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上的矛盾
「靈魂不死的主張和死者復活的信仰……是立足點截然不同的兩種概念,兩者只可取其一。」菲利普·梅努的這番話總結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神學家在有關死者情況這個問題上所面對的矛盾。聖經說,死者會有希望在「末日」復活過來。(約翰福音6:39,40,44,54)然而,正如神學家吉斯貝特·格雷沙克指出,很多信徒卻把希望「寄託在靈魂不死之上。他們既然相信魂會在人死時離開人體,歸回上帝,他們對復活的希望若不是完全消失,便是大半已經幻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棘手的問題隨之而生。貝爾納德·塞薩布阿解釋說:「從人身體死亡到後來復活的『期間』,死者的情況究竟怎樣?」近年來,這個問題看來在神學界成了爭論的中心點。爭論的誘因何在?更重要的是,死者真正的希望是什麼?
矛盾的起源和發展
早期的基督徒對死者的情況十分清楚。他們從聖經知道,死者是毫無知覺的,因為希伯來文聖經寫道:「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當時的基督徒寄望於在「主臨在」期間復活過來。(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7,《新世》)他們從沒有期望,在等候這個日子來臨之際,在某個地方有知覺地活著。現任梵蒂岡樞機主教信條釐定委員會的主席約瑟夫·拉青格說:「古代教會並沒有肯定靈魂不死的道理。」
可是,《新神學辭典》解釋,在各教父,例如奧古斯丁或安布羅斯的著作中,「我們留意到在聖經傳統方面有一項新發展出現——希臘末世論的興起,這個主張跟猶太教和基督教信仰的主張是大相逕庭的。」這項新教義基於「靈魂不死的信仰,基於人死後立即受到獎賞或懲罰的主張」。這樣便產生了一個有關「過渡情況」的問題:魂在人死時離開了人體之後,在等待「末日」來到獲得復活之際,情況究竟是怎樣的?神學家曾力圖消解這個疑問。
公元第六世紀,教皇格列高利一世辯稱,在人去世之時,魂就立即去到歸宿之處。14世紀的教皇約翰二十二世則相信,死者會在審判日獲得最終的獎賞。可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卻駁斥前任教皇的主張。他所發布的教皇詔書(公元1336年)聲稱,「死者的魂在人一死之後就立即或得享福樂[天堂],或要贖罪淨化[煉獄],或被定罪[地獄],直到世界末日才與復活了的身體復合。」
多個世紀以來,儘管此說備受爭議,基督教國各教派卻一直信奉這個主張,雖然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以一般而言並不相信煉獄。然而,自上個世紀末以來,有愈來愈多學者指出,靈魂不死的教義並不是源於聖經的。結果,「現代神學如今時常將人視為一個整體,死時就完全消失了。」(《宗教百科全書》)由於這緣故,聖經注釋者發覺很難向人證明有所謂的「過渡情況」存在。聖經有論及這件事嗎?抑或聖經提出一個不同的希望?
保羅相信有「過渡情況」嗎?
《天主教會教理問答》一書說:「人若要與基督一同復活,就要與基督一同死亡:我們必須『出離肉身,與主同住』。[格林多後書5:8,《主經》]這種『解脫』就是死亡,魂會從此與身體分離。[斐理伯書1:23,《主經》]到死人復活那日,魂會再次與身體結合。」可是,在這些經文裡,保羅真的說魂會在人的身體死後仍然活著,等候「最後的審判」來到,然後與身體再次結合嗎?
在哥林多後書5:1(《呂譯》),保羅談及自己的死,指出他在『地上的房屋』會被「拆毀」。當時他正想到不死的魂撇下身體一事嗎?絕不然。保羅相信,人便是 魂,而不是人有 一個魂。(創世記2:7;哥林多前書15:45)保羅是個受聖靈所膏的基督徒。像他在第一世紀的弟兄一樣,他的希望是「存在天上的」。(歌羅西書1:5;羅馬書8:14-18)因此,他「切切地盼望」在上帝指定的時候,復活升到天上,成為不死的靈體。(哥林多後書5:2-4,《現譯》)關於這個希望,他寫道:「我們……乃是都要改變,就在……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哥林多前書15:51,52。
在哥林多後書5:8,保羅說:「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有些人相信,保羅這番話談及死者處於等待的過渡情況。這些人也指出,耶穌曾應許他的忠心跟從者,他會為他們預備地方,好『接他們到他那裡去』。但這些希望會在何時實現呢?基督表示會在他『再來』的時候,在他未來臨在之時實現。(約翰福音14:1-3)類似地,在哥林多後書5:1-10,保羅說受膏的基督徒懷有同一的希望,要承受一個屬天的居所。這件事之得以實現不是藉著所謂的靈魂不死,而是藉著基督在臨在期間使受膏的基督徒復活過來。(哥林多前書15:23,42-44)注釋家夏爾·馬松斷定,哥林多後書5:1-10的經文是人「可以很容易明白的,根本無需用假設的『過渡情況』去解釋」。
在腓立比書1:21,23,保羅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保羅在這裡所指的是人死後和復活之前的「過渡情況」嗎?有些人認為如此。然而,保羅說他正處於兩難之間——生或死。他接著提及第三個可能,說他「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死後「離世」與基督立即會合嗎?請想想,正如我們在上文見到,保羅相信忠心的受膏基督徒會在基督臨在期間復活過來。因此,他所想到的必然是屆時的情形。
我們可以從保羅在腓立比書3:20,21以及帖撒羅尼迦前書4:16所說的話看出這點。在基督耶穌臨在期間,這樣的「離世」會為保羅帶來上帝為他預備的獎賞。從他寫給年輕的提摩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便是他所懷的希望:「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8。
復活——偉大的聖經真理
早期的基督徒清楚知道,復活會開始於基督的臨在期間。他們從這個偉大的聖經真理獲得力量和安慰。(馬太福音24:3;約翰福音5:28,29;11:24,25;哥林多前書15:19,20;帖撒羅尼迦前書4:13)他們忠貞地等候前頭的福樂,堅拒叛道者所提倡的靈魂不死的道理。——使徒行傳20:28-30;提摩太後書4:3,4;彼得後書2:1-3。
當然,復活的不僅限於那些懷有屬天希望的基督徒。(彼得前書1:3-5)古代的族長和上帝手下的其他僕人都相信,耶和華有能力把死者復活過來。(約伯記14:14,15;但以理書12:2;路加福音20:37,38;希伯來書11:19,35)甚至在過去多個世紀中不認識上帝的億萬人類,他們也有機會在地上的樂園裡復活過來,因為聖經說,「無論善惡,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路加福音23:42,43)這豈不是個令人振奮的希望嗎?
耶和華不想我們相信苦難和死亡是永無休止的;相反,他向我們指出,時候將會來到,『最後的仇敵』死亡會永遠消逝,地球會成為美麗的樂園,忠心的人類會在地上享有永遠的生命。(哥林多前書15:26,《新譯》;約翰福音3:16;彼得後書3:13)目睹我們的親者再次活過來,會是多麼奇妙的事!這個穩確的希望比假想的靈魂不死道理美好得多!這個假想的信仰並非基於上帝的話語,而是基於希臘的哲學!倘若你把希望置於上帝的確實應許之上,你就同樣可以確信,很快世上便「不再有死亡」了!——啟示錄21:3-5。
[第31頁的圖片]
復活是一項偉大的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