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的錯?
第一個人亞當最先表現出這種傾向。他犯罪之後對上帝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他實際上等於說:「這不是我的錯!」第一個女人夏娃的反應跟亞當的一模一樣,她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創世記3:12,13。
人類不負責任的傾向就這樣在伊甸園裡形成了。你有過類似的反應嗎?每逢有難題發生,你會馬上責怪別人嗎?還是你會分析一下情況,想想到底自己有沒有犯錯?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往往很容易不由分說就把自己的錯誤推在別人身上,說:「這不是我的錯!」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些常見的情況,看看一般人通常會有怎樣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要想想你在類似的情況下會怎樣做。
經濟困難
「這不是我的錯!要怪就怪這個經濟制度,奸商和生活費用高漲!」有些遇上嚴重經濟難題的人這樣說。他們應該歸咎於這些因素嗎?也許有些難以預料的情勢誘使人做一些有問題或風險大的投機生意。貪婪之心有時壓倒客觀的分析;有些人對自己投資的生意一知半解,結果很快就成為商場的犧牲品。他們忘記了一句諺語:「事情要是太理想,就有可能是假象。」這些人只喜歡物色一些合自己心意的意見。可是,一旦生意遇到挫折,要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就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了。可悲的是,這種情形有時甚至發生在基督徒會眾之中。
有些人由於參與不明智——甚或虛假——的投資計劃,結果弄得自己焦頭爛額。例如有些人付了錢買鑽石,但賣家根本就沒貨在手;有些人投資製作「熱門」的電視節目,但不久就大受虧蝕;有些人投資房地產,最後卻血本無歸、破產收場。由於對財富過度渴求,這些人也許忘記了聖經的勸告:「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9,10。
揮霍無度也可以使人陷入經濟困境。有些人覺得衣著要穿得像時裝雜誌的模特兒一樣,度假要享受豪華,吃飯要上高級餐館,消遣要有最新的成人「玩具」——房車、遊艇、攝影機及昂貴的音響器材。當然,有些人經過周詳的計劃及一番儲蓄後,有時也許能夠獲得這些東西。但人若沒有三思而後行,魯莽地買下這些東西,結果就可能負債纍纍了。要是他們陷入這樣的困境,這可說是誰的錯呢?顯然他們漠視了箴言13:18的健全忠告:「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
兒女令人失望
「我的兒女離開真理是長老的錯!他們沒有給我兒女足夠的關注。」有些父母這樣說。
長老的確有責任要牧養、照料上帝的羊。但父母本身又如何?他們有表現聖靈的果子,凡事堪作模範嗎?他們有經常舉行家人聖經研究嗎?父母有熱心為耶和華服務,並裝備兒女參與這件工作嗎?他們有留意兒女的交往嗎?
類似地,論到兒女的學業成績,父母很容易會說:「我的兒子成績不好是老師的錯!他們不喜歡我的兒子,學校的教學水平又低。」但父母有跟學校保持良好溝通嗎?父母有關心兒女選修的課程及攻讀的科目嗎?兒女有定時做功課,並在有需要時獲得協助嗎?孩子成績不理想是因為他們(或父母)本身缺乏正確態度或懶惰嗎?
父母若想真正造益兒女,就要採取積極的行動,而非只是一味責怪學校。他們應設法幫助孩子對學習養成正確態度,這樣他們就會珍惜上學的日子了。
靈性停滯不前
我們偶爾聽到有些人說:「我本可以做得更好,但這不是我的錯。長老沒有給我適當的關注。我沒有朋友。這群會眾沒有耶和華的靈。」可是在另一方面,會眾裡其他成員卻有很多朋友;他們充滿喜樂,在靈性上有良好進步;會眾也受到耶和華祝福,人數不斷增加,在靈性上欣欣向榮。既然這樣,為什麼有些人的靈性卻出現問題呢?
很少人喜歡跟一些充滿消極思想及不滿精神的人為友。事實上,與說話尖酸刻薄、滿腹牢騷的人相處可以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為免自己的靈性受損,有些人也許盡量避免跟表現這種精神的人有密切的社交往來。由於這緣故,某些人就認為會眾冷落他們,於是決定離開會眾,遷到別的會眾去。他們從一群會眾遷到另一群,後來又從第二群會眾遷到第三群,甚至第四群。正如非洲原野上的牛群不斷遷徙,以求找著更肥美的草場。這些基督徒也不停遷徙以求尋找適合自己的會眾。但他們若留意別人的優點,同時在生活上表現更多聖靈果子,無疑就會快樂得多!——加拉太書5:22,23。
有些人的確有作出這樣額外的努力。他們每次到王國聚會所都嘗試跟不同的人交談,並且誠懇地稱讚對方的優點。稱讚可以包括:對方的兒女、對方經常聚會的良好習慣、他在《守望台》研究班的優良評論,他開放自己的家來舉行書籍研究班及外勤服務前聚會等。你若立下目標找出別人藏在不完美背後的可貴特質,你就會發覺你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其實有很多優點。結果,你不但會更愛他們,而且也不愁沒有真正的朋友。
最常用的藉口
「這是上帝的旨意。」「撒但是罪魁禍首。」責怪上帝或歸咎撒但——這大概是我們遇到挫折時最常用的藉口。不錯,我們的生活也許有某些事會受上帝或撒但所影響。然而,有些人相信生活的每件事,無論是好是壞,都是上帝或撒但干預的結果,彷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事都不受他們控制似的。「要是上帝想我有架新車,他就會使這件事成就。」
這樣的人往往行事鹵莽、不顧後果。他們作決定時——不論在金錢上,還是在其他事上——並沒有深思熟慮,因為他們假定上帝會予以援手。要是他們的鹵莽行動招致金錢損失或其他災禍,他們就歸咎撒但。這些人事前沒有好好『計算代價』,事後卻把罪責完全推在撒但身上,或甚至更糟的是,他們期望耶和華去干預事態。這樣做既狂妄自大,也不符合聖經。——路加福音14:28,29。
撒但曾試圖誘使耶穌有類似的想法,認為自己不用為所做的事負責。馬太福音4:5-7告訴我們撒但第二次試探耶穌的經過:「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知道自己若行事鹵莽,甚至採取一項跟自殺無異的行動,他就絕不可能期望耶和華會插手干預。因此,他對撒但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喜歡把自己做事的惡果推在撒但或上帝身上的人,其實跟相信占星術的人大同小異,只不過以上帝或撒但代替星座罷了。這些人堅信幾乎所有事都不在他們控制之下,但卻忽略了聖經在加拉太書6:7所說的一項簡單原則:「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要面對現實
無可否認,我們正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上文提及的種種情況正是現實生活所常見的事。有些人也許在金錢上試圖佔我們便宜。有些雇主也許處事不公。我們的兒女也許受到朋友的不利影響。有些教師和學校的確需要改善。長老有時需要對人表現更大的愛心及關注。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那就是:不完美對人深具影響。另一方面,正如聖經指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因此,我們若期望自己一生都一帆風順,事事盡如人意,那就不切現實了。——約翰一書5:19。
此外,我們也必須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我們也有能力的限度,所以難題很多時是我們咎由自取的。難怪保羅這樣敦促羅馬的基督徒:『我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馬書12:3)這項勸告無疑對我們同樣適用。每逢我們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立即像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一樣說:「這不是我的錯!」相反,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我本可以怎樣做,就不致有這樣不愉快的結果?我作決定前有運用良好的判斷力,同時聽取一些智慧人的意見嗎?我有避免貿然斷定是對方的錯,從而予以適當的尊重嗎?』
要是我們努力實踐聖經的原則,並且運用健全的判斷力,我們就會有多些朋友少些難題了。日常生活上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也會迎刃而解。這樣,我們不但發覺與人相處是樂事,也不再因「是誰的錯?」這個問題而煩惱了。
[第28頁的圖片]
父母的努力大大有助於兒女成為靈性堅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