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念「以往的好日子」嗎?
「他們不再像往日那樣製造汽車了。媽媽的電冰箱用了二十年,但我們的在兩年內竟壞了三次。」「以往的日子似乎好得多,也安寧得多。」
這些話聽來耳熟能詳嗎?你可能聽過別人這樣說,而你自己也許亦說過類似的話。很多人懷念所謂「以往的好日子」。他們樂於回憶舊時的事物,並且但願今日的情形一如過往。
但「以往的好日子」是否在所有方面都比現在更好呢?令這個問題使人感興趣的乃是聖經的勸告:「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傳道書7:10)這項勸告有何目的呢?它的意思是否說我們應當忽視現今罪行與日俱增及比以往有更多家庭破裂和染污等事實呢?什麼才是平衡的觀點?獲得這種看法如何能夠幫助我們在現今尋得更大的滿足呢?
有種種理由使人懷念「以往的好日子」。有時人們認為諸如汽車、用品、器具,衣服等產品或房屋均似乎是往日的較佳。其他的人則可能比較喜歡昔日一般人的生活方式或普遍的精神。將這兩方面考慮一下會頗為發人深省。
以往所有東西都較佳嗎?
論到製造貨品,無疑以一般而言,手工藝是往日的較佳。工人以前對自己所製作的產品較為自豪。你可以從完成的貨品上見到這件事實。多年前你沒有那樣容易在新的爐灶、汽車或自行車上發現粗心大意造成的油漆缺口或鬆了的螺絲釘。替你造櫃的木匠可能是個真正手藝精巧的人;他意識到自己就在他所居住的社區內工作,結果他很可能會小心工作。
不過,除了手工藝之外,今日的出品是否較以往低劣呢?在很多事例上,不然。從技術上或切合實際的觀點看來,大多數物品都有所改良。例如試回想一下母親經常替電冰箱融雪多麼麻煩,而且冰箱甚至還不很凍。但今日你若擁有一具較新型的冰箱,它可能有個獨立的冰格以及自動融雪的裝置。誠然,它較為複雜,因此可以在更多方面發生故障。但你豈不高興冰箱有這些新的性能嗎?多數人會喜歡再用母親時代那一型的電冰箱或老祖母日子那種簡陋的冰箱嗎?
至於新的房屋或汽車,我們也可作出類似的評論。有人也許認為以往的汽車比今日的更加堅固耐用。然而,它在駕駛方面有新款的那麼舒適和安全嗎?它可能在寒冷的日子較難開動,不易駕駛及停車較吃力,但現代的款式則具備較佳的發火系統,較佳的電力操縱裝置及改良的制動機。也許你一向認為,在行駛了2,000哩(3,200公里)之後便要替你的車換油,行駛了15,000哩(24,000公里)後要裝上新打火栓乃是正常的措施。以今日進步的機械裝置,你的汽車可以行駛9,000哩(14,500公里)才換油,打火栓則行駛30,000哩(48,000公里)也沒有問題。
至於物質材料,塑膠或多元酯也許不像以往常用的木料、皮革、棉或羊毛一樣自然或有名貴「感」。然而,這些材料也有些好處是我們易於忽略的。你可以問問一位以前要每週「染藍」及漿襯衣的女子是否懷念這件工作。現在以天然及人造纖維混合料製成的襯衣及上衣通常不大需要熨,而且也較不易變黃。它們可能比全天然料子製成的出品更廉宜。
毫無疑問,今日的出品有若干方面的好處。通常它們較為耐用,易於保養,而且有很多節省工夫的特色對我們生活在這個步調迅速的制度中的人頗有價值。那麼,何以這麼多人帶著懷舊的心情追想「以往的好日子」呢?往時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其中一點是,看來有頗大部份的技術進步是犧牲了較愉快的生活環境才獲得的。為了大量生產更複雜的技術產品,各國建造了設有很多工廠的工業化城市,而這些城市則被認為是造成目前染污難題的罪魁。工業化的生活方式對工人也發生影響。他們被迫過一種更加緊張繁忙的生活,並且居住在較骯髒和不衛生的環境中。這使人們的情緒和穩定性均蒙受不利影響。不錯,聖經說人類的造物主譴責『那些正在敗壞地球的』人,而他的旨意是將他們從地上鏟除。(啟示錄11:18)但在今日,由於與目前工業化有關的種種令人憂傷的難題仍然存在,人們遂變成煩躁不安而懷念「以往的好日子」。
除了「物質東西」之外
一般人懷念「以往的好日子」並非僅由於忽視了人類在技術進步方面的成就。此外還有別的東西。正如上文指出,有些人懷念以往那種生活方式或精神。他們也許承認今日的產品在若干方面比往日的優越,可是單是這點並不能為他們帶來滿足。他們個人可能感覺到某些基本的需要並未獲得像舊時那樣程度的滿足。此外,有思想的人或許納罕,儘管人在物質上大有進步,這種基本的缺乏滿足是否有份促成我們在週遭所見的普遍道德淪亡。——提摩太後書3:1-5。
因此,讓我們檢討一下何以今日看來存有一種不同的精神或氣氛,以及我們對此有什麼補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