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園」裡五十年——一種生活方式
由克列福·基根君自述
1929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進入一個寒冷而沒有暖氣的禮堂裡。禮堂的地板上沒有地毯,其中設有木凳,實用卻並不舒適。我們到那裡是要參加《守望台》人士在週日所舉行的一個聚會;當時這群人稱為萬國聖經研究者。這結果成為我們一生中的一個轉捩點。愛娜和我計劃在春天結婚,然後在奧克蘭定居下來。我有一份職業,並且揀選了一間屋和買下若干傢俱。
在此之前不久,我們以浸禮象徵我們的獻身。我們在聚會所裡坐下,手中拿著每月出版一次的《通報》(現在稱為《王國服務月報》),《通報》上以粗體字印出一句發人深省而將我們一生改變過來的話:「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我們已經參加傳道工作,但這是一項特別的服務。我們同意這項呼籲,不錯,我們要進入「葡萄園」裡。
那天晚上我們是怎會在一個禮堂裡的呢?我自幼在紐西蘭泰晤士谷的金礦區中長大。我那敬畏上帝的父母要我參加英國教會所舉辦的研經班。愛好運動的牧師並沒有教導我們很多聖經,但卻教我們怎樣打橄欖球。我相信上帝,但是由於三位一體的道理,我對上帝的觀念頗為模糊。
後來,我的職業使我與死亡有相當密切的接觸。我是鎮上三間殯儀館的靈車的馬夫。時常由於礦場發生致命事件的緣故,我見到少婦和兒女突然失去維持生計的丈夫而陷入深深的絕望中,她們的宗教並不能給她們什麼安慰。我開始找尋稱為「死亡」這件東西的答案。牧師的答覆並不能使我滿意。我閱讀了許多書籍,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的書籍均包括在內——但仍然未能尋得人生各種難題的答案。
我的未婚妻愛娜住在吐倫加城,但在1927年年尾,我離開這城以求進一步發展我作為屠夫的職業。在我離去之前,她和我對聖經作了一些悠長的討論,我們意識到我們兩人對聖經的認識都很淺。我離去之後,愛娜認為這是增加她知識的一個好機會,於是向她母親索取一部聖經;但是她母親給她一本書,並且說這本書會對她有莫大的幫助。愛娜將這本書寄給我。可以附帶一提的是,她寄出這書的那日,她的家在一場大火中被焚毀。但是我卻收到《上帝的弦琴》這本書。最後我終於獲得我搜尋了很久的答案!而現在我們一同坐在聚會中,手裡拿著一項邀請;我們決心接受這項邀請,進入打開的大門而在「葡萄園「裡服務。——以賽亞書62:10。
進入「葡萄園」
我們婚後向史特拉非爾的守望台聖經社澳洲分社申請工作地區,社方將紐西蘭北島東部海岸一塊長400英哩(644公里)的地區委派給我們。這個地區包括高山和海岸的平原,龐大的牧場,大小不一的毛里族集居地,三個市鎮,兩個在私人家裡聚集的小組和兩位住在孤立地區的姊妹;的確,『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馬太福音9:37)我們帶著一個長8英呎、闊6英呎的帆布帳蓬,一架1920年布域克牌的旅行車,幾箱書籍,幾件個人用品和不很多錢,但卻懷著充分的信心開始工作。我們所懷的信心證明是我們最大的資產。
1930年的夏天十分悠長、炎熱和乾旱。一度十分肥沃的山谷受到旱災打擊,草均枯萎死去,牛羊變成瘦弱不堪,河流則化為淺溪。我們在汽車的踏腳板上裝有兩個四加侖的鐵罐,一有機會便將其裝滿水。耶和華有照顧我們嗎?有一次我們來到一條細小的溪流,決定我們會在那個週末在這裡搭營,利用這溪流洗衣和裝滿我們的水箱。我搭起帳蓬,並且打算將一個水箱裡剩下的水倒出,然後用溪流裡的水再次裝滿水箱。但為了某個緣故我停下來,放下水箱而開始做另一件事。十分鐘之後,一個毛里族的牧人騎馬來到。他在山頂上看見我們,特別騎馬下來告訴我們不要飲溪流裡的水,因為這水十分不潔。我望望我忘記將其中的水倒出的水箱,說:「多謝你,耶和華!」
我們向北朝著東角進發,沿途分派了很多書刊給毛里族人和牧場的主人,在每天日落時便找個適當的地方搭起帳蓬。我們在帳蓬裡煮食,但晚上卻在車裡過夜。毛里族人和白種人都對我們十分仁慈。當時這個地方尚未受經濟大蕭條所影響。有一個經驗使我學會在向人傳講真理方面不要錯過任何人。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我已相當疲倦。路旁的房子並沒有人在家,雖然我可以聽見在山谷對岸一個遙遠的山坡上有人在鋸木。想到車裡的蔭涼和舒適,我於是開始向車走去;當我差不多抵達時,我突然想到,為什麼我要這樣行呢?我行了許多哩路到這裡來向人談及上帝的王國,而現在我卻像約拿一般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我於是轉身步過沼澤去到那男子工作的地方。他深感興趣地聆聽我所說的話,並且接受了我書袋中的每一份書刊,共計十五本精裝書和十七本小冊子!
難忘的一夜
在東角我們渡過了難忘的一夜。我們沿著海濱駕駛了一段時期,想尋得一個易於紮營的地方。最後我們揀選了一個在毛里族小鎮外的一塊平坦的草地。在草地的一端有一個布滿石塊的山岡。整個地區是一個多石的乾河床,我發覺錘下帳蓬的木釘十分困難。我們煮了一些馬鈴薯和當天我們以書籍換來的甘薯;當我們進食時,月光已從山後升起。不久有一個人來探訪我們,他是個住在山上的白種人。他對我們的安全深感關懷,甚至問我們是否有武器自衛;他說如果我們當晚留在那裡,一定無法入睡。他說我們可以到他的土地上揀一個地方搭營;不,我們並非擅進私地,我們紮營的地方是塊公地,但留在那裡並非明智之舉。我們不想一意孤行,但是我們決定留在當地。我們的訪者於是離去;他說他會在家裡留下一盞燈不熄,如果我們改變主意,我們隨時可以到他那裡去。
我們不禁納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守望台》的主要文章是「錫安的天使」,於是我們坐在帳蓬的地上憑著燭光閱讀該期雜誌;我們讀到耶和華的天使如何「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那天晚上安然無事地過去。我們在日間向四周的人探詢,獲悉我們紮營的地方原來是古代毛里族人的一個戰場。以前一度曾有許多人在這戰場上喪生,而當地的土人相信,在月圓的時候死者的鬼魂便會回來在戰場上再次作戰。前一晚來探訪我們的白種人由於住在毛里族人當中已這麼久,以致他也相信毛里族人的傳說。他無法了解我們怎能安然渡過那一天晚上。——詩篇34:7。
地震的驚險
夏去秋來,我們沿著海岸來到基斯本這個市鎮;當地有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現在人們感受到經濟蕭條的影響了。當地的小組很貧窮,但是他們樂於將所有與我們分享。翌年六月,我們進一步深入社方委派給我們的地區。在數月前有一場大地震摧毀了該區很多的房屋。拿皮亞和希斯丁兩個市鎮差不多全部被毀。這時我們所能分派的書刊不多。人們很少錢。因此我們以書籍交換食物,現金則用來購買汽油。地震繼續發生,有時一天多達八、九次。晚上我們能夠聽見地震逐漸移近,隆隆之聲有如一架載重的貨車駛過一般。
在我看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經驗是當一場猛烈地震發生時坐在車裡。當汽車開始移動時,我會本能地踹下腳掣,但是,這當然沒有效;汽車只是跟著地一起移動。有一天晚上我們在莫哈卡河附近紮營;不久之前這個地區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有好幾畝的草地滑進河中被沖出海外。因此我們將車用繩繫在一棵大樹上,然後我們在車裡睡覺。那天晚上發生了一場相當大的地震,但我們卻安然無恙。
重大的經驗
在拿皮亞我們受到泰利哈一家人的仁慈接待;這是一個人數眾多的毛里族家庭,他們在真理方面均很活躍。他們撥了一間小屋給我們住,使我們可以前往四周的地區工作。我們在逐戶傳道上獲得許多富於鼓勵的好經驗。當我們在這個地區工作時,我們經歷到兩件重大的事件。在1931年10月的一個星期日下午,我們與泰利哈一家人聚集起來採納「耶和華見證人」這個新名字;在同年較早的時候,這個新名字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斯的大會中加以採納。現在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身分了,這令我們感覺多麼興奮!次日早上,我充滿熱心地上門探訪人,自豪地說:「你早。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別人有什麼反應呢?——屋主茫然問道:「他們是誰?我從來未聽過他們的名字。」今日情形多麼不同!——時常別人的反應是:「你們又來了!為什麼你們這麼時常上門呢?」
我們下一個重要的工作委派是將《王國,世界的希望》這本小冊子分派給所有的教士、政客和工業界的領袖。我們所得的訓示是:分派給他們,不論他們接受與否。拿皮亞和希斯丁有很多教士,因此我絕不缺乏工作機會。有些教士頗為寬容,有一些則勃然大怒。有兩次,憤怒的教士向我動粗。其中一個身材十分高大,他怒目橫眉,滿面通紅,抓住我的衣領,拖著我走了幾碼之遙,將我推下樓梯,然後將小冊子在我身後擲下。我爬起身拾回小冊子,然後行至他面前將小冊子放在他的腳前說:「不要將王國踐踏在腳下!」他憤怒到差不多說不出話來。但我終於向他發出了通知。
在大蕭條期間
由於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行將出世,我們遂返回我父母所居的韋希城。當地有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他們在韋堅諾鎮弗烈·法蘭克斯的家裡聚集舉行聚會。哥羅曼多半島是韋堅諾的地區的一部分,但卻未有人在該處作過見證。弗烈問我是否願意到那裡工作。我十分樂意。於是我帶著當地小組送給我的兩個新輪胎,準備到這個地勢崎嶇的半島工作。我將愛娜留下在韋希而獨自駕車啟程,車上我帶了一個帳蓬和一架自行車,使我能夠抵達汽車所無法到達的地區。我前往探訪曠野中的木屋,海岸偏僻的農場和與此類似的地方。當地的農人習慣在清晨五點鐘起來榨牛奶,因此我在清晨六點鐘前往探訪他們。一天早上,我在八點半之前已分派了26本精裝書。在哥羅曼多這個小鎮上,我在早上11點鐘之前已分派了一箱書。我的汽車雖已有12年的歷史,卻從未發生任何故障。雖然有一次當我們試圖渡過一條淺河時,汽車幾乎被水沖去。
現在經濟大蕭條已臨到我們身上。在1932年春季,愛娜、我們那九歲大的兒子和我與亞塞·魯爾一家人和瑪利·威利斯一同長途跋涉前往威靈頓參加大會。大會之後社方派出兩隊先驅傳道員,一隊前往紐西蘭的北島,另一隊則往南島工作。我們屬於北島的一隊。我們以北巴馬斯頓為基地;當地一位弟兄撥了一間舒適的房屋給我們使用。我們一共有八位先驅,齊心協力地到四周的市鎮和鄉村工作。後來我們從守望台社的澳州分社接獲訓示,將這隊先驅遷往奧克蘭工作,因為當地有困難發生,「被選的長老階級」在小組中造成分裂。我們會在奧克蘭建立一個先驅之家,與當地一些對上帝的組織保持忠貞的弟兄一同工作以強化他們。
耶和華供應所需
但是我們怎樣將行李遷到375英哩(600公里)之外的奧克蘭去呢?甚至籌錢買兩架汽車所需的汽油也是個難題,因為我們的手頭相當拮据。我們只留下最必需的用品,將其他所有東西賣去;這使我們有足夠的錢支付火車的運費以及購買汽油完成大約三分之一的路程。耶和華的旨意若是要我們前往奧克蘭,我們深信他最後必定會使我們能夠成功。我們計劃在汪根努稍作停留,使我們有機會向當地的人作一個見證,並且分派一些書刊以取得購買汽油所需的現金。我們作了安排將我們的信件轉往汪根努。當我在當地取得信件時,發覺有一個信封裡只有一片硬皮紙,硬皮紙用一張信紙包著。但在信紙之下有一張五英磅的鈔票。五英磅!在大蕭條的日子,這是一筆不少的錢(當時相當於美金25元),我們不禁熱淚盈眶。我們的確已『嘗到主恩的滋味,知道他是十分美善的。』(詩篇34:8)我們多麼高興我們一向全心倚賴他!這樣,我們遂能夠將汽車加滿汽油,一直駛達奧克蘭。
我們租了一間大屋住下,並開始工作以造就當地的忠心弟兄。不久小組便情況良好了。有幾個在起初被不忠的長老所愚而跟從他們的人,後來又再次加入忠心的人的行列。
當時我們強調播音車的工作;我們在車頂上裝置喇叭筒,從車後廂的一架唱機播出盧述福弟兄的演講。有許多人對這些節目表示賞識。可是在若干天主教地區,群眾會聚集起來,試圖將喇叭筒從車頂上扯下!但是喇叭筒裝置得很堅牢,所以他們無法將其扯下。於是他們會試圖打開車門。在這方面失敗之後,他們會開始用力將車推搖。正如我們常說,「從來沒有一刻沉悶的時光。」
戰時的困難
這時大蕭條已經過去了,不久之後先驅之家的安排亦告結束。愛娜和我遷到摩林斯維爾居住,當地並沒有任何傳道員,但是我能夠擔任屠夫的工作。過了相當時間之後,我們建立起一個擁有12位傳道員的小組。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帶來許多困難。當時我們買不到汽油,以致無法使用汽車。這意味到我們需要騎腳踏車。在一個普通的星期天,我僅是探訪弟兄及與他們主持一個《守望台》研讀便需要騎腳踏車行36英哩(58公里)的路程。
在戰時我們的工作也受到禁止。政府禁止我們的組織活動,起初連聚會也不許舉行。甚至兩個見證人在街頭討論逐戶傳道活動亦被視為非法集會。但後來政府終於解除這些限制。
繼續享有權利
到1945年,我們需要作出另一項改變;這次我們搬回吐倫加去,當時那裡只有一位見證人。我們起初與他同住,直到我能租到一間屋為止。這時我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需要照料;我在當地的肉店裡找到一份職業。其他弟兄也帶著家人搬到當地,不久我們便建立了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組。當地的小組繼續增長,時至今日,在同一個地區已有三個小組,每個均擁有一間良好的王國聚會所。
我們一家在1952年搬回奧克蘭。我被任命為城市監督,在這個職位上我享有許多權利。諾爾和亞當士弟兄在1956年探訪紐西蘭之後,社方派我負責在新北路購下一塊地皮;社方在其上建了一座新的屋宇,然後將分社從威靈頓遷往奧克蘭去。
回顧以往
不知不覺,我們在「葡萄園」裡的日子已有數十年之久——我們在一個地方工作,然後在另一處幫忙,我們從不錯過聚會或大會,並且十分體會我們所享的許多大小祝福。弟兄們的愛心和尊重自始至終是一個鼓勵的來源;這是我們所十分珍惜的。
我們的兒女也是我們的一項莫大祝福。他們兩人都曾作先驅一段時期,他們有些兒女也曾如此行。我的兒子和女婿是奧克蘭小組的長老,我最大的孫兒是個助理僕人。現在我有一個尚是嬰孩的曾孫;若是耶和華的旨意,我希望能夠見到他開始讚美耶和華的名。我還能夠有什麼更大的奢求呢?能夠與耶和華和基督有如此親密的關係乃是沒有人能夠奪去的一項珍寶。
在過去許多年來,我所學得的教訓之一是不要『藐視事情細小的開始。』(撒迦利亞書4:10)我想到以前一度我們在弟兄們的家裡舉行聚會,但現在卻有鋪滿地毯,寬敞美觀的王國聚會所;我體會到以賽亞書60:17的預言的確已應驗在我們身上。「石頭」已變成「鐵」,「鐵」已變為「銀子」,「銅」則變為「金子」。耶和華的確實現了他的應許,以「和平」為我們的「官長」。我們也想到與我們共事多年的許多親密同伴,弟兄姊妹。現在有許多已經不在這裡了。有些獲得更重大的新委派;其他的則安息在墳墓裡。我們埋葬他們時哀傷地對他們說「晚安」,但卻期望在一個光明的日子,在一個地上樂園裡歡迎他們回來而對他們說「早安」。
我們深知「葡萄園」裡的工作尚未完成。在葡萄園裡工作的確是一種可喜的生活方式。一個人還能以什麼更好的方式運用耶和華賜給我們的時光呢?
當我回顧以往之際,有一件事在我的腦海中縈迴著。那便是耶和華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對一切負起耶穌的軛而跟從他的人所表現的仁愛照顧。詩篇37:25的確說得不錯:「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
[第12頁的地圖或愛娜及克列福·基根的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紐西蘭
北島
奧克蘭
泰晤士
韋希
摩林斯維爾
吐倫加
奧普鐵奇
基斯本
拿皮亞
希斯丁
汪根努
丹尼維克
北巴馬斯頓
威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