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魂仍繼續生存嗎?
「魂:人死後繼續生存的屬靈部分,能夠在未來的情況下感受快樂或痛苦。」(《牛津英語詞典縮印本》)大部分宗教都或多或少同意這個定義。《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說:「人的魂是不死的,並且會在人死後繼續存在。這個教義……是基督教哲學和神學的房角石之一。」
有鑑於此,獲知這項房角石信仰其實源自異教哲學一事也許會叫你詫異。在耶穌出生之前很久,世人已經相信魂是不可觸摸、可以離開人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因此魂能夠在身體死後繼續生存,以鬼魂或靈體的形態活下去。
希臘人用哲學術語表達這種信仰。有人曾引述著名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話,說:「魂……離去時若保持純潔,不帶著身體的任何負累,……去到和它相似、隱形、不死、智慧的領域裡。它到達的時候快樂無咎、沒有愚昧、沒有恐懼、……沒有人的一切疾病,與諸神永遠同住在真理之中。」——《斐多篇》,80,D,E; 81,A。
不是聖經的主張
那末,靈魂不死這種異教信仰是怎樣成為基督教國和猶太教的主張的呢?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輕描淡寫地論及這件事情,說:「魂在死後繼續生存的見解在聖經裡不易為人察覺。」其實更準確的說法該是,在聖經裡完全找不到靈魂不死的教義!該百科全書承認道:「舊約對人的魂的概念與希臘及現代哲學的看法不同。」
在所謂的舊約裡,通常譯成「魂」的希伯來字詞尼發希(neʹphesh)出現了754次。在所謂的新約裡,通常譯成「魂」的希臘字詞賽奇(psy·kheʹ)出現了102次。我們若查考聖經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就會發現一種令人詫異的情況。
在創世記2:7(《新世》),我們讀到上帝把生命的氣息吹進亞當的鼻孔裡,亞當就「成為 一個活的魂[希伯來文:尼發希]。」請注意:亞當不是得到 一個活的魂,而是成為 一個活的魂。換句話說,剛受造的亞當是 個魂!難怪《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總結道:「舊約所指的魂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整個人——作為生物的人。」
其他經文證實了這點。例如利未記7:20提到『吃平安祭的肉的人[魂,《新世》]。』利未記23:30說:「做什麼工的[魂,《新世》]。」箴言25:25說:「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魂,《新世》]喝。」詩篇105:18則告訴我們說:「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的魂,《新世》]被鐵鏈捆拘。」那末,能夠吃肉,作工,喝水感到暢快,被鐵鏈捆拘的是什麼呢?是人的一個獨立、屬靈的部分嗎?抑或是人自己?答案很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不單人才是魂。創世記1:20告訴我們,上帝在一個創造時期裡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活的魂,《新世》]。」不錯,甚至魚也是魂!在另一個創造時期裡,上帝指出「牲畜、昆蟲、野獸」都是魂!——創世記1:24;參閱利未記11:10,46;24:18;民數記31:28;約伯記41:21;以西結書47:9,《新世》。
因此在聖經裡,「魂」所指的不是一種虛無縹渺的靈體,在人死後離開人的身體。魂所指的乃是人或動物,或者人或動物所享有的生命。
死後有什麼事發生?
既然這樣,聖經顯然和異教的見解格格不入,因為異教認為人擁有一個不死的魂。那末,你認為誰在這方面的主張是真理呢?異教的希臘哲學家抑或上帝名下的子民?毫無疑問,擁有真理的是上帝的子民。上帝把他所感示的話語賜了給他們。
然而,尚待解答的問題是:魂在人死後有什麼遭遇?既然魂就是人,顯然人死的時候魂也死了。換句話說,一個死了的人就是一個死了的魂。許多經文都證明這點。以西結書18:4(《新世》)說:「犯罪的魂——它必死亡。」在士師記16:30我們讀到:「參孫就……說:『我[的魂,《新世》]情願與非利士人同死!』」其他經文表明魂能夠被剪除(創世記17:14,《新世》)、為刀所殺(約書亞記10:37,《新世》)、窒息(約伯記7:15,《新世》)、淹死(約拿書2:5,《新世》)。死了的魂就是死人。——利未記19:28;21:1,11,《新世》。
這樣,死了的魂的情況怎樣呢?簡而言之,死亡就是生命的反面。我們的一切感官都和我們的肉體有關。我們的視力、聽覺、思想能力都有賴於我們的眼睛、耳朵、腦袋發揮正常功能。沒有眼睛,我們就不能看東西。沒有耳朵,我們就不能聽聲音。沒有腦袋,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人死的時候,一切身體器官都停止發揮作用,於是我們便不再存在了。
與此一致的是,傳道書9:5,10說:「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在你所必去的陰間[希屋爾,《新世》;意即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照樣,詩篇146:3,4說:「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他的氣[靈,《新世》;意即生命力]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因此人(魂)死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再存在了。
由異教主張變成教會教義
有些人也許問道:『但新約不是主張魂是不死的嗎?』絕不然。《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新約忠於[舊約]對死亡的理解。」換句話說,「新約」主張魂是會死的。耶穌基督表明自己並不相信魂是不死的。他問道:「在安息日那一樣是合法的:作好事還是作壞事?救一個魂還是殺一個魂?」(馬可福音3:4,《新世》)照樣,基督的使徒保羅贊同「舊約」對魂的看法,他引用創世記2:7,說:「經上也這樣寫著說:『第一個人亞當成了活的魂。』」——哥林多前書15:45,《新世》。
那末,柏拉圖思想是怎樣成為教會教義的呢?黑斯廷斯所編的《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解釋道:「基督徒的福音穿過猶太會堂之門,進到羅馬帝國競技場的時候,希伯來人原本對魂的觀念就被轉移到一個充滿希臘思想的環境裡了。在同化的過程中,這種思想產生了相當大的作用。」教會的導師力求使他們的信息「受一個具有希臘思想的世界所理解」,因此運用「希臘心理學的既定術語和概念」。照樣,猶太神學家也漸漸在自己的寫作裡顯出他們「大受柏拉圖主義所影響」。——《猶太文史百科全書》。
這樣,聖經對魂的主張遂被人揚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異教教義。這樣做雖然使基督教更吸引大眾,卻絕不能因此就使這種做法成為正當。使徒保羅在希臘文化中心雅典傳道時,並沒有提倡柏拉圖對魂的主張,相反,他所傳講的乃是關於復活的基督教教義,即使許多希臘聽眾覺得很難接受保羅所說的話。——使徒行傳17:22-32。
的確,使徒保羅警告人切勿把基於聖經的真理和異教主張混淆起來,說:「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呢?」(哥林多後書6:14,15)基督教國容許異教主張成為它哲學和神學房角石之一,無疑為上帝帶來了羞辱!
死者的希望
人有自由相信他們所選擇的道理。但無可否認的是,靈魂不死的教義並不符合聖經。那末,人死去之後就再沒有生命的希望嗎?
約伯問「人死了,能再活嗎?」之後,接著提出上帝所感示的答案,說:「那時,你[耶和華]要呼喚,而我要回答;你會喜歡你所創造的我。」(約伯記14:14,15,《現譯》)不錯,聖經向一切存於上帝記憶裡的人提出復活的希望。他喜歡使像約伯一樣對他保持忠信的僕人復活!基督耶穌證實這個希望是真實的,說:「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翰福音5:28,29。
這個預言實現的時候,正如以賽亞書25:8所應許的一樣,上帝就會「吞滅死亡直到永遠」。這表示屆時的世界會像啟示錄21:4所說的一樣,「不再有死亡」。你會喜歡生活在一個沒有葬禮或殯儀館,沒有墓碑或墳場,沒有悲傷流淚,只有喜極而泣的世界裡嗎?
誠然,你也許自小受教相信靈魂不死的教義。但藉著研究聖經,你可以培養正確的信仰,堅信聖經那叫人自由的應許。a你可以獲知你必須做些什麼事才能承受聖經的應許,不是以不死靈魂的身分繼續活下去,而是在地上的樂園裡獲得「永生」!——約翰福音17:3;路加福音23:43。
[腳注]
a 如果你想這樣做,請隨時寫信給本刊的出版者,或者與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王國聚會所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