你說事情是這樣呢?「你既身為講者,就有義務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8 「如何?」「何人?」「何處?」「何時?」「何事?」等問題只需要事實作為答案,但是「為什麼?」的問題卻需要我們提出理由。在這方面它是獨一的,它所需的答案並非僅是事實而已。它需要你運用思想的能力。由於這緣故,當你準備演講時,要反覆對自己提出「為什麼?」這個問題。你應該肯定你能夠提供正確的答案。
9 為了支持你所說的話,你時常可以引用一個受人公認的權威作為根據。這意味到他若這樣說,那就一定是真的了,因為人人都承認他知道事實的真相。這件事本身便足以構成令人相信的理由。當然,在這方面的最高權威是耶和華上帝。因此你若從聖經引用一節經文去支持一項論據,這便是足夠的證據了。這稱為「作證性的」證據,因為這是出一個受人接納的見證人的證言所構成的。
10 當你提出「作證性的」證據時,你必須確知你所提出的證人是聽眾所接納的。你若引用屬人的權威,要確知他們的背景和一般人對他們的看法如何。有許多人接納聖經而視之為來自上帝的權威,但也有些人將聖經僅視為人的作品,因此並非絕對的權威。在這種情形之下你可能必須採用其他的證據或首先證明聖經的真確性。
11 有一點我們應該小心。我們必須忠實地運用所有的證據。不要斷章取義。要肯定你所說的乃是你所引證的權威的原意。要清楚說明你所引證的權威是誰。對數字也要小心。若引用得不適當,數字可以產生弄巧成拙的效果。要記得那不懂游泳而溺斃在平均水深僅三呎的河裡的人。他忘記了在河中心有一個水深十呎的坑。
12 情況證據(間接證據)則是指一些不是由人的證言或上帝的權威所構成的證據。這種證據基於事實的推斷而非見證人的證言。為了確立你的結論及使情況證據令人信服,你必須擁有充分的事寅和論據去支持你的結論。
13 如果你所提出的全盤證據(不一定按照次序)足以滿足你的聽眾,指導員便會認為你的證據能夠令人滿意。指導員會從聽眾的觀點問問自己,「講者令我信服嗎?」若然,他使會稱讚你的演講。
14.有效的摘要是什麼?
14 有效的摘要. 為了使論據具有說服力,通常某種程度的摘要是必需的。這促請聽眾作最後的推理而加強他們對你的論據的體會。摘要不應該僅是覆述某些事實,雖然基本上說來它不外是說:「既然是如此這般,我們的結論便是……」這樣行是要將所有的論點貫串起來形成一個結論。很多時有效的摘要能夠強化講者的論據而使其員正具有說服力。
**********
15,16.為什麼我們必須幫助聽眾推理?
15 即使你在演講中所運用的論據很良好,僅是舉出事實是不夠的。你必須以一種幫助聽眾推理的方式提出你的論據,使他們能夠了解你的論據而與你作出同樣的結論。這便是演講評論表所謂的「幫助聽眾推理」。
16 你應當渴望養成這項品質,因為上帝也與我們推理。再者,耶穌曾向門徒解釋他的比喻,並且裝備他們教導別人認識同一的真理。因此,幫助聽眾推理意味到運用必需的技巧幫助聽眾明白你的論據,作出同一的結論,並且裝備他們以你的論據進一步教導別人。
17,18.講者可以怎樣保持雙方同意之點?
17 保持雙方同意之點. 你所說的話和說話的方式足以決定你是否能在演講的起頭便建立雙方同意之點。但在演講的過程中切勿失去你與聽眾之間的同意之點,不然你便會運聽眾也失去了。你必須繼續以一種能夠打動聽眾的心的方式表達你的論點。你需要記得他們對你所討論的題目持有什麼觀點,並且運用這種認識去幫助他們看出你的論據如何合理。
18 關於建立雙方同意之點,將其保持到底以幫助聽眾推理,一個典範是使徒保羅所提出的論據,載於使徒行傳17:22-31。請留意他怎樣在演講的起頭便建立了雙方的同意之點,然後機巧地在整個演講中將其保持到底。他說完之後聽眾中有些人,包括一位法官在內,相信他的話而接受了真理。——使徒行傳17:33,34。
19-23.試舉出發展論點的一些有效方法。
19 各論點的適當發展. 聽眾若要對一個題目推理,我必須擁有充分的資料,而且你提出這些資料的方式應該使聽眾不會僅因為他們末完全明白你的論據就加以拒絕。你應該設法幫助他們。
20 為了有效地如此行,要留心避免提及太多論點。你若匆匆提出你的資料,它們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了。因此要用充分時間將你的論據解釋清楚,使聽眾不但聽見,而且能夠明白。當你提及一個重要的論點時,要用充分的時間加以發展。要回答為何?何人?如何?何事?何時?及何處?等問題,藉此幫助聽眾更清楚明白你的意思。有時你可以同時提出一個論點在正反兩方面的論據以藉此強調你的主張多麼合理。同樣地,當你提出一個原則之後,你可能發覺舉個例去說明以幫助聽眾看出如何將原則加以實行會頗為有益。當然,在這件事上你必須謹慎才行。你將一個論點發揮到什麼程度視乎你有多少時間和這個論點對你所討論的問題重要到什麼程度而定。
21 在幫助聽眾推理方面,問題是個良好的工其。反語式的問題,竟即向聽眾提出,但卻並不期望自其獲得答覆的問題,加上適當的停頓,能夠激發聽眾的思想。你若只對一兩個人說話,例如在從事組外傳道時,你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以引使他們發表意見;這樣你便可以確知他們是否真正明白和接受你所提出的思想。
22 既然你想引導聽眾的思想,你必須根據他們已經知道的事,不論來自他們本身的經驗抑或由於你在較早的時候提及,去發展你的論據。因此當你決定你是否對某些論點作了充分的發揮時,你必須考慮到聽眾對於你所討論的題目已有多少認識。
23 要留意聽眾的反應以肯定他們的確了解你的話;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若有必要,你應該回頭澄清聽眾所不明白的論點,然後才繼續討論下一個論據。除非你留心幫助他們推理,否則他們便很容易與你的思想脫節。
24.將論據應用在聽眾身上可以達成什麼良好目的?
24 論據應用在聽眾身上. 當你提出一個論據時,要記得解釋清楚它對你所討論的題目有什麼關系。同時你也應當在演講中鼓勵聽者採取與你所提出的事實一致的行動。他們若真正信服你所說的話便會樂於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