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6/1 27-30頁
  • 馬利亞沒有原罪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馬利亞沒有原罪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早期教會歷史上並無此說
  • 「大爭論」
  • 三位一體教義的旁枝
  • 採納這個教義的其他理由
  • 聖經的觀點
  • 馬利亞帶著肉身升天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關於處女馬利亞,聖經怎麼說?
    聖經問答
  • 聖母升天——上帝啟示的信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瑪利亞
    根據聖經而推理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6/1 27-30頁

馬利亞沒有原罪嗎?

時間——1854年12月8日。地點——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庇護士九世以感情激動的聲音將以下的命令用拉丁文讀出:「我們宣布和制定一項教義,憑著天主的恩寵和藉著人類救主基督耶穌的恩惠,聖母馬利亞在成孕時沒有受到任何原罪的污染;這是天主所啟示的教義,因此所有信徒均必須堅守和對之深信不疑。」

自那時以來,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須緊守這個教義,每年在12月8日天主教世界各地均舉行聖母無原罪瞻禮。

我們不應當將這個教義與處女生子一事混為一談。所謂的聖母無原罪是指馬利亞的成孕及誕生而言,但處女生子則是指耶穌的神奇誕生而言。聖經清楚表明馬利亞在懷孕和生下耶穌時是個處女。(馬太福音1:18-23;路加福音1:34,35)但聖經是否表明馬利亞本身生來便是完美無罪的呢?

在早期教會歷史上並無此說

《天主教百科全書》,在「無原罪」的標題下承認說:「我們無法從聖經獲得這個教義的任何直接或明確證據。」既然如此,為什麼羅馬天主教會要將這個主張加入教會的信條中呢?為什麼一個自稱存在了差不多2,000年的教會要等到1854年才宣布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須相信聖母無原罪的教義呢?

《天主教百科全書》說:「較早期的教會元老對馬利亞無罪一事十分謹慎。……希臘教會的元老從沒有正式或明確地討論過聖母無原罪的問題。」事實是,幾位最早期的希臘教會元老,例如俄利根(公元185-254年),巴素爾(公元330-379年)及克列索斯頓(公元345-407年),所表達的見解與馬利亞無原罪一事剛相反。被推崇為最偉大的拉丁「元老」的奧古斯丁(公元354-430年)也表達過類似的見解。

在《基督徒的崇拜:起源與演進》一書中,法國天主教歷史家路易·杜斯尼(Louis Duchesne)寫道:「看來羅馬教會在公元第七世紀之前並沒有守任何崇奉聖母的節日。」誠然,在公元第五世紀,說希臘語的教會開始守施洗約翰成孕節及後來守馬利亞成孕節。《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說:「古代[「基督教」]的希臘人守馬利亞的成孕節……但並沒有認為慶祝一項並非無原罪的成孕,例如聖約翰的成孕,是個荒謬的見解。……可是,對我們日子的希臘正教徒說來,這個節日並沒有很大意義;他們繼續將其稱為『聖安妮成孕節』[安妮,傳統認為是馬利亞的母親],也許在無意中顯示一種並非無罪的主動成孕。」

由此可見與馬利亞有關的節期起源於東方的正教會或希臘教會,這些節期在公元第七世紀以前並沒有受羅馬或拉丁教會所採納。雖然希臘正教會以節期慶祝馬利亞的成孕,但卻沒有將其視為不帶有原罪。

「大爭論」

《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聖母無原罪的教義產生的過程相當悠長艱苦。這本書說:「起初教會只舉行馬利亞的受孕瞻禮,正如教會守聖約翰的受孕節一般。當時並沒有討論到無原罪的問題。經過若干世紀之後,教義上的爭辯形成了正確的見解,關於馬利亞無原罪的神學課題亦勢力漸趨鞏固,於是這個節期遂演變為聖母無原罪瞻禮。」

不錯,馬利亞無原罪的教義是經過多世紀「教義上的爭辯」才形成的。經過數百年之久,這個「神學課題」才變成「勢力鞏固」而最後被人採納。蒙教會認可的天主教參考書在討論「無原罪」的文章中,在「爭論」或「大爭論」的次標題之下對此作了頗多論述。這些文章談及「新節日」在公元十一世紀在英國有一個「微弱的開始」。諾曼第人在公元1066年征服英倫之後廢除了這個節日,因為他們視之為「褊狹和無知的產品」。在法國,天主教的「聖者」,克拉伏的伯納特(Bernard of Clairvaux,1091-1153),公開反對這個道理。在公元13世紀,被譽為天主教會的「首要哲學家及神學家」的「聖」湯麥士·阿奎奈,也反對馬利亞無原罪的主張,因為馬利亞像其餘有罪的人類一樣均受耶穌所救贖。

可是另一個天主教神學家和哲學家(約翰·鄧斯·史葛特斯,John Duns Scotus 1265-1308)卻贊成這個教義。史葛特斯屬於法蘭西斯教團,阿奎奈則屬於杜明尼加教團。因此在許多世紀期間,在羅馬天主教會的這兩個教團之間,聖母無原罪的教義成了一個爭論焦點。《天主教百科全書》總括這項爭論說:「由於有人試圖正式引入[聖母無原罪瞻禮],這使人對其合法性和意義提出反對而加以理論上的研討;這種情形延續了許多世紀之久,直至1854年才獲得徹底解決。」在那一年教皇庇護士九世鄭重宣布馬利亞無原罪是「天主所啟示的教義,因此所有信徒均必須堅守和對之深信不疑。」

可是,據權威性的《天主教神學辭典》透露,有超過50個天主教主教,包括巴黎大主教在內,反對將這個教義訂為所有天主教徒均必須接受的信仰。19世紀德國的首要天主教神學家約翰·杜靈格(Johann Dollinger)坦率地說:「我們拒絕接受聖母無原罪的新羅馬教義,因為這與最初十三個世紀的傳統背道而馳;傳統表明唯獨基督才是生來無罪的。」後來杜靈格被逐出教會。

三位一體教義的旁枝

為什麼天主教教廷堅要所有天主教徒接受這個引起爭論的教義呢?一個教會若偏離了聖經所提出的明顯真理,便會為自己製造麻煩;馬利亞無原罪的教義乃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一個不符合聖經的教義會導至另一個。

據研究透露,對馬利亞的崇拜始源於三位一體的教義。怎會如此呢?這可以追溯到公元第四世紀。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當時他甚至尚未是個受浸的「基督徒」)召開了尼斯會議以圖解決三位一體問題所引起的神學爭論。基於政治過於宗教的理由,君士坦丁支持三位一體派。尼斯信條宣布耶穌是上帝。這使神學家開始考慮到馬利亞的地位。耶穌若是上帝,馬利亞便是上帝的母親了。這個主張使有些人感覺震驚,在神學方面的討論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最後在公元431年,以弗所會議宣布馬利亞是“Theotokos”,實際的意思是「育神者」或「上帝之母」。

耐人尋味地,這個銜頭是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授予馬利亞的,這個地區乃是當時異教母神崇拜的中心。既然君士坦丁將變節墮落的基督教立為異教民眾可以接納的普遍宗教或公教,馬利亞崇拜遂取代了人們對各個異教母神的崇拜。隨著人們對馬利亞的崇拜變得越來越流行而與三位一體的教義連接起來,在許多人看來,將馬利亞宣布為完全無罪乃是順理成章之舉。

採納這個教義的其他理由

馬利亞無原罪的教義也是天主教神學在救贖人類一事上授予馬利亞的角色所導致的後果。在天主教的詞彙中,馬利亞被稱為「女中保」、「共同救贖者」和甚至「處女祭司」。為什麼呢?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天主教神學家便將馬利亞稱為「第二位夏娃」。他們引用哥林多前書15:22,45,不但將「首先的人亞當」與「末後的亞當[基督]」相提並論,同時也將夏娃與馬利亞相提並論。《大英百科全書》(1976)說這項比較「使馬利亞與她的順從在救贖人類方面擔任一個活躍角色。」——楷書本刊自排。

誠然,天主教會承認基督在救贖方面擔任首要的角色。事實上,天主教主張憑著「全能的天主授予她的獨特恩寵和權利,」馬利亞是最先從基督所獻的祭物「恩典」得益的人。他們認為「在她成孕之時」這些恩典便應用在她身上以保護她免受原罪所染污。」

那末,天主教神學家怎樣解釋馬利亞據稱『在救贖人類方面所擔任的活躍角色』呢?他們說她是「共同救贖者」,因為正如《天主教百科全書》說,「馬利亞的同意是完成救贖所不可少的。」他們將「女中保」的銜頭應用在她身上,因為他們聲稱馬利亞為墮落的人類代求。他們也說,憑著這樣的身分,馬利亞「可以合法地稱為“Virgo sacerdos”或「處女祭司」,因為她與基督合力獻上祭物,現在她與基督一同將「一切恩寵」施予人。

再者,傳統的天主教神學根據拉丁文譯本對創世記3:15的誤譯認為馬利亞便是,據天主教聲稱,會擊傷『古蛇』撒但的頭的「女人」。(創世記3:14,15,可參閱《杜亥》及《耶路撒冷》聖經的註腳。)天主教聲稱,為了征服撒但,馬利亞必須是絕對無罪的。但是聖經怎樣說呢?

聖經的觀點

在教皇庇護士九世向天主教世界頒布這個教義之後僅三年,比利時的馬勞主教承認說:「我們應當清楚指出,在維護這個教義[馬利亞無原罪]的人所提出的論據中,取自聖經的證據最軟弱無力和不正確。有太多時候他們草率和差不多隨便地引用一些無關的經文。」

天主教神學家聲稱聖經和傳統共同構成上帝對人類所作的啟示。可是最佳的天主教權威承認傳統絕不可與聖經有所抵觸,而且傳統必須直接或間接地證明是「使徒所傳授的」。馬利亞無原罪的教義符合這些條件嗎?

正如我們在以上見到,這個教義並不受到羅馬天主教會最古老的傳統所支持。再者,這個教義與聖經有所抵觸。認為馬利亞在成孕的時刻便受到保護不受原罪影響的聲稱否認了罪的普遍性。使徒保羅說得很清楚:「罪通過一個人進入世界,死又通過罪而來,這樣死遂散播到全人類,因為人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天主教《耶路撒冷聖經》)聖經也說「全人類」唯獨藉著基督的死才獲得救贖。(希伯來書2:9,《耶路撒冷聖經》)馬利亞無原罪的教義若是真確的,馬利亞便在基督死亡之前便獲得救贖了,事實上甚至在基督降世之前許多年即已得救。

因此,以天主教本身的尺度去衡量,這個教義既非「使徒所傳授」亦不符合聖經,因此絕不是一項可接受的「傳統」。這豈不應當促使誠懇的基督徒按照聖經查考一下教會要求他們相信的其他「信條」嗎?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希臘教會的元老從沒有正式或明確地討論過聖母無原罪的問題。」——《天主教百科全書》。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