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宣揚者》 9章108頁-117頁5段
  • 耶和華的話語繼續快快傳開(1976-1992)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的話語繼續快快傳開(1976-1992)
  •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組織方面的重新調整
  • 以聖經書刊滿足靈性需要
  • 教育計劃變得更豐富和多樣化
  • 增添設備以應付擴展所需
  • 照料各會眾以及傳福音的工作
  • 「特作自己的子民」
  • 鍥而不舍地宣揚好消息(1942-1975)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組織結構的發展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5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查看更多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宣揚者》 9章108頁-117頁5段

第9章

耶和華的話語繼續快快傳開(1976-1992)

「最後,弟兄們,請為我們禱告,好叫主[耶和華]的道也像在你們那裡一樣快快傳開,得著榮耀。」——帖撒羅尼迦後書3:1,《新譯》。

在以上一段話裡,使徒保羅請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同工為他代禱,使他和同伴能夠在宣揚耶和華的話語方面順利成功,不致受到阻礙。耶和華垂聽了這個禱告。但這並不是說使徒無需再應付難題了。他仍然面對來自世界的猛烈反對,並且不得不應付一些行事詭詐的假弟兄。(哥林多後書11:23-27;加拉太書2:4,5)可是,即使有這些障礙,保羅卻能夠在大約十年後指出,由於上帝的祝福,好消息已「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歌羅西書1:6。

在我們的日子,情形也一樣。好消息正在結果,但規模卻是前所未見的。有更多人正聽到好消息而欣然接受,數目超過以前的任何時期。上帝的話語所預言的事正在快快成就,好像競賽中的賽跑者一般。——以賽亞書60:22。

組織方面的重新調整

到1976年,諾爾弟兄以守望台社社長的身分辛勞工作已超過三十年了。他曾多次周遊全球各地,探訪並鼓勵海外傳道員,教導和訓練分社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他有特權目擊活躍的見證人數目從1942年的11萬7209人增至1976年的224萬8390人。

到1976年夏季,年屆71歲的N.H.諾爾留意到自己時常會不經意地碰到東西。後來的檢查顯示他的腦部長了一個無法用手術割除的腫瘤。有好幾個月的時間,諾爾弟兄奮力繼續負起工作的擔子,但他的病狀預斷並不佳。他那日漸衰退的健康會妨礙工作的進展嗎?

擴大治理機構的過程在1971年業已開始。到1975年,治理機構共有17位成員。在那一年,治理機構花了很多時間檢討組織的事項,嚴肅、慎重地考慮他們怎樣能以最佳的方式照料普世的傳道和教人工作。這件工作乃是上帝的話語指定要在我們的日子執行的。(馬太福音28:19,20)1975年12月4日,治理機構一致批准了組織安排的一項調整。這是耶和華見證人現代歷史上具有最深遠影響的組織調整之一。

從1976年1月1日開始,守望台社和環球耶和華見證人各會眾的一切活動均由治理機構的六個行政委員會去督導。1976年2月1日,若干與這項安排相應的改變在環球各地的所有分社辦事處中生效。每個分社不再受一位分社監督所督導了,反之,督導的責任落在分社委員會身上;這個委員會由三位或更多的成熟男子組成,其中一位是永久的統籌者。a各委員會操作了若干個月之後,治理機構評論說:「事實證明,由幾位弟兄共同商議如何照料王國工作乃是有益之舉。——箴言11:14;15:22;24:6。」

1976年秋季,雖然諾爾弟兄的病狀預斷仍然不佳,他卻能夠出席社方在總部與世界各地分社委員會成員和其他分社工作人員所舉行的聚會,並且有分提出訓示。除了在日間參加聚會之外,諾爾弟兄還分批邀請這些弟兄在晚上到他的房間交往。這樣,他和妻子奧德莉便能與這些弟兄同享親密的交誼;這些弟兄都很熟悉並深愛諾爾弟兄,而且多年來一直與他緊密合作。這些聚會結束之後,諾爾弟兄的健康繼續惡化,最後在1977年6月8日逝世。

1977年6月22日,諾爾弟兄去世之後兩週,83歲的弗德烈克·W·法蘭茲當選為守望台社的社長。1978年2月1日(英文版,1977年8月1日刊)的《守望台》論及法蘭茲弟兄說:「他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聖經學者,以學識豐富為人所共知。他為王國事務孜孜不倦地工作,使他贏得了世界各地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任及忠貞支持。」

到這項轉變出現時,新的組織安排已經生效了,從而確保工作會繼續順利進行。

以聖經書刊滿足靈性需要

1976年以前,耶和華見證人已在靈性上獲得豐富的滋養。但我們若查考一下,自那時以來在治理機構及其寫作委員會指導之下所發生的事,就可以看出真理之水比以前更壯大,而且以更多不同的形式湧流。

社方的書刊有許多是為了滿足見證人本身的特殊需要而編印的。社方對青年人特別關注。為了幫助他們將聖經原則應用在他們所面對的各種環境之上,社方在1976年出版了《盡量善用你的青春》一書,並在1989年出版了《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有豐富插圖的《我的聖經故事書》也是特別為兒童編印的,該書在1978年發行。同一年,社方在《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一書中提出很多能夠鞏固家庭關係的實用勸告和指引。

有時,耶和華的子民的某些需要藉著《守望台》所提出的合時勸告獲得處理。例如,在1977⁄78年,耶和華見證人傳道活動的普世報告顯示,參與傳道工作的人數目減少了。是否至少部分原因是由於傳道員對1975年所懷的期望未獲實現之故呢?也許是。但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社方能夠採取什麼措施去應付這個難題呢?

治理機構於是採取行動去強化耶和華見證人的信念,使他們堅信需要繼續熱心地逐戶向人宣講王國。1980年1月15日(英文版,1979年7月15日刊)的《守望台》刊出「對耶和華的殿所懷的熱心」、「在一個不法的世界裡向人傳道」、「她們逐戶向人傳道」及「別人對逐戶見證工作的感想」等文章。這些以及其他文章重新證實逐戶傳道具有充分的聖經根據,並且敦促所有人全心全意地熱心參與這項重要活動。b——使徒行傳20:20,《新世》;歌羅西書3:23。

另一種情勢也需要予以留意。到1980年,有些已經參與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多年的人,包括一些在組織中擔任顯要職位的人,正以各種方式製造分裂,並企圖反對耶和華見證人所致力的工作。為了強化耶和華的子民抗拒這種叛道的勢力,《守望台》發表了一些適時的文章,包括「保持『堅強的信心』」(1981年2月1日刊)、「偷偷地引進使人滅亡的教派」(1984年3月15日刊)及「要棄絕變節背教,緊守真理!」(1983年10月1日刊)。《「願你的國降臨」》一書(1981年)則強調王國已於1914年在天上建立,因此已臨近了。治理機構並沒有容許反對者分散弟兄們的注意,以致偏離了耶和華見證人的首要目標——宣揚上帝的王國!

可是,耶和華見證人也需要繼續加深他們對聖經真理的認識。他們在這方面獲得什麼幫助呢?為了幫助人對聖經作深入的研究,社方在1984年出版了《新世界譯本》的修訂參考版本,其中載有巨量的邊注參考經文、腳注和附錄資料。四年後,耶和華的子民在1988年很高興獲得一本含有新近對啟示錄作逐節注釋的書,稱為《啟示錄的偉大高潮近了!》,以及一部共兩冊的聖經百科全書,稱為Insight on the Scriptures(《洞察聖經》)。後來在1991年,社方出版了一本附有許多精美插圖的書,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這本書對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作了一項深入的研討。

至於非耶和華見證人的公眾人士,他們的需要又如何?社方在1982年出版了《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英文版)一書,作為教導新近感興趣人士的工具,目的是要幫助聖經學生符合耶和華所定的條件,得以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為了幫助一些對地上生物的起源和生存目的有疑問的人,社方在1985年出版了《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一書。在此之後,社方在1989年出版了一本旨在鞏固信心的書,稱為《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社方也留意到,有些出身卑微的人,由於文化或宗教背景的緣故,需要獲得特別的幫助。為了教導不識字或只識很少字的人明白有關耶和華的王國的真理,社方在1982年發行了一本32頁的大冊,稱為《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到1992年,這本冊子印行了逾7600萬本,以200種文字在環球各處分發出去。這本冊子乃是守望台社的刊物中被譯成最多種文字的一本。

1983年,社方發行了三本冊子,是特別為了幫助回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而印行的。為了幫助這些以及其他具有宗教背景的人,我們若對他們的宗教——所信的道理和歷史——有若干認識,這種認識無疑對我們頗有幫助。為了滿足這項需要,社方在1990年出版了《人類尋求真神》一書。

治理機構決心要使王國信息盡量接觸到多些人——接觸到「各邦國、各支派……各方言」的人。(啟示錄7:9,《新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社方作了安排將書刊譯成許多種文字。例如,從1976年至1992年,《守望台》的其他文字版本增加了大約百分之42。到1992年10月,《守望台》總共以111種文字印行。為了使翻譯能夠迅速完成,同年環球各地有超過800個翻譯員致力於這件工作。

教育計劃變得更豐富和多樣化

在治理機構及其教導委員會指揮之下,社方作出安排去教育總社的工作人員和環球各分社的伯特利家庭,並且著手使這些計劃的內容變得更充實,也更多樣化。除了在早晨崇拜期間閱讀聖經和《年鑑》之外,社方也指派弟兄對前一週所讀的聖經部分作深入的分析,並將其中資料應用在伯特利的工作人員身上。此外,伯特利的各部門會定期提出報告,帶務監督也更頻常地就所作的探訪提出報告。

為了滿足在組織裡負有額外責任的人的需要,社方定下進一步的教育計劃,並迅速加以實施。1977年,社方舉行了一項共長15小時的王國服事職務訓練課程,目的是要造益所有的長老。(使徒行傳20:28)自那時以來,每隔數年便有長度各異的訓練班舉行;再者,從1984年開始,服事僕人也在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受到培訓。在布洛克林,從1977年12月開始,社方為分社委員會的成員舉辦了一個為期五週的特別訓練班。

社方也特別關注那些以先驅身分致力於全時服事職務的人。1977年12月,先驅服務訓練班——為了培訓先驅傳道員而設的兩週課程——在美國開辦,最後更擴展到全球各地。在接著的14年間,先驅的數目增加了四倍有餘——從11萬5389人增至60萬5610人!

為了應付這項與日俱增的需要,社方在1987年秋季開辦了另一個新的訓練班,稱為服事訓練學校。設立這個訓練班的目的是要培訓具備資格的獨身弟兄;這些弟兄在作長老或服事僕人方面已有若干經驗,並且願意前往世界各地有需要的地方服務。到1992年,這個訓練班曾分別在澳大利亞、奧地利、英國、薩爾瓦多、法國、德國、意大利、墨西哥、尼日利亞、西班牙、瑞典和美國等地舉辦。這些安排所產生的結果不是在會眾裡有一小撮分子被視為高人一等,而是會眾裡有更多人具備充分資格為弟兄服務。

為了進一步促進全球的聖經教育工作,社方在一些地點適中的城市舉行國際大會——有時甚至在一些曾禁止耶和華見證人工作的國家裡舉行。這些大會一方面強化地區裡的弟兄,同時也對當地宣揚好消息的工作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c

增添設備以應付擴展所需

隨著耶和華的話語繼續快快傳開,社方不得不在建築和印刷方面作出一些令人振奮的發展——這乃是治理機構及其出版委員會所負責督導的工作範圍。

在建築方面,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見證人自告奮勇參與服務,社方便統籌這些人力,以便在環球各地建築較大的新分社設備。從1976年至1992年,社方在大約60個國家地區裡興建完全新的分社設備。除此之外,在30個國家地區裡,社方將現有的設備加以擴充。執行這件工作的方式(由來自許多會眾——有時來自其他國家——的志願工作人員擔任)有助於強化耶和華的子民彼此之間的愛心與團結。d

為了應付社方在印製多種語文的刊物方面與日俱增的需要,在電腦方面有豐富經驗的見證人發展了一套電腦化的預印系統,稱為MEPS(多種語文電子照相排字系統)。這項計劃在1986年大功告成。由於這項發展,到1992年,《守望台》雜誌每期能夠同時以66種文字發表同一的資料。這樣,絕大多數的耶和華見證人均能夠同時接獲同一的靈糧。e

隨著守望台社的設備繼續擴充,布洛克林總部及環球各地的分社辦事處均需要更多的志願工作人員。從1976年至1992年,伯特利國際家庭的人數增加到相當於以前的三倍,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從大約4000人增至超過1萬2900人。治理機構及其人事委員會負責照料這一大群全時志願工作人員在個人和靈性方面的需要。

照料各會眾以及傳福音的工作

隨著耶和華的話語快快傳開,治理機構及其服務委員會設法造就普世各地的會眾,同時大力擴展全球的傳福音工作。

每年均有許多新人受浸。我們能夠作出更大努力去幫助這些新人嗎?早在1977年,社方已作了安排在靈性上強化新的見證人。《王國服務月報》解釋說:「我們相信傳道員應當與所有接受真理的人至少研讀兩本精裝書。……因此,當事人受了浸之後,傳道員應當繼續與他研讀,直至讀完第二本書為止。」這樣,新受浸的見證人便有較充分的機會獲得知識和了解,並且加深他們對受浸意義的體會。這項新安排也幫助新人跟協助他們研讀聖經的見證人有進一步的親密交往。

為了照顧紛紛流歸耶和華的組織的新人,1976年至1992年之間,世界各地成立了超過2萬9000群新會眾。(彌迦書4:1)治理機構也任命更多環務和區務監督,將他們派往各地提供協助。這些周遊監督的數目從1976年大約2600人增至1992年的3900人左右。

隨著會眾的數目日增,我們也需要有更多聚會所。有較快的方法興建王國聚會所嗎?1970年代,美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創立了一項建築計劃,邀請國內毗鄰地區的熟練建築工人前來幫助當地的見證人興建王國聚會所。既有數以百計的人提出協助,聚會所就能夠迅速建成——時常僅花兩三天的時間便落成了。到1980年代,速建的王國聚會所也在世界其他地方紛紛出現。

東歐的政治劇變也對耶和華見證人深具影響。在以前的東德、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以往的蘇聯,我們的弟兄——有些在工作受禁止了40年之後——獲知他們已受法律認可而大感興奮!由於這些國家的人民現今享有較大的自由,見證人便能夠更容易將好消息傳給地區內的3億8000萬人士!耶和華見證人毫不踟躕,立即運用新近獲得的自由去展開公開傳道活動。

結果如何?耶和華的話語的確快快傳開!例如在1992年4月,據報波蘭的王國宣揚者達到10萬6915人的高峰。未來擴展的前景極佳:在同一個月,出席耶穌基督受難紀念的人數高達21萬4218人。與此類似的是,在前蘇聯國家境內,1992年總共有17萬3473人出席受難紀念,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60。

可是,在有些國家裡,持續的逼迫和各種天災形成了障礙。1992年,在大約24個國家地區裡,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仍然受政府所限制。治理機構的主席委員會盡力設法向弟兄們提供援助,並且通知普世的弟兄團體,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怎樣對遭遇逆境的見證人同工提出協助。(可參閱哥林多前書12:12-26。)不論是逼迫的浪潮抑或各種天災,它們均無法制止見證人傳講耶和華的話語!

「特作自己的子民」

因此,從1976年至1992年,耶和華的話語的確快快傳開。他的組織在人數方面差不多增加了一倍,王國傳道員的數目現在已增至逾447萬人!

耶和華的子民繼續熱心宣揚上帝的王國,而且在現今比以往運用更多種語文如此行。他們運用社方所提供的書刊去加深自己對聖經的認識,並且幫助感興趣人士明白聖經的真理。社方為了那些在組織裡負有教導責任的弟兄所設立的教育計劃使他們得益不淺。耶和華無疑大大祝福他們在宣揚王國方面所作的努力。

從1870年代直至現今,某些人對於促進宣揚王國的工作曾有重大貢獻,例如查爾斯·T·羅素、約瑟夫·F·盧述福、內森·H·諾爾、弗德烈克·W·法蘭茲及其他曾在治理機構任職的弟兄。但耶和華見證人絕沒有盲目跟從這些人的任何一個,以致變成一個將人奉為領袖的教派。相反,他們只有一位領袖,就是「基督」。(馬太福音23:10)他乃是普世耶和華見證人的元首。上帝已將「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他,並派他指揮這件工作,「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他們決心要順服基督的首領權,緊緊持守上帝的話語,並與聖靈的指引通力合作。這樣,他們便能夠繼續勇往向前,推廣對獨一真神的崇拜,從而證明自己『特作他的子民,熱心為善』。——提多書2:14。

但有些什麼基本道理和行為準則使耶和華見證人與其他宗教截然不同呢?他們是怎會以耶和華見證人的名字為人所知的?他們的活動經費從何而來?為什麼他們刻意與其他教會及世俗保持分離?為什麼他們在地上這麼多地方受人猛烈逼迫?以下各章會回答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問題。

[腳注]

a 可參閱第15章,「組織結構的發展」。

b 從1980年至1985年,參加傳道工作的人增加了百分之33。從1985年至1992年,更進一步增加了百分之47.9。

c 可參閱第17章,「大會——證明我們是個弟兄團體的確據」。

d 可參閱第20章,「以全球的規模合力建造」。

e 可參閱第26章,「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第117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並不是一個以顯要人物為核心而形成的教派

[第110頁的附欄或圖表]

從1976年至1992年,《守望台》的其他文字版本增加了百分之42

[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11

78

1976 1992

[第111頁的附欄]

F.W.法蘭茲的背景

弗德烈克·威廉·法蘭茲於1893年9月12日在美國肯塔基州卡溫頓市出生。1899年,他們一家搬到辛辛那提市定居。1911年,弗德烈克中學畢業,接著考進辛辛那提大學,選讀文科。由於他決定成為長老會的傳教士,他努力鑽研聖經的希臘文。弗德烈克在大學考取羅德斯獎學金,有機會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可是,在校方公布結果之前,弗德烈克已對獎學金失去興趣,於是請求學校當局將他的名字在考生名單上除去。

在此之前,他的哥哥艾伯特將一本從聖經研究者得到的冊子寄給他。後來,艾伯特又送給他《聖經的研討》的頭三卷。弗德烈克對他從書中獲悉的事大喜過望,並且決定跟長老會斷絕關係,轉而與聖經研究者的會眾聯絡交往。他在1913年11月30日受浸。1914年5月,他決定不再攻讀大學,並立即作出安排成為派書者(先驅傳道員)。

他於1920年6月成為布洛克林伯特利家庭的成員。N.H.諾爾在1977年6月逝世之後,法蘭茲弟兄當選為社長。他以治理機構成員的身分忠心地為耶和華服務,直至1992年12月22日在99歲的高齡逝世為止。

[第112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與日俱增的先驅傳道員

1992

600,000

400,000

1986

200,000

1981

1976

[第113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在普世不斷增長的伯特利家庭成員

1992

12,000

9,000

1986

6,000

1981

1976

3,000

[第114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持續增加的會眾

80,000

1992

60,000

1986

1981

1976

40,000

20,000

[第115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王國宣揚者的增加

1992

4,000,000

1986

3,000,000

1981

1976

2,000,000

1,000,000

[第109頁的圖片]

社方的每個分社辦事處均受一個由弟兄組成的委員會所督導,例如圖示的委員會負責督導尼日利亞的工作

[第116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1992年1月

凱里·W·巴伯

約翰·E·巴爾

W.勞埃德·巴雷

約翰·C·布夫

弗德烈克·W·法蘭茲

喬治·D·甘加斯

米爾頓·G·韓素爾

西奧多·傑拉斯

卡爾·F·克賴恩

艾伯特·D·史勞德

萊曼·A·史榮高

丹尼爾·薛力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