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地位的改善——禍福參半?
「在大體上,80年代的婦女已享有較好的教育、較佳的健康,較長的壽命和較充實的生活。」一本雜誌以這句話結束它那題名為「今非昔比」的文章。可是,由於所產生的種種副作用,婦女地位的改善在實際上可能是禍福參半嗎?
對婚姻和家庭的影響
例如,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和從事職業之間往往發生衝突。一項報導聲稱:「女主管人員比她們的男同事更不重視家庭生活,以致她們的離婚率高出兩倍。」你也許對此感到奇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一位工商管理學教授解釋說:「男子把家庭環境看作獲得支持的所在,但女子卻把它視為負累。男人回家感到鬆弛;他是為了家庭而工作。但女人回家是要做更多的工作。」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主管人員身上而已。蘇聯婦女投入工作比西方各國的婦女早了一個世代。她們依然感到兼顧工作和家庭是一種重擔。《在職婦女》的一位蘇聯編輯說:「婦人是家庭的心臟,因此必須更加親切,以期製造親摯和愛的氣氛。」婦人所面對的是雙重負擔,因為許多丈夫都不願分擔家務。
衝突的另一原因從華爾街最成功的婦女之一的例子可以見之。她誇稱:「工作在我看來乃是娛樂,」並且補充說,「我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很少作出讓步」——即使為了家庭也不行。家庭的福利有賴於丈夫去照顧兩個兒女,雖然丈夫是個商人。她的同事描述她對事業的專注「顯然對家庭關係沒有好處。」
現代一位女首相的情況也與此類似。由於她在政治上的野心,她的家庭並不獲得她的多大注意。她的兒女在逐漸長大時多數流連在叔伯家裡;據報導,「[他們]最喜愛的事之一只是全家坐下來吃一頓飯,但這件事[在家裡]卻絕不容易安排。」
在近期對歐洲四位高級女主管人員所作的訪問中,其中一位透露,她那12歲的女兒幾乎是由她丈夫一手撫養的。另一位女主管人員說,她只在週末才能照顧兒女。據新聞報導所載,聽眾們留意到其中三位女強人都有缺乏人情味的傾向。
當然,有些女人只在絕對需要的環境下才從事世俗工作,例如由於丈夫身故或離家等。對這樣的女人說來,能夠找到職業也許有點好處;但無論喜歡與否,她們都必須應付就業的不利方面。
不利的影響
婦女地位改善的禍福參半之處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妻子若在收入或專業地位方面勝過丈夫的話。據許多臨床醫生所稱,這種趨勢「對越來越多的婚姻促成了明顯和察覺得到的危機。」例如一位丈夫抱怨說:「我知道在理智上應該稱讚妻子的成功。但我在感情上卻自覺非常苦惱。我感到自己受人遺棄。由於這種苦惱,我感到內疚。」基督徒夫婦若是大家都要出外工作,懷著愛心彼此討論和互相體貼可以有助於減少這樣的不良感受和影響。——彼得前書4:8。
婦女所作的進步禍福參半的另一個因素是,許多女權運動者強調以婦女本身的利益為先務。《將臨的母權制度》一書指出,時候將到,世界會被女人所管轄;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女人只會問,「何以利吾身?」令人感興趣的是,這與以上所描述的成功女金融家的話不謀而合;她無意要幫助別人在公司裡晉升,除非這樣行對她自己有利。她承認說;「我太過以利益為依歸。」鑒於耶穌的教訓,這種主張是否明智呢?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馬太福音7:12;6:34)不錯,基督徒婦女在凡事上都要力圖與耶穌的見解一致。
聖經的道德教訓可以犧牲嗎?
婦女地位改變的最壞影響方面無疑是道德價值受到侵蝕。女權主義者很少顧及上帝和宗教,並且時常予以批評。由於職業而延遲結婚的婦女往往認為無需結婚也可以與人發生性關係。
女權運動的一項不良趨勢是支持女同性戀。1971年(美國)全國婦女組織(NOW)通過決議:「NOW意識到女同性戀者受到雙重的壓迫,認為婦女有權自行決定和表達自己的性願望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NOW承認女同性戀者所受的壓迫乃是女權主義運動應當關注的事。」可是,請把這種主張與上帝在羅馬書1:26,27所作的宣判比較一下。與女權主義對女同性戀的主張時常相輔並行的是支持要求墮胎。土倫大學法學教授珀西說得不錯:「把毀滅胎兒性命僅視為另一種外科手術程序無疑蔑視了多個世紀以來的犯罪學、神學和道德哲學。」
一項報導聲稱,在以往十年間,婦女所犯的嚴重罪行增加率比男子急劇得多。在1974和1979年之間,因舞弊而被拘的美國婦女數目增加了將近百分之50,但在男子當中只增加了百分之13。婦女侵吞公款的人數同樣增加了百分之50,在男子方面只增加了百分之1.5。因偽造和假冒之罪被拘的婦女數目增高了百分之27.7,在男子當中的增加卻不及百分之10。婦女地位改善的結果顯然不能令人完全滿意。
婦女吸煙的數目也日益增加。吸煙所招致的肺癌正在取代乳癌,成為婦女的第一號死因。近年來在患癌死亡的婦女當中,肺癌佔全數的百分之25,每年的增加率達百分之7。
令人滿意的前途——如何獲致?
職業或事業能使大多數婦女在生活上感到完全滿意嗎?顯然不能,正如越來越多人所發現一般。《蹺蹺板上的婦女:忽起忽落》一書的作者科素爾(Hilary Cosell)在文章中指出這項難題,她問道:「婦女若曾過度注重婚姻、母職和主婦責任,她們現在可能過度注重專業、事業和成功嗎?」她同時問道:「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母親所做的一切,同時也兼顧父親所做的一切嗎?」
同樣,在《生活的代價》一書中,馬歇爾(Megan Marshall)透露「職業上勝任愉快的浮面只是淺薄地遮掩著私人的創傷,例如:失望的愛情、被迫的性雜交、女同性戀的試驗、墮胎、離婚和寂寞等。」她指出婦女解放運動如何產生了「獨立的神話」,但這在大多數人身上並沒有奏效。
馬歇爾所作的結論是,「我們必須相信,幸福婚姻會保護長期的愛情,人類本身是不能孤立生存的。我們必須照顧別人,並且受別人所照顧。」這使人想起古往今來世上最偉大的導師耶穌基督的話,他說:「施予比領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新世》。
的確,人類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傾向。現代婦女地位的改變並不是純粹的幸福,先知耶利米的話正好強調這點,他說:「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基督徒婦女若清楚知道有些什麼改變發生(連同附帶的益處與難題),便能夠更加體會到跟從上帝教訓的價值。經驗表明上帝的教訓「比金子可羨慕」「守著這些便有大賞。」——詩篇19:7-11。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勝過珍珠。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未到黎明她就起來,把食物分給家中的人,將當作的工分派婢女。她開口就發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則。她觀察家務,並不吃閒飯。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讚她,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箴言31:10-1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