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俱來的不死性抑或復活——那一樣?
我們邀請讀者仔細查閱以下一系列四篇文章。這些文章提出聖經對於「魂」在死後的遭遇,復活,上帝的審判日和最後的災難等問題所懷的觀點,並且將這些題目與上帝的道中的王國主題連貫起來。
每年的三月或四月,地上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居民慶祝復活節,亦即所謂「基督復活的節期」。因此,這意味到在復活節星期日慶祝基督復活的千百萬人其實表示他們希望自己最後得以從死裡復活。可是說起來奇怪,這些人的大部分均不相信死後的生命有賴於復活,反之他們相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在死後繼續生存。
其他億萬並不慶祝復活節的人也相信他們死後繼續生存的希望不是有賴於復活而是有賴於「靈魂」不死。基督教國內外的所有這些人顯然覺得他們結束地上短短的一生之後必然有些東西繼續存在。他們覺得人的生死若與禽獸無異,就會使他們深感挫折了。他們渴望在未來繼續生活是很自然的。也許你也懷有這樣的願望。但是人怎樣才能在死後繼續生活呢?
死後的生命——如何獲致?
各宗教的聖典對這個難題大部分提出兩個答案。有些聖典談及死者的「魂」或「靈」自動繼續生存。在另一方面,聖經則主張死者會藉著復活而再次活過來。——希伯來書11:17-19;路加福音20:37,38;約翰福音5:28,29;11:24。
東方的各宗教提倡「魂」或「靈」在死後自動繼續生存;這並不令人感覺意外,因為可靠的歷史表明這種信仰是起源於東方的。古代的巴比倫人相信死者的魂在男神納高爾和女神艾利殊基高爾管理之下生活在陰府中。古代的埃及人也相信人有不死的靈魂,而且有他們自己的「陰府」。他們崇拜俄西利斯而奉之為「死者之神」。像埃及人一樣,古代的波斯人相信人死後「魂會受到衡量」。許多古代的希臘哲學家採納了靈魂不死這種源於東方的觀念,最後則由柏拉圖在公元前第四世紀為其作出最後的定義來。
令人驚奇的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國的各教派竟然採納了未來的生命有賴於人有個不死靈魂的見解。正如《簡明猶太百科全書》(1980年)透露,這根本不是聖經的主張:「聖經並沒有主張靈魂不死的道理,這個道理也沒有在早期[猶太]律法師的著作中清楚呈現。……最後,相信人有某些部分是永恆不死的信仰成為律法師的信條的一部分,而且在後來的猶太教中差不多受到普遍的接納。」
基督教國的神學家跟從猶太的律法師採納巴比倫人、埃及人、波斯人和希臘人認為人具有個不死的靈魂的見解。可是,由於基督教國的各教會聲稱接納聖經,他們採納這個非基督教的道理遂使自己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他們的難題是:各教會怎能夠一方面保留聖經的復活道理,同時又主張人在死後有個不死的靈魂繼續生存呢?
基督教國的各教會怎樣應付這個難題呢?《天主教百科全書》告訴我們他們採用什麼方法,說:「拉特蘭第四次會議聲稱所有人,無論貴賤,『均會以他們現在所持有的軀體復活過來。按照信條所採用的措辭,這種復生稱為身體的復活。』」(楷書本刊自排)換言之,他們聲稱死者的復活只是使不死的靈魂再次披上血肉的軀體而已。但這絕不是聖經的主張。
真正的復活希望
許多聖經學者承認人生來便具有不死性和「身體復活」的見解並非聖經的主張。法國的天主教聖經教授喬治·區楚(Georges Auzou)寫道:「認為『魂』是一種純粹屬靈、非物質的實體而與『身體』分離的觀念……並不存在於聖經裡。」「新約從未談及過『肉體的復活』,反之所說的乃是『死者的復活』。」
類似地,法國的基督新教教授奧斯卡·考爾曼(Oscar Cullmann)在『不死的靈魂抑或死者復活?』一書中寫道:「基督徒希望死者復活與希臘人相信靈魂不死有極大的不同。……雖然基督教後來在這兩種信仰之間建立起一種連繫,而且今日一般基督徒將兩者完全混淆了,我看不出任何原因要將我和大部分學者視為真理的事實隱藏起來。……新約的生活和思想完全受到對復活的信心所支配。……整個人,真正死去的人,會藉著上帝一項新的創造行動而復活過來。」——(譯自法文原著。)
不錯,聖經所提出的未來生活的真正希望是基於復活或「從死亡再次興起」而非有賴於不死的靈魂在死後自動繼續生存。聖經說得很清楚:「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新譯》)下一篇文章會討論各宗教對於人死後的情況的混亂主張是怎樣產生的。
[第15頁的圖片]
圖畫顯示「魂」在屍體上盤旋,這表明古代的埃及人相信人的魂在死後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