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危險的日子」——對你的家庭有什麼影響?
「不論居室何簡陋,天下無處及吾家。」
作曲家約翰·侯活·裴因寫了以上的一句話。但那是160年前的事。在今日這個世界裡,情形已經大為改觀。「家庭,甜蜜的家庭」已時常淪為戰場。在家庭內應有的愛心和親情在許多家庭裡已經蕩然無存。為什麼呢?在我們這日子所發生的家庭難題有任何獨特之處嗎?
二十世紀的家庭
在以往多個世紀裡,家庭時常是一個經濟生產單位,意即所有人——父母和子女——一起建造房子,製造傢具,耕種田地及料理牲畜。(創世記37:2;箴言31:16)但自從工業革命爆發以來,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隨著特別是西方各國變得更為工業化,許多家庭紛紛搬進城市以便找尋工廠工作。於是個人開始要每日離家上班。家人共聚天倫的時間也逐漸愈來愈少。諸如衣服及傢具等物件已不再自行製造而是另行購買了。此外,正如《家庭、社會與個人》一書指出:
「不出所料,這些改變對家庭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家庭已不再像一個經濟單位一般從事任何生產。自從強迫教育及兒童勞工的法例實施以來,兒童已經由資產轉變為經濟負擔。」這對養育兒女的模式產生了什麼影響?「家庭的宗族觀念改變了,管教和對權威的尊重已不再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這樣的改變使二十世紀的家庭遭受到獨特和更大的壓力。這並非西方世界所獨有的難題。殖民地統治及隨後的工業改革甚至使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中傳統的家庭角色也受到干擾。在若干事例上,妻子對於沒有被丈夫視為伙伴而大感不滿。例如一位非洲籍妻子訴苦說:「為何男子要讓我們婦女背起沉重的擔子?我到田裡時肩上扛著一把鋤頭,背上負著小孩子。他卻兩手空空。我回家時也要扛著鋤頭,負著小孩,頭上還要頂著一大盆水。但他卻仍舊兩手空空。他的收入並沒有用在我們或兒女的身上,而是花在飲酒之上。我們分擔工作,或甚至更辛勞,但他卻把金錢全部據為己有,告訴我們錢是他的——是他賺來的。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二十世紀的家庭也受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種影響——電視。據估計,當一個青年到18歲時,他已觀看了大約15,000小時的電視節目,他用在上課的時間則大約是11,000小時。以平均計算,一個到了14歲的美國少年已經從電視上目睹18,000多人被殺。結果如何?M.S.米勒(M.S.Miller)所著的《兒童的壓力!》一書提出答案:「許多心理學家和法官都把青少年所仿效的暴力行為歸咎於電視節目。當一個年僅九歲的小孩用玩具手槍行劫美國紐約的萬國寶通銀行時,他一邊拿取大束百元美鈔,一邊解釋說:『我在電視上看見大人是這樣做的。』」《家庭統籌者》雜誌補充說:「雖然這件事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影響尚未獲得充分的證實,但很明顯的一點是,傳播媒介所標榜的一些價值標準肯定會對青少年現在的生活及日後的生活模式產生肯定的影響。」
無疑,二十世紀的家庭經歷到一種奇異和獨特的生活情況,使家庭受到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各種緊張壓力所影響。但這件事真的促成了證明我們正生活在「末期」中的種種家庭難題嗎?
使徒保羅很詳細地預言「末期」會由一段『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a將其標明出來。這段「危險的日子」會對家庭生活產生什麼影響?保羅回答說:「人會……背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誠]、沒有親情。」——提摩太後書3:1-3,《新譯》。
「背逆父母」
兒女是父母的血肉之親,並且蒙受父母很多恩惠。青年人若沒有向父母回報他們所配得的孝敬和照顧,這的確可說是大逆不道。正如一位聖經學者評論說:「青年人若完全喪失了對長輩的尊重,不肯承認他們從那把生命傳授給他們的父母受到無可償還的恩惠及對父母負有基本的責任,這便可說是一個極端墮落的文明的徵象。」這種情況確實見於二十世紀的家庭當中嗎?
「我對自己的兒子感到害怕,」一位母親談及兒女忤逆父母最明顯的證據之一——虐待父母。在暴怒之下,這個婦人的兒子竟然猛力踢向母親,使她跌倒而肩膊脫臼。這類傷害父母的暴力事件究竟普遍到什麼程度呢?《在緊閉的大門後面》一書在報導有關美國家庭暴力事件的研究報告時指出:「在三歲至十七歲的兒女當中,每三個便有一個每年均曾擊打過父母。」兒女對父母揮拳相向豈不是大不敬的所為嗎?——可參閱以弗所書6:1-3。
兒女也可以藉著暴力成分較少的方式忤逆父母。在1960年代,青年人藉著嬉皮士的衣飾和長髮如此行。然而,當成年人也爭相效尤時,年輕人便只好尋找新的反叛方式了。《兒童的壓力!》一書解釋:「新的反叛方式層出不窮,反抗的程度也變本加厲——吸毒、酗酒、逃學及離家出走等無所不為。難怪祖父的一代呼喊說:『在這個時代和日子養育兒女真是苦事。』」
並非僅是孩童才沒有給予父母配得的愛護和尊敬。還有另一群人也同樣行——虐待年老父母的成年人。以什麼方式?《今日心理學》雜誌解釋說:「虐待年老的父母可以包括身體上的虐待,金錢上的剝削(例如:沒收和強索父母的多年積蓄),疏於照顧(忽略父母在食物和醫藥上的需要)或是心理上的(辱罵)。虐待者也時常恐嚇父母,他們若膽敢投訴遭受虐待便會被逐出街外,被送往精神病院或老人院裡。」
尤其令人難過的是,許多成年兒女沒有履行對老年父母應負的責任。例如,F.艾雲·奈爾(F. Ivan Nye)於《婚姻與家庭雜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他指出:「大部分接受研究調查的人均承認有責任與親戚保持接觸,並在後者發生經濟困難時應該予以援手,然而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否認有這項責任(經濟方面的援手),此外,只有不及百分之四十的男女對不願負起這種責任的人表示強烈的反感。」這促使奈爾在結論中指出,「親屬關係」正「逐漸從傳統的結構上消失而轉變為」一項有選擇性的家庭功能。這豈不是「一個極端墮落的文明的徵象」嗎?——可參閱提摩太前書5:3-8。
並非所有為人子女者均蔑視父母的權威。然而,有關青年人違背父母的廣泛證據無疑足以表明使徒保羅所作的預言正在現今獲得應驗:「人會……背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誠]。」
「沒有親情」
孩童並不是唯一受到這段「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所影響的人。保羅也預言說:「人會……沒有親情。」——提摩太後書3:2,3,《新譯》。
期望你的家人相親相愛是很自然的。「家庭,甜蜜的家庭」應當充滿愛的氣息——對配偶以及對子女的愛。可是,使徒保羅指出,「沒有親情」b會成為「末期」的一項特色。他的確所言不虛,有太多的「家庭」已變成絕不「甜蜜」。怎會如此呢?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留意到一種令人驚訝,但卻十分普遍的缺乏親情的現象——虐待妻子。無疑,妻子絕不應該遭受踢打、拳擊或其他形式的虐待。這與聖經的教訓多麼迥異!聖經吩咐作丈夫的要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這才合乎自然。毆打妻子卻絕不然!——以弗所書5:28-33。
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毆打丈夫的案件。在一宗案件裡,丈夫被妻子打到「遍體鱗傷」,妻子向他「大發雷霆,尖聲喊叫及狠毒地施以暴力。」有些社會學家估計,單在美國一地每年便有282,000多名丈夫被妻子毆打。這類事件豈不是證明二十世紀的家庭缺乏親情的令人震驚的例子嗎?——可參閱以弗所書5:22-24,33。
與上述報導同樣嚴重,但卻更令人傷心的便是關於虐待兒童的事件急劇增加的報導。以下是報章常見的大字標題:
「受虐待的兒童長大後談述身上的傷痕。」
「婦人承認把四名入睡的子女溺斃。」
「虐打青少年,丹佛市和全州的死亡率急升。」
「兒童受到忽視,『使英國的仁愛形象受損。』」
我們無需舉出更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了。
這類虐待兒童的事件普遍到什麼程度呢?《在緊閉的大門後面》一書報導家庭暴力研究所得的結果,估計「[美國]有大約310萬至400萬名兒童曾經受父母的一方踢打、咬傷或拳擊;……為數約90萬至180萬名年齡由三歲至十七歲的兒童曾受父母的一方以手槍或利刀威嚇。」
誠然兒童,尤其是嬰孩,很易受到傷害,有時更難以侍候,但他們絕不該受到虐待——不論是身體上、感情上或其他任何方面的虐待。畢竟,正如聖經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
毫無疑問,二十世紀的家庭受到史無前例的強大壓力和緊張所困擾。《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指出:「何以家庭紛爭變成如此嚴重?紐約醫學院韋斯切斯特醫療中心的精神病專家伯贊特·紐爾博士列出以下的因素:個人及經濟上的挫折、酗酒以及現代社會對許多家庭所施的較大壓力。」——楷書本刊自排。
家庭紛爭的激增只是將「末期」標明出來的綜合徵象的一部分而已。以後幾期『守望台』雜誌會詳細討論保羅在提摩太後書3:1-5所論及的其他『末世徵象』。但有一點是肯確的:關於兒女反抗父母權威及親情淡薄的報導,正如保羅所預言一般,已廣泛到足以構成明確的證據,表明我們現正生活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中。
我們的確現正生活在一段「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裡。然而,我們的家庭幸福毋需被這段「危險的日子」所破壞。耶和華上帝已在聖經裡向人提供了切合實際的指南,甚至在現今也可以為切實跟從這些指引的人帶來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除此之外,你若緊守這些訓示,你的家庭便可以在即將來臨的上帝公義新規制裡廁身於許多幸福家庭之列而享有永遠的生命。——彼得後書3:13;箴言3:13-18。
[腳注]
b 史多治(storgé)這個希臘字是指家庭的愛,親屬的愛。但是,「沒有親情」一詞的希臘字是亞史多高斯,(ástorgos), 意思剛相反——本應存在於家庭分子間的愛蕩然無存的情況。
[第6頁的圖片]
他觀看人被槍擊、毆打、謀殺。這對他有什麼影響?
實踐聖經裡的訓示甚至在現今也可為人帶來幸福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