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兒女向你吐露心事嗎?
「你們作兒女的,要……聽從父母。……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以弗所書6:1,4。
1.試描述當兒女逐漸長大時,他們對父母的態度時常經歷的改變。
看見一個小孩子興奮地將剛才發生的一件小事告訴父母是一個多麼可喜的景象!在小孩子看來,當前最重要的事便是將整個故事告訴父母,因為他覺得必須首先讓父母知道這件事。但是很不幸,幾年之後這種溫暖、親切的推心置腹時常變成了冰冷的沉默;雙方的關係降至冰點而互相迴避。
2.一般人均能看出父母對兒女喪失信心的原因嗎?因此他們需要什麼?
2 為什麼雙方的態度發生如些劇烈的改變呢?陷於這種可悲情況的父母和兒女可能彼此提出一連串的指控,但是他們很少知道促成改變的基本原因,不然他們便能夠設法應付了。通常他們由於過度置身事內及感情衝動,以致無法自行看出難題的癥結或找出補救的辦法。他們需要外來的幫助。他們需要上帝的道聖經的幫助,因為聖經一方面正確地指出難題的成因,同時也提出補救的辦法。
3.反叛父母的種子在什麼時候初次種下?由誰種下?
3 為了找出難題的癥結,我們必須首先知道,反叛父母權威的種子在很早以前便已種下了。最早的叛徒魔鬼撒但(意即仇敵或反對者)對上帝的律法表示懷疑,結果使亞當夏娃對他們的天父耶和華失去信心。(創世記3:1-6;哥林多後書11:3)自那時以來,亞當的後代,「悖逆之子」大部分均對耶和華及他的道毫無信心。(以弗所書2:2)宗教領袖必須對此負主要責任,特別以現代為然。今日大多數的教士和牧師均將聖經視為並非上帝所感示;他們將其棄若敝屣而鼓吹『上帝死了』及人是進化的產品。——馬太福音15:6,9。
「難於應付的危險日子」
4.今日的情形比以往更惡劣嗎?
4 雖然叛逆的種子很早即已種下,直至現代我們才見到如此大量叛徒出現。這個世代的不法分子在地上促成了一項前所未見的危機。一方面疆界的爭執引起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有其他類型的戰爭在許多國家之內進行。對青年發生最大影響的乃是後一種戰爭。在鄰近爆發的一場暴動往往比轟炸遙遠戰爭地區中的一條鄉村對兒童有更大影響。
5.今日有些什麼事十分「難於應付」?
5 當地的勞工爭執正變得愈來愈頻常和更難調解,在這些爭論中,所獲致的和解僅屬於暫時性質。互相的信任正陷入低潮。勞方和資方彼此互不信任。結果人人都身受其害。產品和服務的質素日益低落,生活費用則直線上升,賦稅的擔子也愈來愈重。看來人人都大感不滿。
6.在公務員當中情形是否較佳?
6 反叛的精神不但瀰漫在工人階級中,甚至許多公務員也起來反抗政府的權威。在幾年前,受雇於市、州和全國政府的公務員罷工差不多是前所未聞的事。但是在這些日子,救火員、衛生人員、郵政工人和其他公務員均紛紛罷工,不但為了爭取較高工資,同時也為了對其他問題提出抗議。教師對教育當局的反叛也變得愈來愈廣泛。
7.什麼反叛的態度性質更為嚴重?
7 除了經濟問題所引起的爭端之外,還有些性質較嚴重的發展牽涉到對目前這個事物制度的抗議和反叛,針對的目標是所謂的「現行制度」。許多運動正大行其道——反戰爭、反和平、反富有、反貧窮等。有時這些不滿的小火頭要到喪失若干人命之後才平熄下來。
8.聖經的預言怎樣描述目前的世界情形?
8 無可諱言地,世界的情形的確像使徒保羅所預言一般。現今無疑是一段『難於應付的危險日子』!保羅詳細描述這段時期的情形說:「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些情形無疑構成了如山的證據,證明我們正生活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中。——提摩太後書3:1-5。
9.年青人怎樣必然受目前世界情形所影響?
9 既然兒童生活在這段危急險惡的日子中,他們受到不良的影響自然是意料中的事。許多時父母對社會和政治領袖,工廠老闆和宗教導師均失去了信心。既然如此,當兒女開始獨立地思想時,父母能夠期望他們有什麼反應呢?他們也對四周的制度,對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失去信心,因為他們認為目前這個腐敗的制度是他們的長輩所造成的。
留意聽聽兒女的不滿
10.兒女時常表示對父母不滿的一件事是什麼?
10 年青人時常表示的不滿的事之一是父母不了解他們。例如當年青人向父母吐露心事,將他們所遭遇的難題向父母透露時,父母時常大發雷霆而非給予所需的協助。既然如此,兒女便覺得為了避免家庭磨擦起見,他們最好不要將難題告訴不表同情的父母了。
11.(甲)在吩咐兒女時,有些父母沒有怎樣行?(乙)父母所作的諾言和意見總是可靠的嗎?
11 年青人還有其他的不滿。父母時常告訴兒女不要做什麼,但卻很少告訴他們做什麼和怎樣做。換句話說,他們所著重的是消極的禁止而非造就性的訓示。父母有太多時候言出不行。父母有時答應給兒女一些他們很喜歡的東西,但後來卻推說事忙或疲倦而不實現諾言。若是如此,兒女又怎能再信賴父母的諾言呢?父母所作的恐嚇也一樣。有時他們將其執行,大部分的時間卻沒有。結果這成了一場賭博遊戲,兒女不久便看出父母言出不行的可能性遠較大得多。同樣地,兒女時常會因某件事被父母痛罵一頓,但在其他時間父母卻對同一的事視若無睹,彷彿無關重要一般。父母的這種喜怒無常、朝令夕改時常將兒女對父母的信任和感情破壞無遺。
12.父母若沒有將「性知識」灌輸給兒女便可說是缺乏什麼?
12 在許多青少年所表示的不滿中,較嚴重的指控之一是父母沒有教導他們認識人生的基本事實而將適當的性知識灌輸給他們。父母若沒有教導兒女認識婚姻的神聖或警告兒女提防雜交的危險,向他們指出行為不檢可能導致未婚有孕及使人染上促成失明、不育和癲狂的性病,他們豈不是對兒女缺乏真愛嗎?父母若不告訴女兒一個水性楊花的女子最後必定會受她的「情人」所鄙視,他們可以算是愛兒女嗎?父母若讓兒女從社會上道德墮落的好色之徒獲得他們的「性知識」,他們還有什麼愛心呢?
13.論到以色情刊物腐化青年人,誰必須負大部分責任?
13 許多少年男女的指控的確不錯:印製色情書報圖片敗壞青年人道德的乃是成年人,其中有許多甚至是父母。看來有些父母對於兒女閱讀黃色書報根本滿不在乎,正如他們對兒女交怎樣的朋友也漠不關心一般。
14.許多兒女對父母提出什麼嚴厲的批評?這些批評有理由嗎?
14 關於父母所過的生活及為青年人所立的榜樣,兒女也有一些嚴厲但卻忠實的批評。我們在到處可以見到作父母的人說謊和偷竊,為不忠實的生意手段而誇口,竊取雇主的財物及在工作時間偷懶,違反交通規例和作弊瞞稅。有些父母是酒鬼,有些是癮君子,有些是姦夫淫婦和性變態者。父母在兒女面前彼此尖聲咒罵是司空見慣的事。可是雖然如此,這些父母卻時常裝出虔信宗教的模樣。這是多麼虛偽!多麼假冒為善!他們的兒女都知道得很清楚。
15,16.(甲)反叛的青年時常與怎樣的人為伍?為什麼?(乙)這樣的交往能夠解決青年人的難題嗎?
15 我們能夠合理地期望這種人的兒女信賴他們的父母嗎?自然不能!他們很可能找一些自己所喜歡的朋友作伴,根據『物以類聚』的自然律,他們的朋友很可能是一班具有類似難題的青年。他們會互相吐露心事及坦白地討論彼此的不滿。他們所獲得的結論是否能解決難題並沒有很大關係。至少他們有人與他們交談,有人聽他們傾訴,有人會同情他們。
16 逐漸這些青年人脫離了父母的監護。他們若惹上麻煩,他們會向同夥披露。他們對同夥愈為信賴,他們對父母遂愈感憤恨。他們很容易進一步加入各種「抗議」團體以發泄他們對父母所代表的社會所懷的鄙視。
怎樣贏得兒女的信任
17.身為父母,無論兒女對你信任與否,你均應該怎樣行?
17 保持一個孩子的信任比失去這種信任之後才設法將其恢復容易得多。因此你的兒女若對你吐露心事,不要將其視為理所當然,反之要努力設法保持這種對雙方均十分有益的關係。你若像今日千千萬萬傷心的父母一樣失去了兒女的信任,無論你須要花多少時間和精神才能恢復這種信任,這都是值得的。以下是關於怎樣著手的幾個提議。
18.父母全心信賴耶和華重要到什麼程度?
18 首先要奠下一個穩固的基礎。最堅固的基礎便是你自己對天父耶和華上帝及他的道聖經所懷的信心。「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箴言說,「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你若對耶和華具有如此堅定不移的信心,你的兒女豈不是也會信任你嗎?他們通常會。——箴言3:5,6。
19.(甲)為什麼對耶和華的愛如此重要?(乙)父母若憎恨罪惡,兒女會更樂於對父母吐露心事嗎?
19 在這個互相信任的穩固基礎上立下稱為愛的房角石——對天父耶和華的愛。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他乃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馬太福音22:37,38;馬可福音12:30)你若愛耶和華,就會同時愛他所愛的和恨他所恨的。耶和華恨惡一切故意作惡的人——淫亂的、拜偶像的、通姦的、同性戀者、偷竊的、貪心的、醉酒的、罵人的、勒索的、說謊的。上帝說除非這樣的人徹底改過自新,否則他們便不會在他王國的公義統治之下生活。(哥林多前書6:9,10;加拉太書5:19-21;以弗所書5:3-5;啟示錄21:8;22:15)因此「你們愛耶和華的,都當恨惡罪惡」而戒絕上述一切惡行。(詩篇97:10;約翰一書5:3)由於你這樣行,你的兒女豈不會對你產生信心嗎?當然會。——歌羅西書3:5-9。
20.試描述我們鼓勵父母披上的「新品格」。
20 人們戒絕了這些惡行之後,這有如他們脫去了「舊的品格」一般。聖經勸勉他們要披上一個「新品格」;這個新品格具有憐憫的溫情、仁慈、謙卑、溫和、堅忍、愛心,因此能夠容忍別人和寬赦一切可能傷害我們的人。(歌羅西書3:10-14,《新世》;以弗所書4:22-24)你認為怎樣呢?你若表現如此可喜的品格,一個充分反映出「聖靈的果子」的品格,你的兒女會對你吐露心事嗎?他們無疑會!——加拉太書5:22,23。
21.父母若想兒女對他們吐露心事就必須怎樣行?
21 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你們作父母的必須對耶和華吐露心事,在禱告中懇求他『赦免你們的債,如同你們免了別人的債,』並且求他指引你在這個邪惡的世界裡行走正道,說,「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唯有這樣你才能夠期望兒女樂於將他們的難題向你傾訴及向你尋求所需的指引和忠告。——馬太福音6:12;詩篇27:11。
22.父母最好效法什麼慈悲的榜樣?
22 兒女若向你吐露心事,你會怎樣對待他們呢?你會仁慈地恩待他們,像你期望天父仁慈地恩待你一般嗎?要記得,「那不憐憫人的,也受無憐憫的審判。」(雅各書2:13;馬可福音11:25;路加福音6:36)你感覺很慶幸你的天父向你表現堅忍和耐心,「多多忍耐寬容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他「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遭受毀滅],乃願人人都悔改。」(羅馬書9:22;彼得後書3:9)所以你也務要對兒女和他們的難題表現堅忍和耐心。正如箴言說:「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箴言21:13。
23.為什麼你永不應該將兒女的難題視為微不足道而不屑一顧?
23 另一點是:永不要以為兒女的難題太微不足道而不屑一顧,也不要推搪說你太忙而沒有時間考慮。請想想在全能的上帝眼中看來,你的難題多麼微不足道!而且誰比他更忙呢?可是你卻很感激他晝夜聽你的祈求,而且不憚煩地垂聽和實現你的禱告,即使你所求的只是很瑣屑的小事。——詩篇34:15;路加福音18:7,8。
怎樣保持兒女的信任
24.父母與兒女交談時應記得什麼事?
24 全心信賴耶和華的父母,你們若想兒女對你們吐露心事就務要在對待兒女方面將耶和華的明智忠告和訓示付諸實行。要按照他們的年齡水平與他們交談。他們若是少年,就不要把他們當作嬰兒看待;他們若己十餘歲,對他們說話時要記得他們是青少年。(哥林多前書13:11)與他們交談時要將知識,特別是聖經中關於上帝的旨意的知識,灌輸給他們。要與他們推理,讓他們提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若錯了,要仁愛而非鄙夷地指出他們的錯誤。
25.除了訓導之外父母還須對兒女施行什麼?但是希伯來書12:11怎種論及這件事?
25 訓導若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伴之以糾正的管教。從兒女的嬰孩時期就要加以管教;這樣他們長大之後便不致有其他青年人的難題。正如經上記著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箴言22:6;希伯來書12:11。
26.若有必要,為什麼父母不應遲疑不忍用杖責打兒女?
26 在施行管教方面不要怕用杖。「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生命]免下陰間。」——箴言22:15;23:13,14。
27.(甲)但在施行懲罰時需要留意什麼事?(乙)為什麼家庭裡的規則必須以聖經及其原則為根據?
27 可是,這種懲罰卻永不應該在大發雷霆或感情衝動之下執行。父母若從未告訴過孩子某件事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做了這件事而加以責罰就不公平了。因此首先要仔細和耐心地教導孩子認識『耶和華的教訓,』使孩子不但知道父母對他有什麼合理的期望,同時也知道其理由。(以弗所書6:4)因此在規定行為的律則時,務要留意使它們與聖經原則一致,於是你便可以說,『上帝的道這樣說。』這可以幫助敬畏上帝、愛好他律法的兒童樂於服從家庭裡的規則。這樣父母若須要懲罰孩子,孩子便會知道他受罰是因為他故意違反了以聖經為根據的訓示之故。
28.為了效法耶和華,父母應該怎樣管教兒女?
28 但是即使如此,處罰孩子時仍然應該恩威並施。父母應該效法天父,表現了解、同情、忍耐、自制等美德。當著朋友的面嘲笑兒女會使孩子灰心或甚至仇視父母。因此聖經勸告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不要激怒你們的兒女。」——歌羅西書3:21;以弗所書6:4,《新世》。
29.父母還應該培養其他什麼美德?
29 在這一切事上,父母永不應該三心兩意、朝令夕改。「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雅各書5:12;4:8)謙卑也是上帝所喜悅的一個重要美德。因此要避免心高氣傲、一意孤行或自命不凡。耶和華憎惡狂妄倨傲的人。如果你虛懷若谷,你的兒女也會愛你;他們若愛你,他們便會向你吐露心事。——箴言16:5;彼得前書5:5,6。
30.父母唯有怎樣才能贏得和保持兒女的信任?
30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若想兒女隨時樂於向父母吐露心事,父母本身就必須對耶和華表現信心,愛戴他和服從他的道。他們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上表現各種敬虔的品質,例如慈悲、同情、仁愛、忍耐和自制,以及忠於真理和熱愛公義。唯有這樣父母才能希望贏得和保持兒女的信任。
[第376頁的圖片]
父母若同情地聽兒女傾訴他們的難題和不滿,便可以鼓勵兒女對他們吐露心事。
[第376頁的圖片]
你的兒女若對你吐露心事,不要將其視為理所當然,反之要努力設法保持這種良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