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0 11/1 26-31頁
  • 我們以耶和華的管教養育八個兒女成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們以耶和華的管教養育八個兒女成人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學習耶和華的方式
  • 以全時服務為目標
  • 養育兒女——額外的特權
  • 再次投入先驅服務!
  • 帶來豐盛獎賞的成果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整家人團結地事奉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 耶和華祝福我所下的決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記念全時為上帝服務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守》90 11/1 26-31頁

我們以耶和華的管教養育八個兒女成人

奧弗烈·梅內西斯(Overlac Menezes)君自述

「他們乘坐一部兩座位的腳踏車抵步。」這是《雷森迪報》在1988年就我們一家所作的全頁報導的開場白。當時我們正從雷森迪起程前往巴西南部的拉日斯城。

報導繼續說:「毫無疑問,老一輩的人都會記得有一對夫婦,他們在雷森迪城以使用一種別出心裁,獨創一格的交通工具受人矚目。他們所用的是一輛裝有巨型框架的兩座位腳踏車。坐在腳踏車前座的是『司機』奧弗烈·梅內西斯;坐在後座的是他的妻子瑪利亞·喬斯。當年是:1956年。」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阿里斯奧·馬西爾的男子,他也是當地電台的總監。他在1956年首次遇見我們;當時內子和我正在守望台社製作的每週廣播節目中參與演出,節目的名稱是大眾所關心的事,他在文章中引用我所說過的話,我們在雷森迪居留期間曾「訪遍每一戶人家,每一條街道」。

你喜歡知道何以我們在雷森迪會如此名噪一時嗎?我們在當地居住時,我們怎樣能夠一方面訪遍雷森迪的每一戶人家,將王國的好消息帶給他們,同時又『以耶和華的管教』養育八個兒女呢?——以弗所書6:4。

學習耶和華的方式

1950年1月,我的姊姊艾黛迪在聖保羅市開始跟一位耶和華見證人——瑪利亞·文斯——研究聖經。當時我16歲,曾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但我已有一段時間沒有上教堂了。可是,我仍然相信上帝,並且渴望事奉他。故此,有一個晚上,我前去探望艾黛迪,希望知道多一點她正在研究的新宗教。瑪利亞·文斯邀請我加入他們的研讀,這是我在一生中首次看見聖經。經過多次研讀之後,我從聖經獲悉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地球不久便會成為樂園;根本沒有地獄永火和煉獄存在,而且人亦沒有一個不死的靈魂。這使我大感振奮。我的親友對我說:「你這麼沉迷於聖經,你快要瘋了!」

我在研究聖經方面有良好進步,並開始參加聖保羅市貝倫會眾在王國聚會所舉行的聚會。我以為這些聚會只會有成年人出席,但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發現與會者有許多是與我年齡相若的青年人。1950年2月5日,我首次參加傳道工作;在同年的11月4日,我以水浸禮象徵自己獻身給耶和華。

不久之後,我奉派成為公眾講者。那時候,這意味到我需要用裝置在汽車保險槓上的揚聲器在街道上及公園裡向人發表演說。另一種活動是分發雜誌的工作。那時,我們通常掛著雜誌袋,站在街頭嚷道:「《守望台》和《儆醒!》雜誌,宣揚耶和華的王國!」我並沒有分發很多雜誌,但卻藉此養成了在公眾地方發言的膽量。

以全時服務為目標

我的注意力很快便被吸引到先驅服務(全時傳道活動)的重要性之上。1950年4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刊載了一篇稱為「有越來越多宣揚好消息的先驅」的文章。內容指出:「先求王國意味到人時時刻刻都在腦海中首先想及與王國權益有關的事,這樣的人會盡力找尋機會為王國服務,不會總是先追求自己的物質需要及積聚世俗財富去保障自己的將來。」這段話使我在內心產生了先驅的精神。

不久,一位名叫瑪利亞·喬斯·普賽拉蒂的漂亮少女將我的一生改變過來。她跟一對見證人夫婦——喬斯及戴萊雅·帕斯喬爾——研究聖經,且有良好的進步。1954年1月2日,她成為我的愛妻、伴侶、良友及賢內助。她的目標也是要成為先驅。因此,我們在一些海外傳道員,例如哈里·布萊克、埃德蒙多·莫林拉及查理德·馬查等,所立的榜樣鼓勵之下,毅然加入先驅服務的行列。我們接獲社方的通知:「你被推薦成為環務監督一事已獲批准。」你可以想像當時我們多麼欣喜——和焦慮!

我接獲第一項環務委派時不禁感到戰戰兢兢。我負責探訪的新環包括位於巴西當時的首府里約熱內盧的十群會眾,其中有些是在伯特利附近。一個由多位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畢業生組成的海外傳道員之家便在我所探訪的第一群會眾裡。我當時22歲,感到自己實在力微任重,於是便對當時負責督導巴西工作的馬查弟兄說:「我究竟可以教導這些人什麼?」他回答說:「弟兄,只管把來自聖經及組織的訓示應用出來便行了!」他的話的確是至理名言!

一年之後,瑪利亞·喬斯懷了孕,於是我們被迫停止環務工作。但可慶幸的是,我們仍然能夠留在全時服務的崗位上。社方為了響應兩個芬蘭籍家庭——埃維斯及萊尼愛斯——的邀請,於是派我們前往雷森迪城作特別先驅。雷森迪是個幾乎完全未經開發的地區,有居民3萬5000人。《雷森迪報》的文章所談及的那部兩座位腳踏車便是萊尼愛斯家庭送給我們的。我們利用這部腳踏車在該城肥沃的地區中撒下了許多真理種子。女兒愛麗斯在1956年出生之後,我們仍在當地工作了數月。我們離去時,兩位姊妹——安妮特·里貝羅及瑪麗安·韋勒——奉派前來澆灌這些種子,而『上帝則使它生長』。今日,雷森迪已有九群會眾,傳道員數目超過700人。——哥林多前書3:7。

我在雷森迪工作時最先遇到的人之一是馬諾爾·奎亞勞斯。我在等候公共汽車時,在他的工作地方分發了兩本書刊給他。後來他和妻子皮戴德都有良好的進步,兩人均受了浸。馬諾爾後來成為會眾的長老,繼續保持忠心直至去世。我也曾與阿爾盧·索爾瓦斯研究聖經。他初次參加聚會時發覺只有六個人出席,不禁為之愕然。但今日他是雷森迪的市務監督,在當地已有超過一千人出席各群會眾的聚會了。1978年,阿爾盧的兒子卡洛斯與我的女兒愛麗斯結為夫婦。今日,索爾瓦斯家族中已有超過60人是見證人。

離開雷森迪意味到我們的全時服務會被另一項基督徒責任所取代。那便是『供養自己家裡的人』。(提摩太前書5:8,《新譯》)可是,我們仍竭力保持先驅的精神,以之為我們的目標。我在聖保羅市一間公司找到工作。有一年的時間,我每個週末都乘車前往190哩(300公里)外的雷森迪城去幫助當地一個為數只得15個傳道員的小群。後來在1960年,我們遷回雷森迪去。

養育兒女——額外的特權

我們原本真的沒有計劃有這麼多兒女的,但他們卻一個接一個出生。愛麗斯出生後,接著是利奧、然後是瑪西亞、梅亞西奧、普利尼奧、安德烈和最後在1976年,一對孿生姊妹桑妮亞和索菲亞相繼出生。我們快樂地把每個兒女都視為「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憑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們才能夠『以耶和華的思想調整』撫養每個孩子成人。——以弗所書6:4,《新世》。

可是,這絕非一件易事,有時我們為所遭遇的難題而痛哭。但這是值得的。我們以什麼方式教養兒女呢?藉著家人聖經研究,並從兒女的嬰孩時期便開始帶他們一起參加聚會和參與外勤傳道;也藉著一起做事,肯定他們有良好的交往,施以嚴格的管教及自己立下良好的榜樣。

數年前,在聖保羅市克魯賽羅舉行的一個大會節目中,環務監督訪問我們。在談及我們的家人聖經研究之後,他問我說:「你的妻子在這件事上擔任什麼角色?」我記得當時我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以至無法說出話來。何以故呢?因為我確實很賞識馬利亞·喬斯在維繫我們的神治家庭方面所擔任的重大角色。若沒有她的忠信支持,事情就困難得多了!

自從我們訂婚以來,瑪利亞·喬斯和我一直都一起研讀聖經。及至孩子出生後,要恆常地保持研讀的習慣便成了一項真正的挑戰。為了使研讀持續下去,我會每週在冰箱的門上寫上下週研讀的時間及所要討論的資料。我也會按照需要作出委派。例如,有一天,瑪西亞跟普利尼奧在吃飯時打架,因此他們翌日發現在冰箱門上列出了一項委派:「怎樣與兄弟和睦共處。」下次研讀的時候,兩人均各抒己見,不和遂解決了。

另一個難題是在星期天早上,兒子們常說自己身體不適,無法出外參加外勤服務。利奧和普利尼奧最擅長於假裝胃痛和其他疾病以避免跟我們一起出外傳道。每當我懷疑他們是否真正患病時,我通常會說:『既然你病到無法出外傳道,那末等一會兒我們出外踢足球,你們就一定無法參加了。』通常他們會快得出奇地復原。

有時,有些情勢是我們必須小心處理的。利奧11歲那年,他跟一些見證人同工外出野餐,他未獲得我們同意便擅自買了兩磅火腿來吃。後來,我們收到一張帳單,瑪利亞·喬斯問利奧說:「你是否忘記了自己曾買過火腿嗎?」他天真地回答說:「沒有,我沒有買過。」瑪利亞於是說:「那麼,讓我們一起去跟店主澄清這件事吧。」利奧的健忘症在途中突然好了。他承認說:「我現在記起了,我當時因為沒有足夠的錢,所以向店主賒帳,但卻忘記償還。」我於是替他支付了欠款,但卻請店主雇用利奧,讓他工作到還清欠款為止。這是他所得的懲罰。他需要在每日清晨四時最先抵達店鋪工作,他終於在一個月內,將欠款如數歸還給我。

我們的家經常有許多先驅、周遊監督、海外傳道員及伯特利之家的成員到訪。大部分時間我們家裡都沒有電視機,這的確有助於我們養成良好的研讀習慣和基督徒的態度。我們便在這種氣氛下養育兒女。他們長大後寄給我們的信證實了我們所用的方法是成功的。——請參看第30頁附框。

再次投入先驅服務!

及至大部份兒女長大後,我記起《守望台》1955年3月1日刊的一篇文章「你能夠參與全時的服事職務嗎?」文章的內容指出:「有些人可能把參與全時服事職務視為例外。但他們錯了。基督徒一旦作了獻身的誓願,除非因為某些無法控制的環境,否則便有責任要參與全時服務。」

一天晚上,我禱告求耶和華為我打開服務的大門,使我可以再次加入全時服務。家人均願意與我合作,朋友亦鼓勵我;結果,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我在其中服務了26年的公司董事竟同意讓我從事部分時間的工作,使我能夠以正規先驅的身分從事服務。因此,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恢復離開了多年的工作崗位。三個孩子也相繼步我的後塵。

我在伊塔蒂艾亞作長老已有15年,後來我們在該地服務了兩年之後,便決定遷往有較大需要的地區服務。這意味到我們僅靠相等於薪金約四分之一的少量退休金過活。可是,藉著信靠耶穌在馬太福音6:33所作的應許,我們將計劃通知社方。一星期之後,我們很高興收到他們的答覆:「看來我們應該提議你們遷往拉日斯城,當地人口超過20萬。卻只有100個傳道員,分屬於三群細小的會眾。你們會對該地區有很大幫助。」

我們在1988年2月遷往該城。直至現在,我們仍然留在這裡,與兒女及朋友相隔超過600哩(1000公里)。我們剛在這裡渡過了20年來最嚴寒的冬天。我是會眾中惟一的長老,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我們卻獲得豐盛的祝福。地區本身尤其使我們感到鼓舞。每當我們敲門時,人們都會說:「請進來!」所以我們很容易便建立了許多聖經研究。對方若經濟拮据,我們便以書刊來換取不同的物品,所以我們回家時往往帶著肥皂、除臭劑,剃刀片、嬰兒服裝(給我們的孫兒)、穀物、蔬菜、水果、乳酪、酒及甚至雪糕等,有一次我們更用雜誌換來了幾張木凳!

帶來豐盛獎賞的成果

如今我已56歲了。每當我想及自己的家人,都不禁喜上心頭。兒女們不是「生在真理之中」而是生在一個基督徒的家庭裡,然後我們將真理灌輸到他們幼小的頭腦和心靈裡。已婚的兒女全都與「主裡面」的人結婚。(哥林多前書7:39;申命記6:6,7)誠然,我們曾在判斷方面犯錯誤,有時也會處事不公,我每每沒有立下最佳的榜樣或疏忽了自己身為父親兼丈夫的責任。然而,我一旦看出自己所犯的過錯,便會懇求耶和華及妻子或兒女的寬恕,並且竭力加以糾正。

儘管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我們的家庭——現在加增了女婿、媳婦及孫子孫女——總共有六位成員參與全時的服事職務,有四個是長老,一個是服事僕人。除了孫兒之外,全都受了浸。最小的三個兒女仍然留在家裡,他們都計劃以全時服務為一生事業。人還能期望獲得什麼更大的獎賞呢?我的確感激耶和華指引我們以他的管教養育兒女。看見他們仍然緊守上帝的教訓實在令我們欣慰。但願我們和兒女都永不偏離這條生命之道。

[第30頁的附欄]

我們的兒女長大後有時在書信中表示他們對父母教養他們的方式十分體會,以下是他們所作的一部分評論:

「爸爸,你和母親的確對我們盡了應盡的責任,雖然你們有時也犯錯,但這其實正是現在卡洛斯和我在管教兒子法布里斯奧時經常會犯的。」

女兒愛麗斯,33歲,兩個兒子的母親。

「我們必須承認,你們作出共同努力,以耶和華的思想調整教養我們,我們如今實在從其中獲得莫大的裨益!」

女兒瑪西亞,27歲,正與丈夫一起從事環務工作。

「我看出如果你們沒有幫助我奠下穩固的屬靈基礎,並且幫助我養成對耶和華和他的服務的熱愛,我根本就不會享有這樣的特權了。」

兒子梅亞西奧,23歲,一位特別先驅。

「安德烈,要珍惜與父親共處的時光,盡力從他的經驗得益。千萬不要藐視他的教訓。你們可以互相幫助。我現在正享有最快樂的時光。」

兒子普利尼奧,20歲,在伯特利服務。

[第26頁的圖片鳴謝]

Foto: MOURA

[第27頁的圖片鳴謝]

Foto: CALINO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