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2 3/15 28-31頁
  • 查斯丁——哲學家,護教士兼殉道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查斯丁——哲學家,護教士兼殉道者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早期的生活和教育
  • 細看他的著作
  • 他的死亡
  • 殉道者查斯丁
    詞語解釋
  • 一個謬誤導致另一個謬誤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9年
  • 第3部分——護教士有提倡三位一體的教義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護教士——維護基督教信仰還是擁護世人的哲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守》92 3/15 28-31頁

查斯丁——哲學家,護教士兼殉道者

「我們請求陛下審查對基督徒的各項指控。這些指控若證明屬實,他們便當受到應得的懲罰。……可是,若沒有人能證明我們有罪,良好的判斷力自不會容許陛下為了惡意的謠傳而傷害無辜。……因為陛下若知道真相,但卻不秉公行義,就在上帝面前無可推諉了。」

在公元第二世紀,自認是基督徒的殉道者查斯丁以這番話向羅馬皇帝安東尼·庇護提出呼籲。查斯丁請求皇帝對這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活和信仰作一項審慎認真的司法調查。這項要求公平的呼籲來自一個異乎尋常的人物,他的背景和主張都十分引人入勝。

早期的生活和教育

查斯丁是個外邦人(非猶太人),約於公元110年在撒馬利亞的弗拉維亞·奈阿波利斯城(即現在的納布盧斯)出生。雖然他的父親和祖父很可能是羅馬人或希臘人,他卻自稱為撒馬利亞人。由於自幼受到異教習俗潛移默化,加上對真理的渴求,這促使他對哲學作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可是他對於斯多亞派,逍遙學派以及畢達哥拉斯派的主張並不滿意,於是轉而鑽研柏拉圖的思想。

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查斯丁提及他渴望跟各哲學家交談,他說:「一位斯多亞派的哲學家曾令我心折,但花了一段頗長時間和他在一起之後,我對於上帝並沒有獲得進一步的認識(因為他自己也不清楚),……我便離開他另尋良師。」——《哲學家兼殉道者查斯丁與猶太人特里風談話錄》。

接著查斯丁向一個逍遙學派的哲學家請教,但此人對真理的興趣不及他對金錢的興趣那麼大。查斯丁說:「為了使我們的思想交流不致無利可圖,這人接待了我幾天之後便要我付錢。由於這緣故,我棄他而去,因為我認為他壓根兒不是哲學家。」

查斯丁渴望聽到「哲學的精髓」,於是「來到一個十分有名望但卻自視頗高的畢達哥拉斯派哲學家那裡。蒙他接見之後,我表示願意聽他講學,成為他的門生。他說:『那麼,你懂得音樂、天文學、幾何學嗎?你若不首先通曉[這些學問],又怎能了解導致快樂生活的[敬虔]事物呢?』……我向他承認自己對這些事一竅不通,他便打發我離去。」

雖然感到灰心,查斯丁卻沒有停止尋求真理。他轉到一群名噪一時的柏拉圖派哲學家門下。他說:「於是我盡量花時間跟一位最近搬到我們城裡的哲學家在一起,他精明睿智,在柏拉圖派人士當中可謂德高望重。後來我有了進步,天天作出最大的改善,……於是不久我便以為自己十分有智慧了。可是,」查斯丁繼續說:「這正是我的愚昧。」

查斯丁試圖跟哲學家來往以尋求真理,到頭來卻勞而無功。但後來他在海濱沉思之際遇到一個年老的基督徒,「一位氣宇軒昂的老人家,態度謙遜,舉止莊嚴。」在接著的交談中,老人將查斯丁的注意引到聖經的基本教訓之上,這些教訓強調人必須對上帝具有確切的認識。——羅馬書10:2,3。

這個不具名的基督徒告訴查斯丁:「很久之前,在受人敬重的哲學家尚未在世以先,有些深受上帝所愛的義人,……預言未來將要發生的事,這些事現今正在發生。他們稱為先知。惟有這些人被聖靈所充滿,不但認識真理,還將真理向人宣告。」這位基督徒進一步引起查斯丁的興趣說:「他們的寫作至今仍然存在。讀過這些著作的人,無不知識大增,得以知曉萬物的起頭和末了的事。」(馬太福音5:6;使徒行傳3:18)查斯丁聽從這位仁者的勸勉將聖經細加考查。從他的寫作看來,他相當熟悉聖經的各書及其中的預言。

細看他的著作

基督徒在面對死亡時仍毫無懼色,這件事令查斯丁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很賞識希伯來文聖經的真實教訓。為了支持他在《與特里風談話錄》中提出的論據,查斯丁引用來自聖經各書的話。他引錄過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申命記、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詩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約拿書、彌迦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以及四福音。他對這些聖經書的賞識從《與特里風談話錄》的內容可見一斑。在這份著作,查斯丁跟相信彌賽亞將臨的猶太教論理。

據報導查斯丁是個傳道者,他把握每個機會向人傳講好消息。他大概到過不少地方。他在以弗所住了一些日子,而且很可能在羅馬逗留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查斯丁的文學作品包括了為維護基督教而寫的辯解書。在他所寫的《第一篇護教文》中,他設法以聖經的光輝將異教哲學的黑暗驅散。他公開宣告,與基督有力的言行比較,哲學家的智慧是虛假、空洞的。(請參看歌羅西書2:8。)查斯丁自認是基督徒,並且為這些飽受歧視的人辯護。他歸信之後仍繼續以哲學家的裝束打扮,聲稱自己已獲知世上惟一的真哲學。

由於拒絕崇拜異教的神祇,第二世紀的基督徒被人視為無神論者。查斯丁反駁說:「既然我們崇拜宇宙的創造者,我們絕非無神論者。……在這件事上,我們的導師是耶穌基督。……他乃是真神的兒子。」論到偶像,查斯丁說:「他們製造偶像而稱之為神,我們認為這樣行不但愚昧無知,而且簡直是羞辱上帝。……讓一些自甘墮落的人鑄造神祇給你們崇拜,這是何等愚蠢的事!」——以賽亞書44:14-20。

查斯丁引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許多經文,表明自己深信復活、基督教的道德觀、浸禮、(特別是有關基督的)聖經預言和耶穌的教訓。論到耶穌,查斯丁引述以賽亞書說:「政權必擔在[基督]的肩頭上。」他也說:「我們若仰望人為的政府,就等於背棄基督了。」查斯丁也論及基督徒所經歷的試煉以及他們所負的責任。他強調人若要以適當的方式事奉上帝,就必須遵行上帝的旨意。他並且進一步指出,「人應當接受上帝的委派到萬國去宣揚這些事。」

查斯丁的《第二篇護教文》(一般人認為這僅是頭一篇的續篇)是寫給羅馬元老院的。他向羅馬人提出呼籲,向他們詳述基督徒對耶穌基督獲得確切認識之後所經歷的種種逼迫。基督徒的優良品行把耶穌的教訓在道德方面的優越充分反映出來,可是,這件事看來在羅馬政府眼中並沒有多大價值。相反,一個人只要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便會招來殺身之禍。論到一個以前提倡基督教道理的教師,查斯丁引述一個名叫盧西烏斯的人的話,這人問道:「這個人沒有通姦,沒有行淫,沒有殺人,既不是賊,也不是強盜;他什麼罪也沒有犯過,只不過承認自己是基督徒而已,你們為什麼要懲罰他呢?」

當時一般自認是基督徒的人均飽受歧視,從查斯丁的話足以見之:「因此,我預料自己也會被某些我曾指名提及的人所陷害,把我釘在柱上。也許克雷申斯會這樣對付我;他這人專愛虛張聲勢,自吹自擂。這人實在不配稱為哲學家,因為他公然為一些自己並不明白的事作證,指控我們,聲稱基督徒是不敬虔的無神論者。他這樣行只是為了嘩眾取寵而已。他若沒有讀過基督的教訓,便貿然指責我們,他就可說是卑鄙無恥了。他比未受過教育的人還不好,因為後者時常不敢談論他們所不明白的事,也不會為這些事作假見證。」

他的死亡

後來有人——不論是克雷申斯抑或其他犬儒學派的哲學家——向羅馬地方行政官告發,說查斯丁是個顛覆分子,結果他被判處死刑。他大約在公元165年在羅馬被斬首而成為「殉道者」(英文martyr, 原本的意思是「見證人」)。因此,人們將他稱為殉道者查斯丁。

查斯丁的寫作風格也許缺乏當代其他飽學之士的文采和圓滑,但他對真理和公義的熱愛卻是真摯的。我們無法確定他按照聖經和耶穌的教訓而生活達到多大程度。然而,查斯丁的著作卻由於所含的歷史內容和其中引用了許多經文而深具價值。這些作品使我們可以洞悉第二世紀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活和遭遇。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查斯丁曾向羅馬皇帝力陳基督徒所遭遇的逼迫是不公平的。他棄絕異教和哲學,轉而接受對上帝話語的正確知識。這件事使我們想起使徒保羅曾在雅典勇敢地向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家談及真實的上帝與復活了的耶穌基督。——使徒行傳17:18-34。

查斯丁自己對千禧年期間死者復活一事略有所知。聖經裡真正的復活希望對信心有多大的強化作用!這個希望令基督徒有力量面對逼迫,忍受重大的試煉,甚至以身殉道亦在所不惜。——約翰福音5:28,29;哥林多前書15:16-19;啟示錄2:10;20:4,12,13;21:2-4。

因此,查斯丁努力尋求真理,毅然棄絕希臘的哲學。作為護教士,他極力為當時一般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信仰和行為辯護。由於承認自己是個基督徒,他終於以身殉道。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查斯丁對真理深懷體會,甚至在面對逼迫之際仍勇敢為真理作證。今日,我們在耶穌的真正跟從者身上也見到這些特質。——箴言2:4-6;約翰福音10:1-4;使徒行傳4:29;約翰三書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