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政治——永遠攜手合作?
俄國統治者烏拉底米爾一世(Vladimir I)有一天決定要治下的異教臣民成為「基督徒」。他本人在公元987年娶了一位希臘正教的公主為妻而歸信基督教,現在他下令要臣民集體受洗——若有必要甚至不惜用武力使之就範。逐漸俄國教會脫離它的「母親」希臘教會而獨立,最後甚至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雖然今日蘇聯的統治者們正式否認上帝的存在,俄國的教會仍與政府若即若離地攜手合作。
俄國正式歸信「基督教」幾個世紀之後,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也在教會和政府之間締結了親密的聯盟,雖然所用的手段與俄國不同。1532年,亨利八世由於王后亞拉崗的加德琳(Catherine of Aragon)未能產生王儲而憂慮。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亨利暗中娶了他的情人安·博林(Anne Boleyn)。這件事得到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默許,他於是宣布亨利的第一宗婚姻無效。1534年,這個通姦者和暴君宣布自己成為英國教會的元首,直至今日英國的國王仍然擁有這個頭銜。教會會議所作的決定必須受英國議會所認可,主教們則由於是上議院的議員而參與管理英國的工作。英國的政教合一已超過450年之久。
現代的政教合一
1936年,在西班牙爆發反抗共和政府的叛亂,結果導致內戰及法蘭哥將軍奪得政權。由於法蘭哥獲得教士們的大力支持,他賜給教士們很大的權力作為酬報;這使左翼分子大感震驚。
1983年,世界教會聯會在加拿大的溫哥華舉行會議。聯會的祕書長波特(Philip Potter)力勸與會的代表要「繼續參與政治」。世界教會聯會曾撥款支助若干國家中的激進政治團體,以致令許多教會的教友深感憂慮。
因此,宗教干預政治是無可置疑的。可是,重要的問題是,教會應當這樣行嗎?這樣行是好事抑或壞事?宗教參與政治有提高政治的道德標準嗎?抑或反使宗教受到腐化?未來又如何?宗教與政治會繼續「情投意合」,抑或會反目分手而正面發生衝突?
[第3頁的圖片]
英國教會的第一個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