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派教徒——他們是基督教殉道者嗎?
「把他們通通殺掉,天主自會認出誰是他的兒女。」1209年夏季某一天,法國南部的貝濟耶全城慘遭屠殺。教皇所委派的特使,教士阿諾爾德·阿馬爾里克,率領天主教的十字軍執行這場屠殺。他心狠手辣,殺人如麻。部下問他怎樣分辨天主教徒和離經叛道者,據報他說了以上一段令人髮指的話。天主教歷史家將這段話加以沖淡而將其改為:「不用擔心,我相信很少離經叛道者會改信的。」姑勿論他的實際回答是什麼,所導致的結果是,至少有二萬男、女、孩童被天主教教士手下為數約三十萬的十字軍殺死。
造成這場屠殺的原因是什麼呢?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了阿爾比十字軍,目的是要鎮壓法國中南部朗格多克省的異端分子。這場屠殺延續了20年之久,結束時很可能有一百萬人,包括清潔派信徒、韋爾多派信徒,甚至許多天主教徒,喪掉性命。
中世紀歐洲的宗教異見
公元第11世紀,由於貿易迅速增長,中世紀歐洲的社會和經濟體系經歷重大的轉變。技師和商人數目大增,因此有許多城鎮興起去容納這些人。這使各種新見解得以產生。宗教異見開始在朗格多克扎根茁長。當時,一種異常寬容和先進的文化正方興未艾。在朗格多克,這種文化比在歐洲其他地方更為流行。朗格多克的圖盧茲是歐洲第三個最富有的城市。這裡是吟遊詩人活躍的地方,他們的歌詞有些涉及政治和宗教的問題。
《歷史與宗教哲學回顧》一書描述11、12世紀的宗教情況說:「像上一個世紀一樣,在12世紀,教士們道德敗壞、窮奢極侈、見利忘義、生活放蕩,這些情況繼續引起別人的質疑。然而,教士受到批評,主要是因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和權力,加上他們跟世俗權威勾結,兼且擺出一副奴顏婢膝的模樣。」
巡迴傳教士
甚至教皇英諾森三世也承認,由於教會內部貪污日益猖獗,以致歐洲,尤其在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有越來越多持有異見的巡迴傳教士出現。他們當中大多數若非清潔派,就是韋爾多派的信徒。教皇抨擊教士沒有教導人民,說:「兒女沒有糧食,你們卻不願分給他們吃。」可是,英諾森並沒有對人民推行聖經教育,反而聲稱「聖經如此深奧,平民和不識字的人固然不明白,甚至飽學之士也無法了解」。除了教士之外,所有人都不准閱讀聖經;不但這樣,當時的聖經只准以拉丁文印行。
為了抵消異見分子巡迴傳播他們的見解,教皇批准成立托缽修會,也稱為多明我會。這些托缽修會修士與生活奢華的天主教教士大為不同,他們奉派前往法國南部各地,維護天主教的正統道理而與「異端」對抗。教皇同時派出特使跟清潔派理論,試圖說服他們重投天主教會的懷抱。這些努力並沒有成功,而且教皇派出的一個特使據稱被異端分子殺死。於是英諾森三世在1209年下令組成阿爾比十字軍。阿爾比是清潔派教徒人數最多的城鎮。由於這緣故,教會歷史家將清潔派稱為阿爾比派,並用這個名稱去指該地區所有的「異端分子」,包括韋爾多派在內。(可參看下列附框。)
清潔派教徒是什麼人?
清潔一詞的法文是卡塔(cathar), 這個詞源自希臘詞語卡塔若斯,意思是「純潔」。從公元11至14世紀,清潔派的道理特別傳遍意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和法國的朗格多克。清潔派的信仰混合了東方的二元論和諾斯替教的主張。這些見解可能是由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帶到當地的。《宗教百科全書》將清潔派的二元論界定為相信「兩個本原:一個是好的,支配一切屬靈的事物,另一個是壞的,統管這個物質的世界,包括人的身體在內」。清潔派認為物質世界是撒但創造的,而且注定要遭受毀滅。他們的希望是逃離這個邪惡的物質世界。
清潔派分為純全信徒和一般信徒兩個階級。人要經過一項稱為靈洗的屬靈浸禮儀式,才正式被收納為純全信徒。所施行的儀式是,按手在一個試用了一年的信徒身上。他們認為這個儀式能使入教者擺脫撒但的轄制,除去一切罪過,並獲得聖靈的恩賜。人接受了靈洗之後,就被稱為「純全信徒」。只有數目很少的人屬於這個階級,他們在信徒當中的身分是傳教士。純全信徒要許下甘貧願,發誓要禁慾及保持貞潔。如果是已婚的人,純全信徒就要撇下自己的配偶,因為清潔派認為性行為就是原罪。
一般信徒雖然沒有採納苦行禁慾的生活方式,卻完全接受清潔派的主張。這些信徒恭恭敬敬地在稱為梅若拉門圖 的儀式中向純全信徒下跪,請求寬恕和祝福。為了使自己能過正常的生活,一般信徒跟純全信徒訂下孔韋內扎(意即協約),使信徒臨終時可以獲得靈洗。
對聖經所懷的態度
雖然清潔派時常引用聖經,他們主要將這本書視為一部寓言和神話。他們認為大部分希伯來語聖經都是來自魔鬼的。他們運用希臘語聖經的某些部分,諸如論及肉體與靈性對立的經文,去支持他們的二元論哲學主張。在主禱文裡,他們將「我們今天需要的餅」改為「我們那超實體的餅」(意思是屬靈的餅),因為在他們看來,物質的餅只是可厭但又不可少的東西而已。
清潔派有許多主張都跟聖經直接衝突。例如,他們相信靈魂不死和輪迴轉世。(可參閱傳道書9:5,10;以西結書18:4,20。)他們的信仰也以外典為根據。儘管這樣,清潔派曾將聖經的某些部分翻譯為本地語言,所以至若干程度,他們的確使聖經在中世紀成為一部較廣為人知的書。
並非基督徒
清潔派的純全信徒認為自己是使徒的合法繼承人,因此以「基督徒」自居。為了強調這件事,他們還在「基督徒」的名稱之前加上「真正」或「優良」一類的形容詞。但其實,清潔派的許多主張跟基督教的道理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雖然清潔派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卻否認他曾以肉身來到世間,也否認他的贖罪祭物。他們曲解聖經對肉體和世界所提出的譴責,認為一切物質都是源於罪惡的。因此他們認為耶穌只可能有屬靈的身體,他在地上時只是看來有個血肉之軀而已。跟第一世紀的叛道者一樣,清潔派信徒都是「不宣認耶穌基督在肉體中來過[的人]」。——約翰二書7。
蘭伯特在《中世紀的異端邪說》一書中指出,清潔派「用強行禁慾取替了基督教的道德觀,……由於拒絕承認[基督死亡]所具的拯救力量,他們排除了贖價的觀念」。蘭伯特認為,「與這個教派的純全信徒真正相似的其實是東方的苦行導師、中國的和尚、印度的苦行僧、奧菲士教的煉金術士和諾斯替教的導師。」清潔派相信,救恩並非有賴於耶穌基督的贖價,而是要靠著靈洗,意即歸入聖靈的洗禮。他們認為,對於那些接受了這項潔淨儀式的人來說,死亡會將他們從物質的囿限中釋放出來。
罪孽深重的十字軍
平民對教士的無理要求和普遍墮落情況深感厭倦,因此清潔派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對他們頗具吸引力。純全信徒將天主教會和教廷視為啟示錄3:9和17:5所說的「撒但會堂」和『眾娼妓的母親』。結果清潔派日漸興旺,逐漸在法國南部取代了天主教會的地位。教皇英諾森三世對這件事作出回應。他策動並資助組織所謂的阿爾比十字軍,這是最先在基督教國領域內組成,用來打擊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十字軍。
教皇再三發出信函和派出使節,向歐洲的天主教君主、伯爵、公爵和武士大施壓力。教皇答應所有參加十字軍的人,「不管他們用什麼方法」,只要能除滅異端,就可以獲得特赦和分享朗格多克的財富。果然有些人響應他的呼籲。一隊由烏合之眾構成的十字軍,在天主教教士和修士率領下,從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及德國南下,來到羅訥谷。
貝濟耶城首當其衝,它的毀滅顯示一場征服戰爭開始了。這場戰爭使朗格多克在縱火和流血事件中被摧毀。阿爾比、卡爾卡松、卡斯特爾、富瓦、納博訥、泰爾姆、圖盧茲相繼被血腥的十字軍所攻陷。在諸如卡塞、米內瓦、拉沃爾等地方,數以百計的純全信徒被綁在柱上活活燒死。據身為修士的編年史家皮埃爾·德·沃德塞爾奈所記,十字軍『歡歡喜喜地將純全信徒活活燒死』。在1229年,經過20年的爭戰和破壞之後,朗格多克歸於法國政府管轄。但屠殺卻還未終止。
異端裁判所發動致命的一擊
1231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為了支助武裝戰鬥而設立天主教異端裁判所。a裁判所的運作方式最初基於譴責和脅迫,後來則一貫地採用酷刑。裁判所的目的是要將刀劍未能消滅的東西加以鏟除。異端裁判所的法官——大部分是多明我會和聖方濟會的托缽修士——只需對教皇負責。對付異端的官式方法是用火將當事人燒死。由於裁判者異常狂熱和殘酷,結果在多個地方引起了叛亂,包括阿爾比和圖盧茲在內。在阿維尼奧內,異端裁判所的所有成員都被叛徒所殺。
位於山上的蒙塞居爾堡是清潔派許多純全信徒的藏身之所;1244年,它的陷落為清潔派響起喪鐘。大約有200名男女被集體燒死在柱上。在隨後多年,異端裁判所搜捕清潔派的剩餘分子,據稱最後一個清潔派信徒於1330年在朗格多克被燒死在柱上。《中世紀的異端邪說》一書評論說:「異端裁判所最彪炳的戰跡是消滅清潔派。」
清潔派信徒固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但他們僅因為批評天主教會就應當被所謂的基督徒殘酷地加以剿滅嗎?逼迫和殺害他們的天主教徒羞辱了上帝和基督;他們用酷刑折磨及殘殺成千上萬的異見分子,這樣的暴行把真正的基督教完全歪曲了。
[腳注]
a 關於中世紀的異端裁判所,如果想獲得進一步資料,請參看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守望台》1987年10月15日刊,第25-8頁「慘無人道的宗教裁判所」一文。
[第28頁的附欄]
韋爾多派
接近12世紀末,里昂的富商皮埃爾·巴爾德斯,又名彼得·瓦爾多,資助人將聖經的若干部分譯成普羅旺斯的各種方言,即法國南部及東南部所說的本地方言。這個誠懇的天主教徒放棄了自己的生意,獻身從事傳福音的工作。許多對教士的腐敗大起反感的天主教徒都轉而跟從他,並且成為周遊各地的巡迴傳教士。
不久瓦爾多就引起了當地教士的反對;教士說服教皇下令,禁止瓦爾多公開向人作見證。據報他的回答是:「我們應該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可參看使徒行傳5:29。)由於他不肯屈服,教會遂開除他的教籍。他的跟從者稱為韋爾多派,也稱為里昂窮漢。他們竭力跟從瓦爾多的榜樣,兩個兩個地到人們家裡傳道。結果他們的主張很快就傳遍了法國的南部、東部、北部部分地區,以及意大利的北部。
基本說來,韋爾多派力求恢復早期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們拒絕接受的主張包括煉獄、為死者禱告、崇拜馬利亞、向「聖者」禱告、崇拜十字架、贖罪券、聖體及為嬰兒洗禮等。b
雖然人們時常將韋爾多派和清潔派混淆起來,他們的主張卻跟清潔派所倡導的非基督教二元論有很大差別。造成這種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天主教的辯論家蓄意將韋爾多派的主張與清潔派(阿爾比派)的道理混為一談。
[腳注]
b 有關韋爾多派的進一步資料,請參看英文《守望台》1981年8月1日刊,12-15頁「韋爾多派——異端還是尋求真理的人?」一文。
[第29頁的圖片]
十字軍在貝濟耶屠殺了2萬名男、女、孩童,其中有7000人死於聖馬利亞·瑪格德琳教堂裡