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5 9/1 8-9頁
  • 真理和信心終於得勝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真理和信心終於得勝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信心化作行動
  • 真理和信心業已得勝
  • 他們以身殉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兇徒難逃法網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解開金比利吉提之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因宣講真理而大受逼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守》85 9/1 8-9頁

真理和信心終於得勝

耶和華見證人決心「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上帝。(約翰福音4:23,24,《新譯》)不錯,他們所傳講的聖經信息的確揭破謬誤的道理,但正如使徒保羅一樣,他們問道:『我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麼?』(加拉太書4:16)當然不是!這些基督徒深愛同胞,渴望他們也能夠享有唯獨真理才能予人的屬靈自由。——約翰福音8:32。

見證人即使因宣講真理而大受迫害,他們仍然決心緊守信仰。事實上,潘治村這群謙卑的基督徒所表現的信心證明,憑著耶和華的幫助,他的僕人能夠保持忠貞直到末了。這可能意味到直至這個邪惡制度的末了,或者是在宗教人士所煽動的殘酷逼迫下忠心至死。——馬太福音24:13。

信心化作行動

並非唯獨在基伏省被人殺害的愛好真理者才顯出堅強的信心。例如,請考慮一位年長姊妹,邊琴美莎·賓蘭妮,的榜樣。她的兩個兒子,馬拉拿·韋馬山尼和阿基利馬尼·華路加巴,在潘治村的屠殺事件中喪生。此外,族中父老說服她的丈夫與其他兇徒合力殺害了她的姪兒阿米斯,米蘭迪。她的兩個兒子和姪兒慘遭殺害之後,她更被整家人,包括丈夫在內,所唾棄。然而,她從詩篇執筆者的話獲得安慰:「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27:10)她的屬靈弟兄姊妹歡迎她,並且仁愛地以聖經中奇妙的復活希望去提醒和安慰她。

這位姊妹的丈夫韋馬山尼·木桑巴由於涉嫌殺害姪兒被判監禁,但終於獲得釋放。此後,他承認妻子所緊守的忠貞立場以及見證人對她和痛失親者的媳婦們所表現的愛心令他深受感動。現在,他表示十分懊悔,並且與妻子一同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由於他所作的徹底改變,他成為別人批評和嘲笑的對象,但他卻決心在今後努力事奉耶和華。

其他所有痛失親者的年輕寡婦均由於家人恐懼遭金比利吉提的毒手而大受反對。但這些年輕婦女全部緊守忠貞,拒絕放棄她們對耶和華的信仰。她們獲得基督徒同工的收留而經歷到耶穌所說的話:「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馬可福音10:29,30。

真理和信心業已得勝

今日,潘治地區耶和華見證人的情況已恢復正常。所有曾一度被迫流亡的人,包括痛失親者的人及感興趣的人士,現已重返家園。見證人懷著堅決的精神再度熱心地在當地宣揚王國的信息。雖然歷盡艱辛,他們卻好像古代羅馬的『弟兄,因保羅所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移,越發放膽傳上帝的道,無所懼怕。』——腓立比書1:14。

當然,弟兄們都為潘治小組有八個忠心的基督徒男子被人殘殺一事感到傷心。可是,現在有另一位先驅傳道員在當地的小組作主持監督。耶和華在非洲內陸的百姓對上帝通過基督所表現的慈愛滿懷信心,正如保羅所說一般:「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飢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馬書8:35-39。

然而,為何耶和華容許這些忠心的見證人被人殺害呢?在今日這個暴亂的世界裡,有許多事例表明耶和華顯然保護他的百姓。他藉此表明他有能力保護他們安然渡過「大災難」。(馬太福音24:21;以賽亞書26:20)可是,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6:1-3指出,有時他會容許反對者達到實際殺害個別的耶和華見證人的地步。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緊守忠誠,正如我們在基伏省的忠心弟兄們所為一般,可以作一項見證,證明上帝的僕人決心要緊守忠誠,直至死而後已。——約伯記27:5;箴言27:11。

聖經的記載提醒我們,在第一世紀司提反以身殉道之後成就了一項偉大的見證。(使徒行傳8:1-8)因此,這宗恐怖的殘殺案也可能促使薩伊的許多利格族人及其他人士對聖經作一番認真的查考。耶和華見證人十分樂意幫助此等心地忠實的人擺脫與金比利吉提的宗教有關的種種恐懼和迷信!的確,一切接受上帝的奇妙真理的人可以享有多大的自由!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