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適應一定不易的事態
古代有位希臘哲學家曾經提出這個著名的忠告:『青年人,結婚罷,結婚罷。你娶著一個好太太,你就快樂了,這是一樁好事。你娶不著一個好太太,就會做了哲學家,這也是好事。』這話後半部的涵義就是,要調整自己以求適應不能改變的事態,彷彿對人生抱著哲學的恬靜看法一樣,這是一件好事。
學會適應一定不易的事態這個道理可以應用到生活的許多許多方面上去。單是一個人的身高已經能夠使人憂慮了。一個身高超過六呎的少女可能會因為她這麼高而感到煩躁。同樣,一個身高不及五呎的男士也可能會因為他這麼矮而感到煩擾。不過,正如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曾說:「你們那一個人能用思慮使身高多加一呎呢?」(馬太福音6:27,譯自《新英文聖經》)此外,一個人可能天生駝背、口吃、視力不良、或因患上小兒麻痺症而變為跛子。
這些人可以做些什麼呢?有個醫生這樣說:「其病不瘳,唯有忍受。」菲律賓的一個政治家卡樂·羅查勞就學會了適應他那極矮小的身裁。他說他不肯因為是這樣矮小就慚愧不安,漸漸,他發覺這其實是個好處,因為一般人對於矮個子,總有偏愛的傾向。
所有這些身受障礙的人,可以學懂體會他們實在享有的祝福。生命和健康豈不是很大的祝福嗎?還有造物或「天然」的美景、傾聽悠揚音樂的樂趣、家庭和朋友的愛、及來自對人對己都有所貢獻的滿足感。
一個人對世情的態度也是這樣,世情是改變不了的,是不會好轉的。高層人士的貪污日增,城市街道上的暴力罪行也日益惡劣,我們應該因為這一切就怵惕不安嗎?聖經給予良好的勸告:「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為什麼呢?因為到了上帝所預定的時候,他們會歸於無有。(詩篇37:1-13)未到那個時候之前,一個人可以學會適應這些情況,凡事都極端謹慎,不在深夜冒險單獨外出,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身上的金錢更寶貴等等。
不錯,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的獨特情況保持冷靜,而盡量加以善用的話,這就會有助於我們學會適應一定不易的事態了。要知道,一切喜樂都是相對的,而且,在現行不完美和有罪的情形之下,甘甜之中總帶一點苦澀。所以,無論你處於什麼狀況或環境,都要在其中尋找好的一面,求得一點慰藉。睡眠的那種沒有知覺也是祝福,關於此事,有個詩人寫道:「處處皆有愉快的一面,這愉快,叫人心靈得安慰,叫痛苦化作恩惠,叫人滿足於天命。」
我們跟別人的關係也是這樣。許多夫婦一旦發覺他們不大合得來,就分居或者離婚,不過,如果學會彼此適應,那就較好一點。有一個熱情浪漫而喜愛運動的意大利人,娶著了一個較為保守的英國少女。他們許多年後仍難於共處,但為兒女著想,沒有分居。可是,他們漸漸的學會了怎樣作出調整,使婚姻生活更加滿足和快樂。
且舉另一個現代的真實生活經驗為例。有一位可人的少婦嫁了一個在個性和財物方面都符合她理想的男子。但是,她渴望生兒育女,卻未能得償所願。她有學會了適應這個一定不易的事態嗎?有,因為她現在甚至可以拿她的挫折來開玩笑哩。此外,她用全部時間來將「好消息」與別人分享——就像他的丈夫一樣——並且教導著一家一家的人,尤其是母親和年幼的子女,使他們都認識耶和華上帝及他王國的種種祝福——她彷彿在養育屬靈的兒女,使他們成為基督的門徒。
我們往聖經裡也可以找到許多其他人的事例,看見他們怎樣學會適應一定不易的事態。值得一提的是先知摩西。上帝多麼大能大力地用他去帶領百姓離開埃及,但他們在曠野那四十年艱苦旅程中卻一年到晚都考驗著他的忍耐!(申命記8:2-5)摩西對於他們的毫無體會、毫無信心、常常反叛、時時抱怨和自私貪婪,該感到多大的挫折!但他在申命記中向百姓所傾澆的愛心,卻充份證明他學會了怎樣適應眾百姓那些改變不了的弱點和過失——這些事的確是改變不了,至少他自己不能夠使之改善。——使徒行傳7:30-39。
耶和華上帝的現代僕人也一樣,他們常常遭遇難熬的情況。他們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時,須要忍受一般人的缺乏興趣、漠不關心、盲目的偏見和猛烈的反對。他們有因為這些似乎不能改變的情形就半途而廢嗎?絕對沒有。反之,他們努力做到更加機智;他們努力加強自己的信心,他們不住的提醒自己,在這段末期裡事奉耶和華上帝是為了什麼原因。
真的,有些人在某些情況之下唯有忍耐,因為他們既不能將其改變,也不能榮譽擺脫,這樣的情況實在多著。但是,無論情況是怎麼樣,明智的做法都是學會適應,學會調整。幫助一個人這樣做的,就是禱告的寶貴權利,以及上帝所提出的希望——一個「新天新地」,其中再沒有罪惡,再沒有挫折。反之,人人會快快樂樂的享受永生。——腓立比書4:6,7;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