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青年》 3章26-33頁
  • 我怎樣才能使父母給我多點自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怎樣才能使父母給我多點自由?
  •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內心的焦慮』
  • 他們何以諸多限制
  • 誤會
  • 規條和律則
  • 「要給他更多」
  • 要採取主動
  • 脫離對父母的倚賴
  • 我怎樣才能贏得父母的尊重?
    警醒!1986年
  • 為什麼父母不了解我?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你對父母懷有什麼看法?
    盡量善用你的青春
  • 為何家規這麼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青年》 3章26-33頁

第3章

我怎樣才能使父母給我多點自由?

你說你已經年紀夠大,週末可以在外面流連到深夜才回家。他們卻說你一定要早點回家。你說你想看那齣人人都正在談及的新電影。他們卻說你不能夠去。你說你結識了一些很好的孩子,想跟他們一起到外面去玩。他們卻說要先帶你的朋友回家給他們認識才行。

當你十多歲的時候,也許有時你覺得父母處處約束你的生活。看來每當你說「我要」,他們總是接著說,「不,你不可以。」你的生活沒有什麼部分可以逃過他們的窺探和注視。15歲的戴比說:「我爸爸老是要知道我在哪裡,什麼時候才回家。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的。他們真的有必要知道每一件事嗎?他們應當給我多點自由。」

許多青少年抱怨父母不尊重他們。每逢有什麼不妥發生,他們非但得不到信任,反而未經審問就被判有罪了。他們絲毫沒有選擇的自由,而是受到種種規條所縛束。

『內心的焦慮』

你的父母有時把你當作小孩子對待嗎?若是這樣,不要忘記不久之前你確曾是個孩子。對於當時你那無助的孩子形象,你的父母記憶猶新,沒法一下子將其忘懷。他們還記得以往你常常由於無知而做錯許多事,因此他們渴望保護你——不管你想得到這種保護與否。

他們渴望保護你,這樣的願望非常強烈。你的爸爸媽媽不辭勞苦使你有個安身之所,供給你衣食所需;他們還經常為了怎樣教導、訓練你——不錯,保護你——一類的難題操心。他們對你的關注絕非偶一為之。他們要為教養你一事向上帝負責。(以弗所書6:4)因此,每逢有些事看來會危害你的福利,他們便憂心忡忡了。

請想想耶穌的父母。有一次他們上耶路撒冷之後,回程中竟沒有察覺留下了耶穌。他們一發覺他沒有同行,便竭力——甚至焦急地——四處找尋他!最後,「他們在聖殿裡找到了他」,耶穌的母親大聲說:「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你父親和我[內心焦慮]到處找你呢!」(路加福音2:41-48,《現譯》)既然耶穌——一個完美的孩子——尚且令他的父母擔憂,試想想你必然令父母多麼掛慮!

我們且以『你應當什麼時間回家』這個永無休止的爭論為例去說明這件事。你也許認為自己沒有理由要受到這樣的限制。可是,你試過從父母的觀點去看這件事嗎?有幾位學齡兒童曾如此行。他們寫了一本書,題名為《給孩子的書——關於父母》。他們在書中列出許多事,稱為「孩子若沒有按時回家,他們究竟在幹什麼——父母腦海中必然浮現的怪念頭」。他們所列出的事包括『吸毒、汽車失事、在公園遊蕩、被警方逮捕、去看色情影片、販賣毒品、遭人強姦或搶劫、被關進牢裡,使家人名譽掃地』。

並非所有父母都會遽下這類看來無稽的結論。可是,許多青年人豈不是的確牽涉在這些事裡嗎?因此父母若向你指出夜歸和跟有問題的人來往對你有損無益,你應當感到氣惱嗎?事實上,甚至耶穌的父母也想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

他們何以諸多限制

有些青少年說,父母害怕他們遭遇不測的恐懼簡直是杞人憂天!可是要記住,你的父母已經把許多時間和感情投資在你身上。因此他們一想到你長大成人,最後又要離開他們,這也許使他們感到不安。一個身為父母的人寫道:「我的兒子是我唯一的孩子。他現時19歲,我一想到他要搬出去,就覺得受不了。」

是故,有些父母傾向於對兒女諸多限制,或者過度保護他們。可是你若對此反應過激,就大錯特錯了。一位年輕女子回憶說:「我自小跟媽媽很親密,直到我大約18歲為止。……[可是],到我年紀較長,我們之間便開始有難題了。我渴望有多點自主權,她卻將這件事視為危害我們之間關係的威脅。於是她開始對我管束得更嚴,我的反應則是跟她愈來愈疏遠。」

有點獨立是好的,然而千萬不要犧牲家庭的親密關係來換取它。你怎樣才能以較成熟的方式——藉著表現彼此的了解、寬容和尊重——去處理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呢?首先,尊重別人使我們也贏得別人的尊重。使徒保羅有一次指出:「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希伯來書12:9)這些早期基督徒的父母並不是從不會犯錯的完人。保羅(在希伯來書12章第10節)繼續說:「我們屬人的父親……充其量只能按著他們認為最好的事去做。」——《耶路撒冷聖經》。

有時這些男子會在判斷方面犯錯,但他們仍然配受兒女的尊敬。你父母的情形也一樣。即使他們屬於對兒女諸多限制的類型,這也不是忤逆父母的理由。要尊敬他們,像你自己想得到別人尊重一樣。

誤會

你曾由於無法控制的環境而遲了回家嗎?你的父母是否反應過激?這樣的誤會使你有另一個機會去贏得他們的尊重。請想想耶穌的父母終於在聖殿裡找著他,發現他正天真無邪地和幾個教師討論上帝的話語;當時耶穌要面對焦慮生氣的父母,他的反應如何呢?耶穌有沒有激動地跟父母爭辯,哭鬧或抱怨說父母對他的指責多麼不公平?請留意他那冷靜的回答:「為什麼找我呢?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的家裡麼?」(路加福音2:49,《新譯》)耶穌的父母無疑對他所表現的成熟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回答柔和」不僅能「使怒消退」,並且可以幫助你贏得父母的尊重。——箴言15:1。

規條和律則

你對父母的要求作出怎樣的反應與你會受到怎樣的對待有頗大關係。對於父母的要求,有些青少年繃著臉生氣,有的向父母撒謊或公然違命。你不妨試用一種較成熟的方法。你若想獲准在外面逗留晚一點才回家,千萬不要像孩子一樣只是提出要求或抱怨說,「別的孩子都可以在外面留到很晚才回家。」作家伊根(Andrea Eagan)勸告說:「要儘量告訴父母你究竟想做什麼,然後他們才能真正了解你的處境。……你若清楚告訴他們你會在哪裡,跟誰在一起,以及為了什麼重要原因你有必要逗留到這麼晚才回家……,也許他們會說,『好吧。』」

如果父母要查問清楚你與誰為友——他們這樣行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像孩子般抽噎抱怨。《十七歲》雜誌忠告說:「你可以不時帶些朋友回家,這樣,若有一天你告訴父親你要和比爾去看電影,他便不會從另一個房間大聲吼道,『比爾?比爾是誰?』」

「要給他更多」

吉姆談及他的弟弟羅恩時笑道:「我們的年紀相差只有11個月,可是父母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對待我們。他們給我許多自由。我可以使用家裡的汽車。有一年他們甚至准我帶一個弟弟到紐約去一趟。」

「可是羅恩就不一樣了,」吉姆繼續說,「他實在沒有多大的自由。甚至當他達到可以駕駛汽車的年齡,爸爸也不願教他。後來他認為自己已到了適合與異性約會的年紀,可是爸爸媽媽卻不許他這樣行。」

父母偏心嗎?不然,吉姆解釋說:「羅恩一向做事不負責任,而且缺乏主動。吩咐他做的事,他多半不能做妥。我從來不跟父母頂嘴,可是羅恩卻讓他們知道他不同意。結果他經常自討苦吃。」耶穌在馬太福音25:29(《現譯》)說:「因為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讓他豐富有餘;而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你想獲得更多自由和責任嗎?若然,就要證明自己是個負責可靠的人。不論父母吩咐你做什麼,總要認真將工作做好。千萬不要仿效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那個少年人。他父親吩咐他,「『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馬太福音21:28,29)要使你的父母深信,他們若吩咐你做一些事,不論事情多麼微不足道,你一定會辦得妥妥當當。

吉姆說:「我向父母表明我能夠負起責任。他們差我到銀行,讓我繳交水電費,到超級市場買東西。當媽媽要到外面工作時,我甚至為家人做飯。」

要採取主動

你的父母若從沒有派你做這類工作,那又如何?你可以在各事上採取主動。《十七歲》雜誌提議說:「你可以自告奮勇為家人做一頓飯,並且告訴父母你要親自處理整件事:計劃菜式,擬定食物清單,購買,烹調和飯後負責清洗工作。」如果做菜並非你的拿手好戲,你仍可以看看家裡有些什麼事情可以幫忙。你無須一定要等到父母給你明確的指派才動手洗碗、掃地或整理房間。

許多青年人在暑假和週末會做點部分時間的工作。倘若你也這樣行,你有證明自己是個善於積蓄和處理金錢的人嗎?你有自願分擔自己的房間和伙食的開銷嗎?(探詢目前在你當地租一間房間所花的租金可能使你大吃一驚。)這樣行對你來說也許意味到減少一點零用錢,然而你的父母留意到你在處理金錢方面所表現的成熟態度,就無疑會願意給你多點自由。

脫離對父母的倚賴

父母應當是我們的知己,是優良指導和忠告的豐富來源。(可參閱耶利米書3:4。)可是,這並不意味到你必須倚賴他們為你作每個瑣碎的決定。你必須學會應用「領悟力」才能對自己作決定的能力養成信心。——希伯來書5:14,《新世》。

因此你可以先嘗試自己思考一下解決難題的方法,而非一遇見小小煩惱便急忙向父母求助。與其「性急」而行事衝動魯莽,不如跟從聖經的勸告先要「明白知識」。(以賽亞書32:4,《呂譯》)要作一番查考;事情若涉及聖經的原則,就更要如此行。首先冷靜地將事情思量過,然後才向父母提出。將事情解釋清楚,而非總是說:『爸爸,我應該怎樣辦?』或『媽媽,你會怎樣做?』讓他們聽聽你自己的分析,然後探詢他們的意見。

現在你的父母可以看出你說話已不像小孩子而是個成年人了。你踏進了一大步,向父母證明你正長大成人而配享有較大的自由。這樣,你的爸爸媽媽便很可能在今後把你當作成年人看待。

供討論的問題

◻ 為什麼父母時常如此關心要保護兒女和知道兒女在哪裡?

◻ 為何尊敬父母十分重要?

◻ 你和父母之間的誤會最好以什麼方法處理?

◻ 你怎樣才能與父母所訂的規條和律則合作而仍然享有若干自由?

◻ 你有些什麼方法可以向父母證明你是個負責可靠的人?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我爸爸老是要知道我在哪裡,什麼時候才回家。……他們真的有必要知道每一件事嗎?」

[第27頁的圖片]

你覺得父母把你約束得很緊嗎?

[第30頁的圖片]

誤會發生時保持冷靜是贏得尊重的方法之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