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一個主人帶來獎賞
恩內斯特·E·彼法爾君自述
有許多問題始終沒有獲得解決,因為當事人採取折衷辦法而延遲解決,結果只是導致煩惱而已。採取折衷辦法可能使人企圖事奉兩個主人。耶穌基督清清楚楚的說:「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你們不能服事上帝,又服事金錢。」他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則說:「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馬太福音6:24,《新譯》;雅各書4:4。
事情十分清楚。簡單來說,我們到底渴望贏得誰的友誼?情形彷彿跟世界打仗,一方是肉體和魔鬼,另一方是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約翰一書2:15-17)我們可以隨意選擇立場。可是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選擇耶和華為主人會帶來無窮快樂的報酬。在我來說,情形正是這樣。
真理的種籽落地生根
1902年我出世的時候,父母都是『聖經學生』;這乃是耶和華見證人當日的稱呼。我們過去常常到『倫敦聖幕』去,那就是『聖經學生』聚會的地方。有一首舊歌我還記得很清楚,這表明攜同幼小孩童參加基督徒的聚會多麼重要:「悠哉千年!大地將映輝!萬古預言兮此樂日。」不錯!永永遠遠生活在昌盛輝煌的寰球樂園裡——對事奉一個主人的千萬人來說,這該是多大的獎賞!
以前母親常常讀書給我聽——那時還沒有電視機。真理的種籽已開始撒在我心裡。我不聽話的時候,父親就會責打我,然後說:「我打你,你覺得痛,我覺得更痛。」這句話我當時並不領會。可是,箴言23:13說:「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我的確沒有死,而且很感激爸爸教導我事奉一個主人。
我十二歲時看到《創世影劇》;這令我深受感動。全劇在倫敦大劇院連映四晚,入場費全免。這齣影劇把創世的真理牢牢的種在我的心坎裡;創世的真理跟進化的謬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齣『影劇』令人難忘的另一個地方是加插了一段短的影片,映出亞伯拉罕要把以撒獻作祭物的一剎那。亞伯拉罕藉此證明自己的確事奉耶和華上帝。他得到多麼大的獎賞——得以稱為「耶和華的朋友」。我想道:「我要是能成為上帝的朋友該多麼好啊!」——雅各書2:23。
受另一個主人奴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年間,主的百姓遇到很令人不安的局面。父母因為某種理由跌倒了,我也投入俗世,結果世俗的思想行為影響了我。我很愛國,1918年11月11日,我到倫敦白廳參加停戰儀式,當時聽見一個牧師說:「這些人不是枉然而死的。他們的死,使我們這國家配稱為勇士之鄉。」這句話是真的嗎?他們到底事奉哪個主人?以後幾年的事喚醒了我,使我在第二次大戰前夕的黯淡日子作出正確的結論。
當時,舊世界的主人把我越抓越緊。我十分嚮往新聞事業,於是跟兩個世俗朋友一起開了一個新聞攝影公司。自此我跟世俗的人來往得越來越密,並且染上了吸煙、喝酒的習慣及對情慾屈服。可是,『不可事奉兩個主人』這句話不斷盤旋耳際,我感覺到做這些事好像服奴役。
家父在1934年逝世。1936年,耶和華的一個見證人探訪我母親,她得了一本聖經研究輔助刊物,稱為《財富》。她覺悟到自己離開真理是十分愚蠢的事,並且決心補償逝去的光陰。(參閱歌羅西書4:5)她果真這樣做。她雖然矮小虛弱,可是毫不間斷的出外傳揚聖經真理。她不斷給我書看,我卻總是不看。我固然知道她所說的很正確,但我沒有照著做,因為我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
面對事實
我越來越有錢,蓋了一間房屋,又添了不少使生活舒適的物質用品。但是,我的世俗主人使我陷入一次屬肉體的危機中,使我幾乎喪失家庭幸福。我那受過聖經薰陶的良心使我深深感到內疚,我立刻停了下來。有一本書是母親給我看的,叫做《仇敵》,裡面表明得很清楚我們所有人都必須作的決定——選擇事奉哪一個主人。1938年我往倫敦皇家艾伯特大禮堂聽盧述福的公眾演講,講題是「面對事實」,這個演講使我肯定自己找到了真理。他那率直的語氣把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這件事深深印在我心裡。
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那麼多,而且要趕緊去學。我們一家人一向均很團結而喜歡一起做事——但只有我在家的時候才是這樣,因為新聞業務往往使我長時間不在家。我面對事實,決定離棄舊主人;我第一次帶家人參加基督徒聚會。你可以想像,我母親的表情多麼欣喜!在一個聚會中,弟兄在台上談到抽煙的問題,用哥林多後書7:1證明抽煙可以玷污身體。他問道:「大家可以想像基督耶穌口裡含著一枝香煙,或者亞當在伊甸園裡抽煙嗎?」這是我所無法想像的。我聽演講的時候,一邊口袋裡有二十枝香煙,另一邊的口袋裡則有煙斗和煙草。當晚,就是1939年8月29日晚上,我把這些東西都燒了。
事奉正當的主人
第二次大戰爆發後,什麼都要給審查過,我的公司拍的照片,差不多張張都是以戰事做題材的。我因此賺了不少錢。《仇敵》一書使我明白聖經的真理,看出撒但是這個世界的神。(哥林多後書4:4)我不想再事奉魔鬼,於是在1939年10月受了浸以象徵我獻身給耶和華。從這時起,我一直事奉他及為他的愛子基督耶穌服務。
我本想兒子道格拉斯學習做新聞攝影這一行。他在公司做了三天後,我問他進展得怎樣。他道:「我想做先驅。」我們立刻帶他到守望台社辦事處,他便申請做全時的見證工作。1950年,他在訓練海外傳道員的基列學校畢業,從此以後在日本當環務監督。他也獲得了為主人服務的喜樂。
良心的戰鬥一天比一天激烈。關於物質必需品,我相信只要「先求他的國」,「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25-33)我既然知道應該「專心仰賴耶和華」,還「心持兩意」做什麼呢?我覺得好像一瘸一拐地走路。——列王紀上18:21;箴言3:5。
我在公司裡召開董事會議,在會中辭職,並且放棄了全部股份以完全擺脫縛束。我簽完了與此有關的所有文件後,立刻到伯特利之家去報名做先驅。當時那份輕鬆愉快的心情至今仍然難忘。這是1940年6月1日的事。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和一部手提留聲機;那時做逐戶見證工作是要採用留聲機的。
從那一天直到現在,耶和華充充足足的供應我一切所需。我體驗到「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這句話,又明白真正的主人怎樣獎賞那些忠心為他服務的人。——提摩太前書6:6。
我一向不喜歡「折衷辦法」這個主意。因此對我來說,一切東西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了。不過我需要學習做事平衡一點。就如保羅對年輕的提摩太說:「主的僕人……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提摩太後書2:24)內子傑西沒有很快就接受真理。有一天我出外傳道的時候,一位姊妹對我說:「恩尼,儘管你這樣,你太太也會接受真理的!」我大為震驚,說:「真的那麼嚴重嗎?」「是的。」她答道。這位姊妹現在已經去世,可是我十分感激她那麼勇於說實話。有時候我們需要別人這樣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的毛病來。傑西一年後受了浸。
大戰期間,社方熱切呼籲人參加先驅服務,我們一家人也常常談到這個問題。真正基督徒的立場是要嚴守中立。(約翰福音15:19)先驅服務是從上帝而來的權利,要賜給那些根據聖經沒有其他任務纏身的人。道格拉斯在1939年報了名。女兒葛溫1941年在萊斯特國際大會中報名做先驅;她在報名的人中年紀最輕,只有14歲。她到現在仍然從事全時服務,曾經在黎巴嫩和尼日利亞當過海外傳道員,如今在倫敦伯特利之家服務。幼女安妮在1942年做先驅。她也曾在黎巴嫩當海外傳道員,跟一位屬靈弟兄結婚,如今住在美國;她生了三個好女孩,並且悉心培養她們對事奉獨一的真正主人的願望。
事奉主人先於一切
我做過皇家園藝會的會員。我的園丁種菊有方,使我屢次獲頒銅章。這件事我想了又想。那些菊花不是我自己種的,而是園丁培植的。即使這樣,使花生長的是耶和華,功勞理應歸給他——萬萬不能歸給我。身為本地園藝會的主席,我有權利在宣布辭職的時候向會員解釋清楚。做園藝會的會員當然沒有什麼不對,可是我作為主席,任務太多了,佔去我太多時間,尤其因為我在做先驅。
我們的家是神治活動的中心,對屬靈弟兄姊妹總是開放的,老幼不論。談話和娛樂總是環繞著基督教的原則而發展。參加聚會是不可或缺的樂事,即使戰時管制燈火,甚或敵機空襲,也照常舉行。我們辦事總是一起去辦。戰後,我們一家向守望台社表示,社方提議我們到哪裡去,我們都會去。我們選了肯特州檀橋井鎮;我們在兩年間看見當地的小組人數由12人增加到70人,心中滿是喜樂。後來社方請我們到薩西克斯郡布來頓市去服務;我們響應呼召,而且在那裡看見小組的數目在短短三年間由一個增加到五個,主人果然使它生長。——哥林多前書3:5-9。
1950年,在美國紐約楊基運動場舉行了令人難忘的『神治國的擴展』大會。社方知道我們計劃全家赴會,遂邀請我們三個兒女往基列傳道學校進修。我們啟程返回英國的時候,要跟他們話別真是難過。我們在布來頓的寓所彷彿空洞洞的。可是耶和華再次伸手援助我,社方請我作環務監督。社方表示傑西要做先驅才行。她也願意做,我多麼高興!這樣我們一輩子最歡樂的時光開始了。十八年間,我們走遍英國本土和北愛爾蘭。各地的弟兄慷慨接待,對我們表現愛心;我們也跟他們分享王國真理,一起傳道。
繼續為主人服務
我們的兒女在世界上三個不同的地方結婚。他們的婚禮我們連一個也不能參加。不過我們不斷盼望主人實現王國詩歌119首的這句歌詞:「親者永遠歡聚一堂。」
這些年來,我們跟那麼多友愛的弟兄姊妹做朋友。過往的經歷勾起了親切的回憶和教訓。耶和華磨煉他所愛的人。我們常常禱告祈求,並且付出努力,務必使上帝的美名成聖。
傑西到了74歲,不能再經得起環務工作的奔走操勞。所以我請求解除任務,同時有一位仁慈的弟兄騰出了一間房子,讓我們住在他的大屋裡。我現在仍然做先驅,魄力當然不及以前,因為我畢竟已77歲了。內子現年84,替我料理家務;除了傳道之外,我又忙著負起監督的權利,牧養耶和華所寵愛的人。
未來怎樣呢?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最偉大的事將會發生。我們為耶和華的這個應許而歡騰:「列國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以西結書39:7。
我最後的勸告是:要保持謙卑、平衡;要看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事。要時刻謹記,事奉獨一的真正主人,就能確保獎賞,從今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