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求你打開英王的眼」
他在公元1536年8月被判犯了異端邪說之罪。但是直至該年的10月他才被帶到行刑柱上受刑。在他被絞死和屍體被焚去之前,他在臨終時大聲喊道:「主啊,求你打開英王的眼。」
這個人便是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他為什麼被判犯了異端邪說之罪而屍體被人縛在柱上燒去?英王未能夠看見什麼事呢?我們可以從丁道爾的遭遇學得一些寶貴的教訓嗎?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首先看看丁道爾的背景。
丁道爾的早期生活
丁道爾在公元1494年左右生於英國的格洛斯特夏。他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在1515年獲得文學士的學位。不久之後他到劍橋大學進修了一段時期。
丁道爾在1522年返回格洛斯特夏,成為約翰·華爾殊爵士的兒女的導師。他用聖經支持自己的見解,不久便與探訪領主宅邸的天主教教士和學者發生衝突。這使華爾殊夫人感覺不安,她問丁道爾為什麼「我們應當相信你過於相信這些學識淵博、持有聖職的大人物。」
至此丁道爾遂決定將荷蘭學者伊拉斯莫斯所著的《基督精兵手冊》一書譯成英文。這本書譴責當時流行的許多宗教習俗和道理。例如伊拉斯莫斯寫道:「使我常感驚訝的是,雖然基督禁止門徒被人稱為主,教皇和主教卻如此明目張膽地要人將他們稱為主。……使徒、牧人、主教等名詞所表明的乃是職位或服務,並非管轄或統治。」伊拉斯莫斯也在這本書中鼓勵人多多研讀聖經。
不久之後,丁道爾那些大感憤怒的反對者便開始指責他犯了異端邪說之罪。雖然他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危險,他卻越來越深信消除愚昧的唯一方式乃是將聖經譯成他當日的英文,藉此使一般平民能夠讀到聖經。
不久之後,他與一個教士作了另一項討論,後者最後說:「我們寧願沒有上帝的律法也勝過沒有教皇的律法。」丁道爾對此大感震驚,他回答說:「我不理教皇和他的一切律法……上帝若保全我的性命,不多年後我便會使耕田的童子對聖經的認識過於你所知。」丁道爾證明他的確言出必行。他決心要使聖經成為甚至『耕田的童子』也能了解。他在1523年前往倫敦,希望獲得天主教主教董斯他爾的協助,因為他覺得伊拉斯莫斯的這位朋友會願意幫助他。
翻譯遭受反對
可是,董斯他爾不願冒險支持一項大受教會反對的計劃。雖然如此,丁道爾卻贏得了一個富有的商人,洪弗利·蒙莫夫,的友誼,他留在後者家裡有幾個月的時間。由於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日益危險,丁道爾不久之後作出結論,認為「不但在我主的倫敦宅邸中沒有可以容我翻譯新約的地方,在全英國也沒有這樣的地方。」於是丁道爾在蒙莫夫協助之下於1524年乘船前往德國。他在當地著手翻譯基督教希臘文聖經(通常稱為新約),但他不像聖經譯者約翰·韋克利夫所為一般根據拉丁文的譯本而是根據原本的希臘文去翻譯。
雖然印刷的工作在十分祕密的情形之下進行,不久事情便被約翰·多布涅克(哥治流斯)所發現。這人曾被描述為「對於將上帝的道譯為任何當地文字一事反對最力的人。」多布涅克煽動當局插手反對,結果丁道爾被迫帶著當時已譯好的十多張紙版逃往伏姆斯城。在1526年,丁道爾成功地將他的譯本印成了至少三千本,並且將其偷運進英國交給一些稱為『新約者』的書商分發。購買這些譯本是相當危險的事,因為董斯他爾主教和其他的教士開始四處搜尋譯本,並且將搜獲的譯本在倫敦的聖保羅十字徑公開燒去。
1527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華爾漢找著方法在丁道爾的譯本未達到人民手中之前便將其購下。董斯他爾也參與一項類似的陰謀。他們以這種方法消滅了許多部譯本。但是結果如何呢?「我會有錢償還我的債務,全世界均會抗議教會焚燒上帝的道,剩下的錢則會使我更努力修正新約的翻譯,」丁道爾宣布說。結果他有錢用來印製更多譯本,並且開始修訂他的譯文。教士的阻撓並未能制止上帝的道傳播出去!
但是為什麼教士們的眼和甚至英王亨利八世的眼均對一本以他們本國文字譯成的聖經,例如丁道爾的譯本,視若無睹呢?著名的天主教學者伊拉斯莫斯提出以下的解釋作為理由之一:「聖經中有許多部分對教士和王公大臣們的惡行提出責備,人們若讀到這些經文,便會對統治者表示不滿了。」可是,引起領袖們反對的並非僅是有一本以本國文字譯成的譯本。國王反對丁道爾譯本中許多「討厭的附註」,即他在經文邊緣所作的評論。教士們也反對丁道爾的旁註,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評論會破壞人對天主教的信仰。可是,他們的反對卻阻止平民的眼得以打開認識上帝的道的真理。
丁道爾在譯本中履行諾言,使用一些甚至連『耕田的童子』也能明白的詞語:例如以“elder”(長老)或“senior”(長者)代替“priest”(教士);“congregation”(會眾)代替“church”(教會);“love”(愛)代替“charity”(慈善);“repentance”(悔改)代替“penance”(告解)。但是在例如湯麥士·摩爾爵士這些正統派的天主教徒看來,使用這些詞語而非沿用古老的教會名詞乃是異端邪說。
同時,丁道爾寫了其他若干本『反教士』的作品。例如在他所著的『基督徒的服從』一書中,他對教皇的權威提出挑戰,譴責教士所擁有的財富和揭發教會的其他的弊端與惡行。他在書中為自己將聖經譯成英文一事辯護說:「他們說不能將聖經譯為我們的文字,因為英文非常粗陋。其實不是我們的文字粗陋而是他們都是說謊者。……他們恐嚇和禁止平民讀聖經並不是為了愛你們的緣故,……因為他們容許……你們閱讀羅賓漢,……和關於愛情與淫行的故事,……讓這些污穢不堪的讀物去腐化青年的頭腦。」
這樣,丁道爾遂被人視為鼓吹異端邪說,他所譯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則被人視為一本提倡異端邪說的書。
希伯來文聖經
丁道爾也學會希伯來文,並且在一學成之後便開始將希伯來文聖經譯成英文。他開始翻譯『摩西五經』,並且乘船從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前往德國的漢堡以求將譯本付印。但是他在荷蘭的海岸遭遇沉船,結果失去他的所有書籍和寫作。最後他在1529年抵達漢堡。他遇到一位相識已久的朋友,邁爾士·卡弗戴爾,後者幫助他將整本『摩西五經』譯為英文。這本書最後在1530年付印。可是,教士和國王的眼對這部譯本甚至更視若無睹!
丁道爾在『摩西五經』所加插的附註甚至比他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所作的更為銳利。他把握機會強調他覺得在教會的若干行動和上帝的律法之間的衝突。請留意以下的例子:民數記23:8,「『上帝沒有咒詛的,我焉能咒詛』[旁註:教皇可以告訴你怎樣行]」;申命記23:18,「『娼妓所得的錢或孌童所得的價,你不可帶入耶和華你上帝的殿』[旁註:教皇會接受他們的捐獻,主教和修道院院長會對他們無任歡迎]」;申命記11:19,「『無論坐在家裡,都要談論(我的話)』[旁註:教會領袖說,談論羅賓漢]。」
聖經和丁道爾與路德的著作在英國大為流行,以致在1530年5月國王亨利八世召集了大約三十個主教和著名的教士,包括摩爾和董斯他爾在內,舉行會議。結果在國王的宣布中包括對這些著作提出的譴責。宣布將這些著作描述為「褻瀆上帝及傷風敗俗的英文書,」並且聲稱這些書會破壞人的信仰及煽動人反叛。
從這時起,被焚燒的並非僅是書本而已。在隨後的兩年,有十個「異端邪說者」被綁在柱上燒死,其中有些是丁道爾所認識的。另有些人則承認擁有丁道爾的書,表示悔意而被罰款。
1533年,丁道爾返回安特衛普。他在那裡修訂他所譯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並且進一步翻譯希伯來文聖經;他完成了從約書亞記到歷代志下的部分的原稿。
被人出賣,受審和死亡
敵人曾多次從英國派人設法找著和逮捕丁道爾,但卻勞而無功,直至在1535年5月才得償所願。丁道爾在安特衛普與若干商人一同進食時結識了亨利·菲立士。丁道爾不察覺有任何危險,便邀請這人回到他當時所寄住的地方去,雖然他的主人,湯麥士·龐茲,對此表示疑慮。菲立士贏得了丁道爾的信任之後,遂向當局告密。但是他們不方便在房子裡逮捕丁道爾。因此菲立士邀請丁道爾出外吃飯。他們一同離開房子,穿過一條狹窄的巷子,菲立士行在丁道爾後面。當他們從巷子出來時,菲立士向伏兵指出丁道爾,於是兵士便將他逮捕。
丁道爾被囚禁在距離布魯塞爾大約六英里(9.6千米或公里)的維伏特堡中,他在那裡被扣留了十六個月。他受到一個特別的調查團所審問,這使他有機會用充分的經文為自己的信仰作證。他與鄰近天主教魯文大學的神學家發生了悠長的爭論。最後他被判犯了鼓吹異端邪說之罪。在他被絞殺和焚屍之前,他大聲喊道,「主啊,求你打開英王的眼。」
禱告得蒙垂聽
丁道爾絕不知道他臨終時所作的禱告多快便會獲得實現,使一般平民也可以讀到聖經。此外,許多人的眼會打開而看出聖經所含的真理。
丁道爾死前一年,邁爾士·卡佛戴爾出版了第一本完全印成的英文聖經,其中一部分是基於丁道爾的譯文的。聖經的內封面有一道木刻的鑲邊,據稱是德國畫家漢斯·霍爾班所刻的,在鑲邊的頂上有耶和華的名字以希伯來文四字神名的形式出現。丁道爾最先採用「耶和華」(Jehovah)這個名字(在他所譯的『摩西五經』的出埃及記6:3)而將其介紹進英文中。
後來約翰·羅傑士以湯麥士·馬太的名字將英文的聖經譯本作進一步的修訂(因此他的譯本被人稱為馬太的聖經),並在1537年呈獻給英王亨利八世而獲得國王的批准。可是頗諷刺地,這本聖經其實大部分是丁道爾的翻譯,甚至直至歷代志下均採用他的譯稿。在瑪拉基書的末了有他姓名的首字母“W.T.”兩字出現。「這樣,[大主教]克蘭瑪認可了一些集為一冊及以假名發行的譯本,雖然這些譯本以前分為數冊出版時曾被教士會議所譴責:這樣,英王遂批准了一些他在以前的諭令中曾加以譴責的書籍。」——《英國教會歷史》,R. W. Dixon著,第一卷,521頁。
一年之後,英國宗教事務的英王代理人湯麥士·克倫威爾下令吩咐教士在每間教堂裡設置一本最大型的聖經供教友閱讀;聖經要用鎖鍊繫住,並且教士應當「明確地鼓勵、訓勉和勸諭每個人閱讀聖經,因為這乃是十分有力的上帝之道。」一般人如此熱心聽從這個勸告,以致在1539年另有一項命令發出,禁止人在教堂的禮拜進行時大聲誦讀聖經。看來教士們發覺許多人寧願聚集起來聽人誦讀聖經而不理會他們的傳道演講,以致大感不悅!
你的眼打開了嗎?
以印製聖經供平民閱讀而言,丁道爾臨終時所作的禱告已經實現了。但是今日又如何呢?
『我有一本聖經,』許多人會說。但是否這樣便足以將人的眼打開呢?上帝論及他在古代猶大國中變節不忠的人民說,『他們有眼睛,但卻看不見。』(耶利米書5:21)因此『看見』可以指比喻性地用心眼看見而言。誠然,有千千萬萬的人家裡有聖經,但許多時聖經僅是留在書架上積塵而已。你會說這些人的眼真正已經打開而能夠看見聖經的真理嗎?
『但是我有讀聖經,』有些人也許回答說。僅是閱讀聖經是否意味到你的眼已經打開呢?並不一定。有許多讀聖經的人只是將其視為有趣味的文學而已。可是聖經向我們指出,我們的『心眼』必須打開才行。(以弗所書1:18)我們的眼若要真正打開,就必須明白我們從聖經所讀到的資料,將其緊記在心及在生活上應用出來。
你又如何呢?你的眼真的已經打開嗎?請想想,你深信聖經所含的資料真正值得研讀和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嗎?你若希望在這方面獲得幫助,耶和華見證人會很樂於幫助你。
你的眼一旦打開,就必須繼續打開才行。正如聖經的箴言一書說:「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都不可離開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箴言4:20,21。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上帝若保全我的性命,不多年後我便會使耕田的童子對聖經的認識過於你所知」——丁道爾
[第10頁的圖片]
威廉·丁道爾
[第12頁的圖片]
丁道爾翻譯聖經
[第13頁的圖片]
丁道爾被絞殺和焚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