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
約翰·巴爾(John Barr)君自述
一年前的六月,我正在歸途上,快要到家了。那時我從格拉斯哥飛到阿伯丁。飛機在綠油油的蘇格蘭郊野上急速上升,然後飛過在我們下面懶洋洋地流著的克萊德河。當其時,我回想起1906年和比曉普頓的一個小村,那個鄉村就坐落在河的南面。
我的外祖母愛美莉·朱厄爾就在那一年和那個地方開始讀羅素的著作《歷代的神聖計劃》。她馬上看出聖經並不倡導地獄永火的道理。不久她兩個已經成年的女兒,貝西和埃米莉(後者就是我的母親),也開始認識真理,從蘇格蘭統一自由教會所提倡的謬誤教義的濃霧中看見真理之光。外婆在1908年受浸,象徵她獻身遵行上帝的旨意。沒多久,她的兩個女兒也受了浸。
我的爸爸是統一自由教會在比曉普頓的執行理事會祕書。他一向覺得很難接受三位一體的教義。為了幫助他,教會的牧師提議在某個禮拜日為他作一個特別演講。結果弄巧成拙!雖然牧師力圖解釋這個教義,爸爸卻終於看出三位一體的道理其實大謬不然。爸爸於是退出教會,在1912年受浸以象徵他獻身給耶和華。不久爸媽帶著兩個兒女,露薏和詹姆斯,北上遷到阿伯丁;1913年我就在那兒出世。
飛機開始從我自幼所熟悉的岡巒、河流、山谷上下降。早年的生活和父母努力「照著主[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我們三個孩子的回憶始終在我腦中縈繞。(以弗所書6:4)在這個晨光明媚的早上,我多麼感謝耶和華使我從父母得到這般優良的訓練!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夠繼續不斷地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父母的教導實在功不可沒。
早期訓練的裨益
我們的家庭一向很團結快樂。爸爸媽媽即使偶爾有不同的見解,也會設法不在兒女面前表露出來。這不單使我們尊重父母,也使家裡和睦安寧。
黃昏時全家聚首一堂是我最懷念的事之一。我們有時會自彈自唱,或玩些「大富翁」之類的棋盤遊戲的確可說是自得其樂。而且,爸爸無論多麼忙碌,也盡量每天抽點時間出來,跟我們一起朗讀聖經和守望台社的刊物,甚或其他嚴肅、輕鬆的文學作品也有所涉獵。在我們逐漸長大之際,這些事都有助於保持家裡的親密關係。
在蘇格蘭的北部,早期只有我們一家認識真理。所以,守望台社的周遊代表(當時稱為朝聖者),例如勞埃德、西尼爾和斯科特,都十分熟悉我們的家。有些社方代表甚至從紐約布洛克林的總部遠道而來,其中包括范安伯和麥克米倫在內。這些探訪都是我早年生活的里程碑。
回顧這些日子,我很感謝爸爸媽媽待客真摯熱誠。不單家庭生活因此變得更加充實,而且我雖然年紀尚輕,卻已經對整個弟兄團體體會漸深。啊!對於在兒女和普世的弟兄團體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父母的心血實在十分重要!
克服個人的難題
一踏入少年時代,我變得越來越害羞而不擅交際。年紀越大,我便覺得越難跟別人結識交談。害羞的心理在各方面都對我造成極大的障礙,可是最大的問題卻出在傳講王國好消息的工作之上。為了證明我真正有信心,這件工作是我必須做的。
緊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外祖母和媽媽是第一批參加了逐戶傳道工作的見證人。我們小孩子只是派單張,但是若要我實際跟別人在他們的家中交談——那便是另一回事了!這真的是個挑戰。但我終於接受了它。1927年11月某個星期日的下午,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那天我告訴爸爸我打算跟他一起出去逐戶傳道。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淚珠在爸爸的臉上流下——但他是喜極而泣!
家庭慘劇對我的影響
我們平靜安寧的家庭生活在1929年6月25日的傍晚受到重大打擊。那時我16歲。作了一整天的傳道之後,媽媽和姊姊匆匆忙忙的趕回家,打算預備爸爸的晚餐。突然一輛超速駕駛的摩托車撞倒了媽媽,在街上拖著她行了差不多40碼(37米)。她頭部的創傷非常嚴重,大家都以為她一定會死掉。幸虧在露薏姊姊的悉心照料下,她得以生還。一段時間以後,媽媽可以恢復過些較正常的生活,直至她在1952年去世為止。
這個傷痛的經歷對我有深遠的影響——使我認真檢討一下自己的一生,看看究竟我把生命花在什麼事上。那年夏天我開始努力研究聖經,比從前深入得多——結果,我能夠把真理深印在心裡。這是我一生中的大轉捩點,我決定把生命獻給耶和華,為他服務。可是,直至數年之後我才有機會藉水浸禮象徵我的獻身。
參加全時服務
我在1932年畢業,隨後修讀機電工程學的課程。當時的英國不像今天一般,青年人受到很多鼓勵作先驅,參加全時的傳道工作。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我知道該把精力用在哪一方面——用在全時的傳道工作上。
我還清清楚楚記得在1938年研讀的某篇文章。文中強調要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將組織的教訓付諸實行,便會獲益良多。文章載於《守望台》雜誌中,內容是和約拿有關的。文中闡明約拿逃避服務委派的經歷其實有什麼含義。我把這個教訓銘記於心,立定主意永不拒絕耶和華的組織委派給我的任何工作。當時我並不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神治工作擺在前頭,使我的決心大受考驗。
我禱告祈求指引,一封出乎意料的信帶來了答覆。社方在倫敦的總部來函,請我考慮加入伯特利之家服務。我急不及待地抓緊這個機會,進入導至更大服務權利的大門。於是,1939年4月,我和金海露一起並肩工作。他後來到中國作海外傳道員;為了傳道,他被共產黨人囚禁了幾年。我們曾經一起裝配錄音機和留聲機。這些機器是用來在別人門前播放傳道演講錄音的。
海露和我想像有各種各式的人最後藉著我們製造的機器而聽見王國的信息。這樣,我們從沒有忘記工作的最終成果。所以無論我在伯特利接獲什麼委派,我都盡力保持這種觀點。這使我從工作得到真正的喜樂,因為一件工作若與宣揚王國有關,便會變得充滿意義了。
服務的權利
抵達倫敦的伯特利之後不久,我被委任為一個小組的組務僕人(現今稱為主持監督),這個小組有超過200個傳道員。在此之前,我也是一個小組的監督,但那裡只有十個傳道員而已!1941年社方在萊斯特舉行了一個十分傑出的全國大會,我在大會中負責音響部。直至當時為止,我對音響的認識其實相當有限。
稍後我接獲委派從事周遊探訪,作「弟兄的僕人」,現今稱為環務監督。這種工作在1943年1月開始時,英國只有六個人擔任此職。我的委派本來為期只一個月,但結果我卻探訪各小組有三年多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段艱苦的歲月,在此期間,我負責主持三個規模宏大的大會——一件我從未幹過的工作。
當日的周遊工作與今天的頗為不同。我們從沒有停下來的時候,而在戰時周遊英國各地,有時是非常艱苦的。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某段路程可能是須要騎腳踏車的;不止一次,我要用這種方法才能到達另一小組。今天的周遊監督一週探訪一個小組,可是當日有些小組人數頗少,我們有時會在一週之內探訪六個之多!
以下是典型一天的時間表:五時三十分起床,吃完早餐後啟程到另一小組。八時開始查核小組的各項記錄。下午通常作組外傳道,跟著傍晚花一小時和小組的僕人開會,然後向小組發表演講。我很少在11時之前睡覺,如果那天晚上要寫探訪小組的報告,則要更晚一些才能休息。每個星期一則用來完成那一週的報告,作個人研讀和準備下一週的工作。
你會說:『多忙碌的一週啊!』是的,你說得不錯。可是在大戰的那幾年,弟兄們並非常常都能與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絡,我能在那段日子強化弟兄們是何等豐盛的報酬!我們感到自己正幫助各小組「在信心方面得以堅固」,這使我們覺得真真正正的心滿意足。——使徒行傳16:5,《現譯》。
返回伯特利服務
1946年4月,我被邀返回伯特利服務。我很高興可以重返伯特利,但我感到這三年半的周遊工作使我在靈性上得益極大。現在組織對我更加重要,我覺得自己好像做著詩篇48:12,13所描述的事:「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察看他的宮殿。」跟上帝的子民一起活動得越多,就越激發我對「整個弟兄團體」的愛心。——彼得前書2:17,《新世》。
返回伯特利之後,我有權利照料倫敦印刷廠裡很多的工作,稍後也包括製版的工作在內。1977年9月,我有獨特的權利成為耶和華見證人設於美國紐約布洛克林的治理機構的成員。
我必須承認有時我想『逃避』某些較困難的工作委派。但我隨即會記起約拿和他所犯的錯誤。我一次復一次的提醒自己要記得詩篇55:22的應許:「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事實表明這段話多麼真實!
耶和華從不會叫我們去做力有不逮的事。然而,唯獨靠著他的力量,我們才辦得到他要我們做的事。另一點是——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弟兄同工,他們便會支持你,扶助你,跟你「並肩」工作,好使你能承擔重任。——西番雅書3:9。
種種寶貴關係
當然,基督徒弟兄之中也有一些是和你交情特別深厚的。其中之一是休斯弟兄,他在1978年逝世。他一生的事跡見於1963年4月1日的英文《守望台》。多年來他一直在分社服務,後來成為分社委員之一。他非常尊重耶和華的組織,忠心耿耿,對弟兄愛護有加。所以英國的弟兄都深深愛戴他。他也十分喜愛組外傳道工作。無論他要負起什麼責任,對這件工作的喜愛在他一生中都有增無減。跟像休斯一樣的忠心弟兄並肩工作對我影響極深。這使我更決心要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繼續不斷地努力傳道。
1960年10月29日,我和一位多年來熱心服務的先驅締結了異常寶貴的關係。她是基列學校第11屆的畢業生,當時在愛爾蘭服務。在那一天米爾德麗和我結為夫婦,自此以後跟我一同在伯特利服務,始終如一的支持我。
米爾德麗的媽媽在1965年去世。她在生前曾勸女兒不要「嫉妒耶和華」。米爾德麗把媽媽的這句話時刻緊記在心。所以,雖然我經常要超時工作,她也不致感覺不滿。即使有時我接獲額外的工作委派給我,米爾德麗的態度也大大幫助我愉快地執行任務。我們特別喜歡一同分享傳道時遇到的許多富於報酬的經驗。
例如,曾有一對青年夫婦跟我們研讀聖經,很快便進至獻身受浸的地步,而且經常參加傳道工作。我們當然十分高興!可是後來他們突然不再和小組交往,表面上也找不到任何原因。米爾德麗和我都感到失望,我們不住納罕自己在訓練他們方面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我們恆切禱告,祈求耶和華打開他們的心竅,證明他們愛好真理。差不多十年後,這對夫婦寄來一封信,說他們已經和組織恢復密切交往了,而且他們的家現在是個研經班中心。你想我們有多快樂?
丈夫威爾寫道:「我希望向你們道謝。你們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和仁愛的關注。……離開組織完全是我的錯,從前我的心態是不對的。……重返耶和華的組織使我們感到極大的喜樂。……今天晚上我寫信給你們的時候,腦中浮現著以往美好的回憶,願耶和華繼續祝福你們兩位合力事奉他。」
在另一封信中,一個母親談及她的兒子邁克說:「我真慶幸天使使他坐在你的身旁。」她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有一次邁克和媽媽、弟弟一起參加大會,但其實他對真理並不感興趣。米爾德麗發覺這個小伙子獨坐一隅,於是上前和他攀談。跟著我們一起邀請他和弟弟來倫敦伯特利,看看我們的工作。
後來邁克來了,他見到的各事大大激發了他的興趣,使他繼續研讀聖經。結果怎樣?他現在是小組裡的長老,太太和兩個兒子都很熱心傳道。有一次邁克的太太寫道:「[邁克]常常提起跟你們的相遇……你們對他的仁慈關懷使他深受感動。」
有權利幫助像威爾或邁克這樣的人,收到他們的道謝,使內子和我的內心充滿對耶和華的感激!這些活的「薦信」實在是無價之寶。它們都是緊緊依附耶和華組織所帶來的喜樂。——哥林多後書3:1-3。
在世界總部服務
「自成一國。」布洛克林山道一份報章的編輯用這句話去描述擁有超過3,500名見證人的大家庭。這些見證人分別住在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和守望台農場。前者設於紐約布洛克林,後者則位於100哩(160公里)以外的紐約州北部。不錯,耶和華的受膏者們在他眼中是一個屬靈的國家!今天,出自萬族的人前來對這國的人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上帝與你們同在了。」——撒迦利亞書8:23;彼得前書2:9。
因此,你可以體會到當內子和我成為伯特利大家庭的永久成員時,我們感覺多麼興奮嗎?我可以不假思索的告訴你,過去八年是我畢生神治經歷中最特出的時期。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耶和華顯形組織的脈搏;在這裡,屬靈的糧食準備妥當,分發到地球的四極;在這裡,你看到耶和華的靈指引帶領他的僕人作出重大的決定;這裡比哪一處都更能感受到如山的鐵證,表明耶和華正祝福宣揚王國和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過去幾年來的種種經歷和感受激勵我更決心要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
我只是列出了平生經歷的一小部分而已。然而它們也許可以幫助你明白,為什麼我的飛機在阿伯丁機場著陸時,我這麼深深的感謝耶和華,感謝他容許我繼續留在這個充滿愛心的普世弟兄團體當中。在航程裡,我一直緬懷自己在真理中的歲月。這樣行再次提醒我,不時數算耶和華的祝福實在有莫大的裨益。——詩篇40:5。
我的姊姊露薏已在那兒迎接我。她獻身給耶和華已經超過60年了,但仍然忠貞、熱心。我感謝耶和華給我這項額外的恩典,因為使徒保羅豈不是說耶和華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們有忠心嗎?(哥林多前書4:2)見到家人保持忠心,給我自己多大的鼓舞!
摩西曾經禱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12)米爾德麗和我年紀越大,便越體會到要倚靠耶和華的智慧,好使我們可以終生表達對他和弟兄們的愛。我們若緊緊依附耶和華的組織,他便會仁愛地指教我們當行的路。
[第27頁的圖片]
1930年左右的約翰·巴爾(前排左面)和他的姊姊、哥哥、父母
[第30頁的圖片]
今天的約翰·巴爾和妻子米爾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