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永不消退的」
塞繆爾·拉德蘇伊自述
每逢我回想過去,看見傳道工作的種種成果,就不禁驚訝不已。耶和華在普世各地所成就的事的確十分驚人。1931年,我們在尼日利亞伊萊沙開始傳道的時候,傳道員還寥寥可數。現在伊萊沙已有36群會眾了。那時尼日利亞大概只有4000個傳道員。自從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的畢業生在1947年抵達以來,傳道員的數目現已增至超過18萬。我們以往想也不敢想,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傳道工作會在尼日利亞有這樣的擴展。我多麼感激耶和華讓我有分參與這件偉大的工作!現在讓我向你從頭細說吧。
我爸爸是做買賣手槍和火藥生意的,時常要往來各鎮,所以很少在家。據我所知,爸爸有七個妻子,但她們不都是跟他住在一起。媽媽原本是爸爸的大嫂。伯父死後,爸爸繼承了他的妻子,把媽媽娶過來成為自己的第二個妻子。我出生後就跟媽媽同住。
爸爸的元配住在我們附近的一條村裡。一天,爸爸探望過她之後也來探訪我們。他從元配那裡獲悉,他的兒子(即我同父異母的兄弟)已開始上學。我那個兄弟十歲大,年紀跟我一樣,所以爸爸也要我入學念書。他給我九便士——三便士用來買課本,六便士用來買塊石板。當時是1924年。
建立聖經研究班
我自幼就對上帝的話語懷有濃厚的興趣。我很喜歡上聖經課,而且時常受到主日學老師的讚賞。1930年,一個聖經研究者來伊萊沙發表演講,他是最早在伊萊沙傳道的人之一。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演講結束之後,講者給了我一本約魯巴語的《上帝的豎琴》。
那次之後,我照舊經常參加主日學,不過每次都帶著《上帝的豎琴》這本書。我引用書裡的資料反駁主日學的導師,結果跟他發生爭辯。我屢次受到教會領袖的警告,要我棄絕這些『新道理』。
次年有一天,我在街上漫步,看見一群人聚集起來聆聽演講。講者是歐文帕,一個聖經研究者。當時威廉·布朗(時常被人稱為聖經布朗)負責督導拉各斯的傳道工作,歐文帕就是他派來的。a後來我知道伊萊沙有個人數不多的聖經研究班,討論《上帝的豎琴》這本書,於是決定參加。
那時,我只不過16歲左右,還是個學生,在研究班裡年紀最輕。按理說來,跟一群年紀比我大得多的男子(他們起碼有30來歲)一同學習,少不免會感到尷尬、害怕。但他們很喜歡我,而且經常鼓勵我。所以,我把他們當做自己爸爸一樣。
教士反對
我們不久就開始受到教士的猛烈反對。以往天主教、聖公會,以及其他教會互相攻訐,現在卻攜手一同對付我們。他們與當地的酋長勾結,慫恿他們採取行動打擊我們。反對者派警察前來沒收我們的書刊,聲稱這些書對人民有害。後來警方受到地方官員的警告,說他們無權沒收我們的書刊。警方只好在兩星期後把書發還給我們。
過了不久,我們被召去見奧巴(即權力最高的酋長)和城裡一些有地位的人。當時我們約莫有30人。這些人硬說我們所讀的是「危險」書刊,要我們停止閱讀。他們起初問我們是不是外地人;但打量了我們一番之後,他們說:「他們原來是我們的鄉里,只有少數是外地人。」他們說書刊對我們有害,所以不准我們再讀。
我們聽完之後,一言不發就離開了。我們決定不理會這些有權勢的人怎樣說。事實上,大多數參加研究班的人都決定不停止研讀,因為他們很喜歡在研究班所學到的真理。雖然最後有少數人因懼怕人而離開,大部分人卻繼續在一個木匠的工場舉行研究班。研究班並沒有主持人。我們以禱告開始,接著輪流把課文讀出。大概一小時之後,我們禱告結束,然後各自回家。反對者繼續監視我們,而酋長和宗教領袖就每兩星期召見我們一次,警告我們不可再研讀聖經研究者的書刊。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把所學得的知識與人分享,即使當時我們的聖經知識並不多。結果有不少人接受我們所傳的信息,逐一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當然非常高興。不過直至那時為止,我們對於自己的宗教仍然所知有限。
早在1932年,一位弟兄從拉各斯來到伊萊沙,協助我們以較佳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那年的四月,「聖經」布朗也來探訪我們。布朗弟兄見到研究班有差不多30人,就問我們研讀的進度如何。我們把自己所知的通通告訴他。他說我們已有資格受浸了。
當時有大約30人準備受浸。由於正值旱季,我們需要到14公里以外的一道河那裡受浸。從那時起,我們覺得自己已正式成為王國傳道員,於是開始逐戶向人傳道。以往我們沒想過要這樣做,但現在卻渴望把自己所知的與人分享。我們知道,如果要用聖經去駁倒謬誤的道理,就必須首先裝備好自己。所以,我們每次聚會都討論一些聖經教義,以自己所知彼此幫助。
我們的傳道活動
我們向鎮上的每一戶人家傳道。別人見我們傳道就嘲笑我們,向我們大聲喊叫。我們逆來順受、處之泰然。雖然我們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但得以認識真理令我們感到非常喜樂。
每星期日我們都逐戶探訪人。遇著別人提出問題,我們會盡量解答。星期日晚上有公眾演講的安排。由於沒有王國聚會所,演講在戶外舉行。我們把感興趣的人聚集起來,先發表演講,然後請他們隨便發問。有時我們甚至在教堂裡向人傳道。
我們也前往一些別人從未聽聞過耶和華見證人的地區傳道。我們通常會騎腳踏車前往,間中也會租用公共汽車。我們一抵達目的地,就大力按喇叭,讓整條村都聽見!村民紛紛跑來看看有些什麼事發生。接著我們就講出傳道演講。演講結束後,村民會爭相走來向我們索取刊物。藉著這樣做,我們分發了巨量的書刊。
我們熱切盼望上帝的王國來臨。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收到《1935年鑑》。一位弟兄看見書裡刊載了整年的經文討論,就問道:「這是不是說,我們還要多等一年,哈米吉多頓才來到?」
研究班主持人回答說:「弟兄,如果哈米吉多頓明天就來,你是不是認為我們就無需再讀《年鑑》呢?」弟兄說不是。主持人接著說:「那麼,你為什麼要擔心呢?」不錯,我們自始至終都切切仰望耶和華的日子來臨。
大戰期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局禁止我們的書刊入境。在伊萊沙,一位弟兄無意中向一位警察介紹《財富》一書。警察問他:「這本書是誰的?」弟兄回答是他的。警察說這本書是受禁止的,於是不由分說就把弟兄帶返警察局,把他關進監裡。
我到警察局去探視那位弟兄,問明底蘊後,把他保釋出來。接著,我打電話給布朗弟兄,告訴他發生了什麼事。我問他到底有沒有法例禁止我們分發書刊。布朗弟兄說,當局只禁止我們的書刊進口,但沒有禁止我們把書刊分發給人。三日後,布朗弟兄派一位弟兄從拉各斯來查明究竟。這位弟兄吩咐我們,第二天要帶備雜誌和書刊向人傳道。
第二天,我們分別往不同的地點傳道。過了一小時左右,有人告訴我大部分的弟兄已給逮捕了。於是我和那位來伊萊沙探訪我們的弟兄趕往警察局。雖然我們指出書刊並沒有受禁止流通,警方卻拒絕聽我們的解釋。
警方一共拘捕了33個弟兄,把他們解到伊費的最高地方法院提堂。我陪他們同去。鎮上的人一見我們被帶走,就喊著說:「這班人終於完蛋了。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案件由首席法官審理,他是個尼日利亞人。他把警方搜獲的書刊和雜誌通通擺出來。法官問警長是誰授權給他把這些人拘捕的。警長說他只是按照區域警官的指示行事。於是,首席法官吩咐警長和我們其中四個代表,包括我在內,到他的辦公室去。
法官問我們誰是布朗先生。我們說布朗是守望台社在拉各斯的代表。他告訴我們,他收到布朗先生的電報,內容跟我們有關。他宣布要把這宗案件押後再審,並准許弟兄保釋出外。第二天,法官宣判弟兄無罪,當庭釋放,還下令警方把所有書刊如數發還給我們。
在返回伊萊沙的途中,我們一面走一面高聲歌唱。鎮上的人又走出來大聲叫喊,不過這次他們說:「這班人又回來了!」
澄清耶和華所定的婚姻標準
1947年,三位基列畢業生來到尼日利亞,他們是第一批奉派前來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其中一位是托尼·阿特伍德弟兄,至今他仍在尼日利亞的分社辦事處服務。自從海外傳道員抵達後,我們目睹耶和華的組織在尼日利亞經歷巨大的轉變。其中一項改變是我們對一夫多妻制的看法。
1941年2月,我跟奧拉比詩·法沙烏巴結為夫婦。據我當時對聖經的認識,我知道我不可以再有其他的妻子。但是直至海外傳道員在1947年抵達,一夫多妻制在會眾當中仍相當普遍。多妻的弟兄表示,他們這樣做是出於無知的。因此,不論他們有兩個、三個、四個,還是五個妻子,都可以維持現狀,只要以後不再娶就行了。這是我們當時所採納的政策。
當時有很多人想加入我們的組織,尤其是伊萊沙的基路伯會和撒拉弗會的信眾。他們說耶和華見證人是惟一以真理教導人的宗教。他們不但跟我們研讀聖經,甚至打算把教堂改為王國聚會所。我們努力幫助他們成為上帝的敬拜者,甚至設立一些培訓中心去訓練他們的長老。
後來,社方就多妻問題提供了新的指示。1947年,一位海外傳道員在區務大會裡發表演講,談及基督徒的正當行為和良好習慣。接著,他引用哥林多前書6:9,10的經文,指出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然後他補充說:「多妻的人也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頓時聽眾的喊叫聲此起彼落:「哦,多妻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眾人議論紛紛、意見分歧,場面混亂得簡直像個戰場。不少新近感興趣的人停止跟我們交往,他們說:「感謝上帝,幸好我們還未泥足深陷。」
雖然這樣,大部分弟兄都開始調整自己的婚姻狀況。他們只留下一個妻子,把其餘的通通遣散。弟兄給這些前妻一筆錢,對她們說:『如果你們還年輕,找個丈夫再嫁吧。當初我娶你的時候,我不知道這是不對的。現在我只能有一個妻子。』
不久又有另一個難題出現。有些弟兄開始改變主意,他們決定打發身邊的妻子離開,然後跟另一個妻子重拾舊歡!於是難題再次發生。
後來,布洛克林總部根據瑪拉基書2:14提出進一步的指示。這節經文談及「幼年所娶的妻」。這次我們接獲明確的訓示,丈夫應當留下第一個妻子。問題終於這樣解決了。
服務特權
1947年,社方著手強化會眾的靈性,同時把各群會眾組織起來,劃分成多個環。社方打算任命一些聖經知識豐富的成熟弟兄做『弟兄的僕人』,即現今的環務監督。布朗弟兄問我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委派。我告訴他,我受浸的目的就是要遵行耶和華的旨意,並且補充說:「何況是你為我施浸的。現在我既然有機會為耶和華作更大的服務,你認為我會拒絕嗎?」
同年10月,我和另外六位弟兄奉召到拉各斯受訓,然後開始從事環務工作。在以往,環的範圍比現在大得多。整個國家只劃分為七個環。當時會眾的數目並不多。
對我們來說,擔任『弟兄的僕人』是一項頗為艱巨的任務。我們每天都要走許多里路,時常要穿越悶熱潮濕的森林。每星期我們要從一個鄉村到另一個鄉村。有時我覺得雙腳累得快要支持不住了,有時甚至覺得快要累死!工作雖然辛苦,但仍有很大樂趣,尤其是見到有越來越多人接受真理,更令人雀躍不已。事實上,在僅僅七年內,尼日利亞的傳道員竟增加了四倍!
我從事環務工作直到1955年。當時我的健康每況愈下,於是只好停止周遊探訪的工作,返回伊萊沙。社方派我在伊萊沙做市務監督。回家之後,我有更多時間和精神去照顧家人的靈性。今天,我的六個兒女全部都忠心地事奉耶和華。
真愛永不消退
每當我回想過去,總覺得要感激耶和華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我有過失望、徬徨的時候,也嘗過疾病的煎熬,但也經歷過許多喜樂。雖然我們對聖經的認識和了解在過去多年來增加了不少,個人的經歷卻使我真正領略到哥林多前書13:8的含義。這節經文說:「愛是永不消退的。」只要你愛耶和華,堅忍不拔地為他服務,他必定會在困境中扶持你,並且大大祝福你。
真理之光正日益明亮。我們最初開始傳道的時候,以為哈米吉多頓已迫在眉睫;由於這緣故,我們竭盡所能、加緊工作。但我們沒有任何損失,反而得益不淺。因此,我完全同意詩篇執筆者的話:「我一生要讚美耶和華!我還活的時候要歌頌我的上帝!」——詩篇146:2。
[腳注]
a 由於布朗弟兄經常運用聖經,把它視為最高權威,所以別人稱他為聖經布朗。——可參看《守望台》1992年9月1日刊第32頁,「一位真正傳福音者的豐富收穫」一文。
[第23頁的圖片]
塞繆爾與米爾頓·韓素爾,攝於1955年
[第24頁的圖片]
塞繆爾與妻子奧拉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