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並不是絕無謬誤的
直至1870年,梵蒂岡會議才正式宣布當梵蒂岡成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以教會元首的身份論及信仰和道德問題時是絕無謬誤的。但事實證明他絕不是萬無謬誤的。在1870年的梵蒂岡會議中,甚至有許多天主教教會的領袖們花了整個月的時間為教皇無謬誤的問題爭辯。
英國的紐曼主教(後來成為樞機主教),與聖路易的肯尼克大主教均反對教皇絕無謬誤之說。克羅埃西亞大學的史託斯美雅主教與德國的希斐爾主教亦有同樣的見解。希斐爾主教說他曾尋找證據證明教皇絕無謬誤之說,但是他尋找了三十年也找不到。
教皇絕無謬誤的主張是以這個假想為根據的:使徒彼得被耶穌基督揀選為基督教會的根基,而教皇是他的合法繼承者。彼得·利爾德,前任的教皇聖器監護人兼梵蒂岡城的教皇總代理,在他所著的《羅馬教廷的工作》一書的第55頁說:「我們的主決定了信心和道德的目標,他為了人類的進步、他們的屬靈生命和幸福而託付給教會的無價財寶。這種贈予教會的財富對人類是如此重要,以致基督希望藉聖靈之助將其保存下來,而聖靈則將絕無謬誤的能力授予彼得和他的繼承者。」這種基本的假想是錯誤的,所以由它引出的結論——教皇絕無謬誤說——亦是錯誤的。請將事實考慮一下。
彼得不是教會的元首
聖經絕沒有證據支持耶穌基督立彼得為基督教會的元首這種說法,反之它表明耶穌基督自己持有這個地位而沒有將它賜予任何人。使徒保羅在耶穌復活之後許多年寫道(引錄天主教《新經全集》):「基督是教會的首。」(厄弗所書5:23)聖經裡絕沒有證據表明彼得是教會的元首。關於大約公元49年在耶路撒冷舉行的教會會議的記載很清楚地表明他並不持有這個地位。當時彼得並沒有主持這個會議,他只是與巴拿巴和保羅一樣在席上發言,但將所討論的事項總括起來,提出會議所採納的建議的人卻是雅各。——使徒行傳15:6-29。
大部份寫給早期教會論及信仰和道德的書信都不是彼得寫的。只有兩封是他所寫,但有十四封卻是使徒保羅所寫。使徒保羅在加拉達書2:9(《新經》) 所說的話證明他並不視彼得為天主所任命的教會元首:「那在人眼中為柱石的雅各伯、則法、若望……就向我及巴爾納伯行交手的禮以表相通。」受了聖靈所膏的保羅並沒有將彼得視為教會的根基和元首,反之他只是將彼得視為「在人眼中為柱石」的人之一。後來他曾當面指責彼得的行為不合使徒的身份。——加拉太書2:11-14。
可是你可能說,耶穌在聖瑪竇福音16:18(《新經》)的話又應該怎樣解釋呢?他說:「我也告訴你:你是伯多祿,我將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地獄的門不能攻勝他」認為彼得是耶穌所指的磐石是不對的。彼得自己曾指出究竟誰是這根基,他在聖伯多祿第一書2:4-8(《新經》)說,教會是「活石,建立在他上頭,成一座神殿,又作聖潔的司祭。」然後他提及耶穌基督是被人「所棄的石頭,」「碰腳石,跌腳石;他們……就在道理上有了磕碰。」所以彼得清楚地承認主耶穌基督才是教會建於其上的磐石或房角基石。
當耶穌稱許彼得的信心時,他說他會將教會建在他自己——彼得剛才承認他是永生的上帝之子——之上而非彼得之上。這正好與厄弗所書2:20(《新經》)一致,因為這節經文將基督稱為「屋角石。」既然彼得不是教會的根基和元首,他自然不會有繼承者。所以教皇便沒有權威的根據聲稱他擁有最高的權力和絕無謬誤了。
教皇有錯
教皇庇護士十二世曾在官式文告中宣佈一項信條,說馬利亞在完成了她一生的路程之後,她的「軀體和靈魂俱昇至屬天的榮耀裡。」可是這項宣告是與天主所默示的聖經直接衝突的,所以它是錯的。聖經清楚地表明血肉之軀不可以進入屬天的榮耀裡,同時正確的推理也告訴我們有血氣的人體是被造在大氣層之下的地上生活而不是在屬靈生物的領域裡生活的。因此聖經的格林多第一書15:44,45,50(《新經》)在論及基督教會的分子復活時很有理由說:「種的是血肉的身體,復活起來,便是神性的身體。既有血肉的身體,如同經上記著說:『第一個人亞當有血肉的生命,成了生活的;』後來的亞當有神性的身體,還能叫人活。弟兄們,我所說的是血肉之身不能承受天主的國。」
教皇庇護士九世正式宣佈馬利亞「不受原罪所污染。」這亦是與上帝的真理之道有所抵觸的錯誤。耶穌昇天之後二十年,在天主默示之下寫下來的一段話說:「這就如同因著一個人,罪惡入了世界,又因著罪惡有了死亡;而後死亡傳到一總的人身上,因為一總的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5,《新經》)馬利亞絕非例外。在耶穌誕生之後,她甚至為了潔淨自己而獻上一個贖罪祭。(路加福音2:22-24;利未記12:8)馬利亞像亞當的其他所有後裔一樣生於罪孽之中,對此沒有任何聖經執筆者提出異議。使徒約翰代表基督的門徒,包括馬利亞在內,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己欺哄自己;我們就沒有真理在心了。」聖若望第一書1:8,《新經》。
查考過事實之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認為教皇絕無謬誤的主張乃是一種志在迷惑輕信的人的謊言。關於一般騙人的宗教領袖,聖經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哥林多後書11:13)正如耶穌預先警告過,盲目跟從這種人的引導是有致命危險的。——馬太福音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